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一、写
土族人连连看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导读
2011-07-05 15:52 作者:刘海涛 休闲裤配什么鞋来源:《刊授党校》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是一部重要哲学著作,19082—10月写于瑞士日内瓦和英国伦敦,1909蛋白粉品牌5月由莫斯科环节出版社出版。当时,俄国知识界出现了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早在1906年秋,列宁读了亚·亚·波格丹诺夫的《经验一元论》第三卷以后,就曾写了一封关于哲学问题的长信(此信至今没有到),并设想以“一个普通马克思主义者的哲学札记”为题刊印。1908年初,俄国马赫主义者出版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丛》一书,公开修正了辩证唯物主义。列宁读后当即决定予以回击,并集中精力投入到哲学的研究工作中,着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写作。
 
经验批判主义的思想核心是马赫的“世界要素论”和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说”。马赫认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东西,物理的心理的东西本质上相同,都是感觉的要素,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构成整个世界,探知这些要素的连接方式就是研究工作的任务。阿芬那留斯也认为,自我与环境,物理要素与心理要素不可分离,在原则上同格。在这个思想体系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便消失了,世界起源于物质还是起源于精神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经验批判主义由于涂有自然科学的彩而显得颇有科学依据。它的出现,不仅赢得了一向敌视唯物主义的资产阶级学者的重视,也博得了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同情,并开始在工人运动中流行。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波格丹诺夫是经验批判主义的主要宣传者。这一哲学思潮,不仅在工人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而且直接向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威胁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批判这种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成为摆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列宁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结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应该从四个角度来评价经验批判主义。第一,首先必须把这种哲学的理论基础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加以比较。第二,必须确定经验批判主义这个哲学专家们的小学派在现代其他哲学学派中的地位。第三,必须注意到,马赫主义与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中的一个学派有着无可怀疑的联系。第四,在经验批判主义的繁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这也是列宁批判经验主义的基本方法。
小车违章记录查询 
哲学基本问题
 
点球怎么判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始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主义恰恰相反。在这个问题上,马赫主义的哲学的基本前提是“物是感觉的复合”。按照这个观点,必然得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结论。显然这与唯物主义截然对立。因此,列宁认为,在有关哲学基本问题上,恩格斯坚持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路线;马赫坚持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路线。而除此之外不可能有第三条中立的哲学路线。物质意识“二元论”实际也是唯心主义的变种。列宁在批判马赫主义这个基本前提过程中,全面捍卫和阐发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唯物主义看来,物质第一性,感觉、意识来源于物质,是外部世界的主观映像。列宁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认为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这就使恩格斯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的思想更为具体化了。由此也表现出列宁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唯物主义认识论
 
世界是否可知,也是哲学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马赫主义在坚持唯心主义路线的同时还坚持不可知论。列宁对此进行了批判,阐述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以及它和不可知论的本质区别。列宁认为,对象、物、物体是在我们之外、不依赖于我们而存在着的,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像。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这个结论是由一切人在生动的人类实践中做出来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把这个结论作为自己认识论的基础。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只有人们的思想不断反映这种变化的实际,才能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识的逐步积累。
 
真理的客观性
 
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就认为真理不过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为此,列宁主要回答了有没有客观真理、以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关于第一个问题,列宁认为波格丹诺夫的见解非常荒谬。照此看来,如果没有客观真理,真理只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就等于说天主教义也可以说是真理了,因为天主教义也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关于第二个问题,列宁根据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观点认为,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构成绝对真理,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列宁认为,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这就是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真理既然客观存在,就必然要引申出它的基础问题。
 
真理的实践基础
 
马赫主义者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此,列宁在批判这个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观。列宁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当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如果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么,因此就得承认: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辩证发展的实践观,它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这就是说,人们的知识、真理不过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物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这就决定了实践永无止境,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永无止境。
 
哲学的党性原则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思想意识都不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哲学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透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流派、两种理论体系、两条思想路线争论的现象,看到了两个阶级、两个党派斗争的实质。在他看来,任何以“无党派性”自居、超越二者的企图都是妄想。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斗争异常尖锐的历史条件下完全可以理解。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自始至终贯彻哲学的党性原则,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一边,坚持和发展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以此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和历史。在列宁看来,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经济演进(社会存在的演进)的这个客观逻辑,以便使自己的社会意识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阶级的意识尽可能清楚地、明确地、批判地与它相适应。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虽然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但也正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部著作批判了唯心主义哲学思潮,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论证,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之上。没有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就失去了理论基础。因此,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所在。今天,探索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而不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从当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新的概念,形成新的理论;以社会实践作为判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的根本标准。这就是这部著作给当代共产党人的启示。
 
这部著作从 4个方面对经验批判主义做了分析批判:①前三章把经验批判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了比较,说明用新的谬论、术语和诡计掩饰起来的经验批判主义在全部认识论问题上的实质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②第 4章确定了经验批判主义在现代其他哲学学派中的地位,指出它是从I.康德开始走向D.休谟G.巴克莱,愈来愈明显地走向唯心主义,并和最反动的内在论学派密切结合起来。③第 5章考察了马赫主义与新物理学的联系,戳穿了所谓马赫主义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的谎言,分析了“物理学危机”的唯心主义实质。④第6章指出,俄国马赫主义者妄图把马赫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完全是徒劳的,应当充分看到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烦琐哲学后面,存在着哲学上的党派斗争,经验批判主义与唯物主义以及自然科学是根本对立的。本书完成了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并战胜马赫主义的任务。 
尽管这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它仍然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明确规定,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两条基本的认识路线;并且给哲学范畴“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考察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在经验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著作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 3个重要结论:①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②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没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
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③在认识论上应该辩证地思考,即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的比较确切的知识。著作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论,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论证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论证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著作都既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又贯彻了认识论的辩证法。后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思想。著作还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指出哲学是有党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斗争着的哲学派别,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体系。著作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新发现,电子、伦琴射线、柏克勒尔射线和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初步作出了哲学上的总结;批判了"物理学"唯心主义的主要论点:“物质消灭了”,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将科学定律和原理看作是人们主观创造的符号。著作指出,物理学的数学化,认识的相对性原理是“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摆脱唯心主义,并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是自然科学健康发展的方向。著作还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驳斥了什么牌子的眼霜最好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等同”论、社会“唯能论”等历史唯心主义理论。 
这部著作有力地批判了马赫主义这一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实证论思潮的典型代表,
粉碎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和俄国马赫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攻,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代表列宁哲学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学习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著作之一。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配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