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国防基本要素有哪些
(一)国防的主体。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情投意合打一地名
1、军事。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这是因为:⑴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⑵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⑶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义。
3、经济。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由于这种外交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为军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其它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寓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诸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2清政府无能签订了哪些条约
自1840年战争爆发到1912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朝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共1175件。这些约章主要是中国同俄国、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丹麦等西方列强和其它国家、国际组织签订的。以下排列顺序是签署国、和约名称、签署清庭代表、赔银或割地数量及签订日期。
1. 中英广州和约余保纯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南京条约耆英,伊布里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南京条约补充条款耆英 22-7-1843;
月饼节快乐4. 中英虎门条约耆英 8-10-1843;
5. 中美望厦条约耆英 3-7-1844;
6. 中法黄埔条约耆英 24-10-1844;
7. 中俄瑗珲条约奕山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天津条约补充桂良 8-11-1858;
13. 中英北京条约奕欣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北京条约奕欣 25-10-1860;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15. 中俄北京条约奕欣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明谊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放烟花文案
17. 中美增续条约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新修条约普后章程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修好条约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北京条约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烟台条约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崇厚 2-10-1879;
23. 中俄伊黎条约曾纪泽七万方公里二百八十万两 24-2-1881;
24.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天津条约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新约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不详 9-6-1885;
28. 中葡北京条约奕□ 1-12-1887;
29. 中英印藏条约升泰 17-3-1890;
30. 中美华工条约杨儒 7-3-1894;
31. 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二亿两外送台湾岛琉球属国 7-4-1895;
32. 中日辽南条约李鸿章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密约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李鸿章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9-1901;
37. 中英续定印藏条约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39. 中日二十一条条约陆征祥 9-5-1915;
40. 中日军事协定□云鹏 16-5-1918;
3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的国防权利
1、国防建设建议权
2、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权
3、3、损失补偿权
二、公民的国防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义务
2、履行兵役的义务
3、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
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5、支前参战的义务
6、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7、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4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2、进一步发展和健全了“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4、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5、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途进展
6、国防法规划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5国防动员的内容包括哪些?
国防动员,又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国防动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国防动员按规模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总动员是在全国范围内所进行的全面动员;局部动员是在部分地区或部门进行的动员。按方式可分为公开动员和秘密动员。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按战争进程可分为战争初期动员和持续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在战争爆发前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
6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
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歌手当打之年第八期歌单7关于学习了《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之后的感悟和收获,
如何写好作文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
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
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
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
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
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
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
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
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
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
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的意识形态底.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
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
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
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