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评价
研读新课标"“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评价(一)“数据意识”的变化
对比2011年与2022年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我们发现:首先2022年版课程标准将2011年版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据分析观念”演变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递进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并首次给出了“数据意识"的学科界定,即“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o其次2022年版课程标准将三条“了解”改为三条“知道”,删除了“通过分析做出判断”这一要求,更侧重于对经验的感悟,弱化了对数据分析与应用的要求。最后将“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改为“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与培养目标,描述更清晰。
2011年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
①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连分相故出判断r体会数据中蕴涌若信息;
②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①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2)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③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
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二)“数据意识”的内涵
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数据意识”的三个“知道”,进一步体会“数据意识”的内涵。
1.知道统计过程:“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据收集整理》单元中的例1,教材从“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选哪种颜合适”这一调查目的入手设计情境,学生有了真实的统计需求,自然而然萌生了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心理意向,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意识。
2.知道随机性:“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例如经典的抛硬币实验:向上抛一枚硬币,十次为一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次数分别有多少?即便实验人员、实验方法不变,每次实验的数据也可能不同,但当实验次数足够多时,我们能够发现数据趋于稳定,存在一定的规律。
3.知道按需选择:“知道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式。”
例40哪个小组跳绳水平高
体育课进行小组跳绳比赛,在规定时间内两个小组每名同学跳绳
次数情况记录如表6.你认为哪个小组跳绳的整体水平高一些?
表6两个小组的岐绳成绩箪位:次
蛆别1号2号3号4号5号6号
第一组96889410181
第二俎9596879394
例如将上述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可能会选择极值、总数、平均数进行比较。而在此问题背景下,要比较的是两个小组跳绳成绩的整体水平。极值代表的是个体水平,人数不同时总数并不能作为比较整体水平的依据,必须引入平均数才能代表小组的整体水平。在解决问题时,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我们要根据问题背景、实际需求来选择数据的表达方式。
二、“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据意识的主要培养载体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呢?根据“数据意识”的内涵,关键并不是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知识与方法,而是在面对与数据有关的问题时,拥有收集数据、整理与表达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的意识。
(一)基于真实问题,生成统计需求
数据统计源于真实的生活需要。因此在“数据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从真实的调查目的入手,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此生成学生的统计需求,发展学生统计的眼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误区:总觉得课本的素材太“土”!例如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时,人教版教材利用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引入,很多老师觉得这个情境不够“高级",选择用考试平均分来引入,让情境更数学化,觉得这一情
境更有统计价值。可这样的设计让平均数变得看不见、摸不着,不利于感悟移多补少、不利于计算方法的导出,数据量和计算量都会成为数据分析的绊脚石,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想知道平均分,没有统计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光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和数学现实进行设计,还
要关注这一问题是否是学生能够理解、想要解决的,否则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选哪种
数据收集
质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成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据收集整理》单元中的例1,教材设计了“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选哪种颜合适”这一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真实、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是学生能够理解、想要解决的,能够很好地驱动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发展数据意识。
(二)亲历统计全程,感悟统计价值
在进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时,由于完整的统计过程往往耗时较多,我们容易陷入“掐头去尾”式教学的误区。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中,教材直接以统计表的形式给出了六(1)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数据,省略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百分比的计算与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进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功能,
学生机械地按照流程进行计算与填空,为了统计而统计,学习活动停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