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源朱明先简介
朱明先,汉族,湖南慈利人,现任武陵源区文联主席、武陵源区作协主席,兼任张家界市作协副主席、张家界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市炎黄文化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诗词、评论等300余篇(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文化的旅游苍白无力,是低档次、低品位的观光,是走马观花式的消遣,无法留住客人的脚步,更不用说留住客人的心,勾住客人的魂了。
如果将旅游比作化解精神解渴饮料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喝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有文化的旅游就如饮一杯茶、品一杯酒,令人心醉神迷,回味无穷。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才是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理想目标。历史上文化贫乏的武陵源今天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而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实观旅游“三个”转变,任重而道远。如何促进武陵源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下面从文艺的角度,探讨几点肤浅看法:
“文艺+教育+旅游”
张家界旅游好玩吗武陵源区的教育事业,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教育评价的各项指标在本市名列前茅,区一中高考自2004年考上第一个北大生以来,先后20多名学生走进未名湖畔和清华园。这是武陵源区教育人的无上荣光和教育事业的耀眼亮点。武陵源区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区一中的国际文化交流、军地小学的书香校园活动、索溪小学的德育特教育、森林公园学校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协和学校的国学教育、天子山小学的非遗传承等校园文化各具特。另外,武陵源区各大校的硬件设施也大为改观、各校的校园建设日臻完善,散布在核心景区周围的这些花园式学校,就好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常常招来中外游人羡慕的目光。区二中在2009年网络炒作为“最美乡村中学”,长时间成为全国数亿人关注的焦点。武陵源区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亮点和经验,既是我们推进教育事业造福全区人民的成绩和骄傲。同时,也应该成为武陵源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重要资源,教育与旅游的融合有非常好的基础。忽略这一点,将是多么大的遗憾!
在当前武陵源区旅游陷入困境,疫情后的旅游经济复苏,特别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和有利条件,服务旅游经济这个中心。“教育+旅游”的理念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何将武陵源区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达到双胜并美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
文艺切入二者之间,比较容易到切入点。比如围绕校园文学这个主题,我们就可以大做文章。因为张家界的名气和有识之士的推动,第六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览屏交流会于2016年11月在张家界市民中成功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300多名教育专家、文坛名家、校长、教师等人员与会。2018年7月,天门中学也举办了全国语文教育变革与学校文化发展论坛暨第四届梓桐杯全国优秀校报校刊成果展评,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教育界人士与会。这两起活动,既宣传本市的文学教育成绩、又助推了旅游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以上成功的例子,对武陵源区而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张家界的名气在全国已经很大,来张家界旅游,既需要金钱也需要时间。特定人而言,来的理由也许更重要,武陵源区的教育经验和特亮点正是吸引全国各大地教育界人士来武陵源旅游的最好理由。国内巨大的师生体和庞大的教育旅游市场是令人不可想象的,我们完全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来武的充足理由,加上张家界山水品牌的影响力,“教育+旅游”模式前景可观。去年年底,区文联就围绕这个课题,联系有关人员,进行了研究和策划,拟在武陵源一中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成果交流大会,年后与组织方进行了多次洽谈,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准备,如:筹办全区《校园文学》刊物和协商建立全国校园文学交流基地等基础性工作。现已拿出了初步方案,得到了
组织方的认可,只待疫情缓解,此活动便可以进行实际操作阶段,落地的可能性非常大。此项活动一旦落户武陵源,武陵源区今后可通过全国校园文学交流基地持续开展活动,助推旅游经济发展。
本人曾经策划过一个“峰林大课堂”的文旅宣传活动方案,在武陵源峰林之中,选择一个开阔地,背景为峰林景观,“水绕四门”“十里画廊”“空中田园”均可作为背景选择,上一堂张家界风景题材的散文讲授课,这篇课文可选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著名本土作家市文联原主席刘晓平作品——《奇山异水张家界》,上课教师与学生可进行全国招募,分组进行赛课,另外,还设置一些诱人的条件吸引全国各地的师生踊跃参加,制造一些热点话题,先期进行广泛炒作,平面与网络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关于此项活动策划,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因为经费等多种原因未予实施。
当然“文艺+教育+旅游”课题的拓展涉及面还很广阔,如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教育文化活动:文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典型推介会、各类校园文艺赛事活动、文艺教育经验研究交流会、国学教育研讨会等。
“文艺+乡村+旅游”
将乡村振兴拉入全区旅游经济发展大局整体推进的战略是区委区政府英明决策。武陵源区的经济支柱是旅游经济。全区各行各业离开了旅游业,发展空间很小,由此,便决定了武陵源区乡村产业与核心的旅游经济是密不可分关系,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作用是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三个转变”的有效途径。
武陵源区乡村是乡愁的富聚地,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民族文化集中体现和展示的载体。同时,也是富民强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的目标任务,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传承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基于武陵源区的特殊区情,乡村旅游必将是武陵源区大旅游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的文化建设在我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艺理所当然也成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民族特建筑文化的弘扬、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乡村农耕文化的提升、乡村民族文化演示,以及乡村整体文化的设计、宣传与推介,都离不开文艺手段。文艺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可低估。文学、书法、绘画、摄影、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在武陵源区乡村都可以到广阔的舞台。区文联计
划将文艺力量注入乡村,全方位发挥作用,拟组织开展乡村田园采风活动、美丽乡村征文活动、送戏下乡活动、送书入户活动、送文化创意进村活动、送书画上墙活动等全力推动我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我区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艺+体育+旅游”
近年来“体育+旅游”的模式。在武陵源区越来越受到重视,“马拉松长跑、登山比赛、户外竞走、广场舞大赛、自行车比赛等体育活动和项目不断出现在武陵源区的旅游活动中,不少特项目甚至长期落户武陵源,体育文化在旅游业态中的兴起,在推动武陵源区旅游向高商品高质量转型中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