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题
一、辨析题:对下述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每小题6分,共18分)昱的读音
1、人和社会是环境的产物。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3、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总结和概括。
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如果理解这个判断?
3、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三、评述分析题:依据所学的基本原理评述下列观点。(每小题6分,共18分)
1、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酗酒、娱目、、虚荣、爱财、吝啬、贪婪、牟利、投机,简言之,即他本人迷恋的一切龌龊行为;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爱的信仰,总之,对“美好世界”的信仰。与这种侮辱和咒骂哲学唯物主义的误解和偏见相反,在一个时期内,人们又简单地以政治上的革命与反动、进步与保守、正确与错误等等去划分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结果,就不仅仅是使哲学唯心主义抽象化和漫画化,而且也使哲学唯物主义简单化和凝固化。
2、英国哲学家边沁说:“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和法律的根据”,判断一个行为正义与否的方法是测量该方法促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趋势。马克思说:“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我们对公正还是不公正所做出的正确判断,是由那时的经济关系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3、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作用时曾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请评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四、文本阐释题:阐述下列文本的理论内涵。(每小题5分,共10分)
1、“如果我们拿两种极不相同的物体——例如一块陨石和一个人——来比较,在此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无限系列的其它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它们使我们有可能把从陨石到人的这个系列填补起来。”(恩格斯)
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
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答题内容不能与试卷内容知识点重复,且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否则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个洞穴寓言,他借苏格拉底之口把人类描写为囚徒。这些囚徒终生被囚禁在一个洞穴中,他们前面有一堵墙,后面有一个火堆;他们凭借火光通过投射在墙上的影子来理解世界。换句话说,他们与其说看到了实在,不如说看到了影子。
【材料2】笛卡尔曾说:“理性总是告诫我,凡是不能完全加以确定的东西,凡是能够到怀疑之处的东西,我都应小心翼翼地避免相信,就像避免相信那些显然虚妄的东西一样。”
【材料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真理观中的意义。(6分)
2、谈谈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什么使你确信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为真的?(10分)
第一套题参考答案
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费尔巴哈的结论,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只是机械地在社会的物质因素中寻求社会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只能得出极其简单的“人和社会是环境的产物”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结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在社会结构的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即“生产关系”中,寻决定着这个社会结构的物质力量。人、社会与环境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4分)
2、答案要点:正确(2分)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容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例如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产生了黑格尔并孕育了马克思。(4分)
3、答案要点:正确(虾干2分)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产生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做为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物,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
且作为物出现。资本的直接表现形式是生产中物的要素,但它实质是一种生产关系。所以分析生产关系必须透过“物”看到“物”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4分)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分)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6分)
2、答案要点: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的产生使商品世界分化为两级: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2分)商品只要转换为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就得到解决了。(2分)但货币的出现并没有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如果私人劳动无法转换为社会劳动,那么商
品的占有者就会有巨大损失。所以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为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4分)qq超长网名
3、答案要点: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3分)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分)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2分)
三、评述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答案要点:把唯心主义抽象化和漫画化或把唯物主义简单化和凝固化的理解,都没有正取把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世界观和认识论的区别。(2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时,在理解世界是什么、人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大问题时的两种不同的角度。(2分)如此庸俗的或简单的、抽象的理解是应该警惕和批判的。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辩证的去理解两者的区别与关系。(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以成立。
2、答案要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了他们
的存在,而是相反,他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正义观、公正观最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受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4分)边沁把促进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趋势作为判断行为正义与否的方法,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原则,抽象的设计出一个幸福计算公示,来把正义标准进行量化,显然是不可行的。(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以成立。
3、答案要点: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一个矛盾体,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现实要受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如社会制度的因素。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增强了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但却带了生态的破坏。科学技术也并非都使人摆脱贫困,而反有时表现为一种异己的权利,使个人愈益称为自己或别人的奴隶。(4分)其他言之成立的分析或合理的例证都可以成立。
四、文本阐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案要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徐州区号多少3分)一块陨石
和一个人,看起来好不相干的两个事物,可以通过无限系列的过程使两者联系起来。因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只是联系的样式是多样的。(2分)
2、答案要点:第一个角度: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理论来自于实践,指导实践,又要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3分)“批判的武器”是只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武器的批判谷雨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是指人民众的实践活动本身。合理的理论能说服、指导人,而理论已经人应用与实践就会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2分)第二个角度: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是第一位公开承认自己的哲学隶属于一个特殊的“自为”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哲学同社会实践如此紧密的联系起来。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3qq空间音乐怎么免费添加分)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2分)
五、课堂反馈题(共14分)
结合任课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你认为最感兴趣、最有价值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3分)为什么?(3分)你是如何理解
的?(8分)答题内容不能与试卷内容知识点重复,且须是任课老师课堂授课内容,否则视为无效作答,不予给分)
六、材料分析题(共16分)
1、答案要点:角度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一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是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三是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3分)四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即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3分)角度二: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都是在一个主客二分的前提下,主体通过理性(认识能力)去认识外在的客观世界,但思维本身与世界本身是否可以符合统一,是无法得到保证的。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4分)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任何具有真理性的认识都应该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都可成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