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3期2021年2月No.3February,2021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大学生学习模式[1],而移动学习也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向。为满足大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本文以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网页前端语言开发”课程为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1    需求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大学生利用进行移动学习的现状。对调查数据进行特征分析,获取学生使用需求,以明确移动学习系统开发的环境、内容和形式等。1.1  开发环境
对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环境进行评估,明确我院“网页前端语言开发”课程的教学环境具备有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经过进一步分析,选取公众平台作为本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平台。1.2  教学目标
通过解读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分为网页制作基础知识、HTML5、DIV+CSS 、JavaScript 以及网站综合制作等5个模块。之后再将每个目标模块的知识点引入课堂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式中体现“学习”和“工作”的结合[2]。1.3  学习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适合移动学习的内容、适合传统面授的内容和适合实验设
计的内容。针对适合移动学习的内容,结合移动学习“微型化”等特点,
按最小颗粒度原则对该部分学习内容进行细分[3]
。1.4  学习形式
由于移动学习的“碎片化”和“移动化”等特点,学生进
行移动学习的时间不会很长[4]
。结合微视频等如今移动学习的主流形式 ,确定学习形式以微课件、微视频等为主,长度一般不超过5分钟。1.5  交互方式
结合公众平台的特点,确定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交互方式为:一对一互动、多对多互动等。
(1)一对一互动:包括学生个人和平台、学生个人和教师
之间的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首先可通过平台
的自动回复获取解答。当自动回复无法解答时,可通过学生在线留言、教师后台回复的形式来获得帮
助。
(2)多对多互动:包括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主要通过建立学习来实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组发布问题求助,其余学生就此开展讨论,教师也可同步对学生进行个别解答或共性指导。2    系统设计2.1  整体架构设计
本移动学习系统采用5层框架结构设计,分别为:系统支撑层、系统用户层、业务服务层、业务应用层和数据资源层,通过这5个层级来实现具体的系统功能。2.2  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本移动学习系统的功能,可将功能模块划分为两部分来进行设计,分别为前端模块和后台模块。
(1)前端模块设计:前端模块主要面向移动学者,具体包括系统的界面设置和导航设置等内容。可通过公众平台的自定义菜单功能来设计和定义系统的操作界面,设置好的菜单界面最终会显示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在本系统中,设置3个一级菜单,分别为“课程简介”“学习资源” 和“个人中心”;再根据每个一级菜单的功能和性质,设置对应的二级菜单,二级菜单的数量为3~5个不等。
(2)后台模块设计:后台模块主要面向系统管理员,包括资源管理、消息管理、统计管理等具体功能。资源管理即对课程资源(如微课件、微视频等)的管理,可实现课程资源的上传、发布等操作;消息管理则是对消息的推送、留言回复等的管理;统计管理主要是统计公众平台中资源的使用情况、汇总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2.3  平台二次开发
由于公众平台存在很多使用限制(如不能实现交互等),不能完全满足移动学习系统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二次开发。二次开发主要借助第三方服务器来实现,通过开发的接口与公众平台进行通信,以实现公众平台的功能扩展。扩展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存储、交流互动、
基金项目:2019年度北海职业学院第一批院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公众平台的《网页前端语言开发》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YJY07。
作者简介:张柳(1985— ),女,广西南宁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移动学习的逐渐普及,大学生对移动学习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未来的大学生学
习模式。为满足大学生的移动学习需求,文章基于公众平台设计了一个移动学习系统。经过前期的测试和使用,系统效果良好,具有进一步的开发和使用价值。关键词:公众平台;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系统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 柳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海  536000)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第3期2021年2月
怎么制作No.3 February,2021
统计管理等功能。
2.4  学习资源开发
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资源包括微课件资源、微视频资源、图文资源等类型。针对不同的资源类型,采用不同的开发形式。
2.4.1  微课件资源
微课件与传统PPT的区别在于,微课件一般只讲述一个简短的知识点,在演示上更侧重于动画呈现和交流互动。本系统的微课件制作主要采用Focusky来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以路线为呈现形式,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演示方法,设置课件的转场特效,并加入镜头缩放、旋转和平移等特效,增加课件的视觉冲击力。
2.4.2  微视频资源
微视频资源一般指微课资源。微课资源的主要组成内容为课堂教学视频,一般以课例片段呈现,时间为3~5分钟。通过将该课例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课程资源,按一定的组织关系整合成微小的资源应用环境。本系统的微视频资源主要使用Camtasia Studio视频编辑软件来完成。
2.4.3  图文资源
图文资源即对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资源进行整合、编辑和排版,形成的可推送和转发的图文信息资源。一般使用编辑器来完成图文信息的编辑。在编辑器中插入图文素材,编辑段落格式、文本颜等内容,再进行页面的布局和排版等操作,使图文资源以推文的形式呈现。
3    系统实现
3.1  创建
通过访问进行创建,账号类型选择具备较强交互性的服务号类型。创建完毕后,设置的关注方式设置为搜索或扫描账号二维码的形式。3.2  建立学习
以推文的形式将教师的个人号推送给所有关注的学生。学生添加教师个人后,教师即可组建学习。在学习中,可开展生-生互动和生-师互动。3.3  资源整合与管理
完成公众平台的二次开发后,即可对已经制作好的各类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整合完毕之后,再通过公众平台的后台“资源管理”模块,对学习资源进行统一的发布、推送和管理。
3.4  实施平台教学
学习资源发布完成后,学生即可通过手机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后台给教师发送留言提问、查看学习统计情况等;教师则可以登录后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反馈等内容。
4    效果评价
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完成后,使用该平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对我院2019级计算机网络专业1班进行了短期的试用。在试用期间,共有48名同学关注并使用了本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解系统的试行效果,对这48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接受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认为这种混合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学生们也更乐于花更多时间在课外学习上;只有少数几个同学觉得在学习过程中会控制不住玩手机,效果不佳。
总体来说,本移动学习系统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对提升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这说明了移动学习系统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至于该如何优化系统、如何更好地
结合系统开展混合式教学,还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5    结语
本文以“网页前端语言开发”为例,设计了一个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学辅助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的二次开发,增强了移动学习环境的教学交互性,优化了移动学习环境的教学应用;打破以教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较好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对翻转式课堂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展.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信息科技,2020(4):100-101,104.
[2]赵方圆.基于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0(2):172.
[3]鲍筱晔,梁正礼.基于平台的移动教学模式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12):73-77.
[4]彭建军,李英.基于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移动微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35):106-108.
(编辑傅金睿)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Zhang Liu
(Beihai Vocational College, Beihai 536000,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college students’ demand of mobile learning is increasingly strong. Mobile lear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a future learning mode in college. In order to meet the mobile learning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designs a mobile learning system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rough the previous test and experiment, the system performs well, and is valuable to study more.
Key words:WeChat public platform ;mobile learning;mobile learning system
无线互联科技·设计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