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台湾电影以及对中国电影的启示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发展的背景
电影工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电影作为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它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政治的大环境。从电影产生发展的短短一百年历史中可以发现,电影的繁荣时期往往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有着某种联系。而在现代社会,电影作为文化宣传的工具,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发展,是需要以其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为基础的。1993年文人政府上台,韩国开始了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建设,为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政治上的民主促进了经济上的发展,经济上的发展为电影产业,特别是商业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三个必要的条件:资金、人才、受众。
并且为了保护民族电影,韩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民族电影,促进民族电影发展的政策,韩国电影之所以能在好莱坞电影强大的冲击下,仍旧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并实现韩国电影的振兴,与韩国政府在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花都景点
高速免费的几个节假日
此外,韩国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其文化本身融合了传统儒家文化、西方理性主义、民主、自由等内容,这就决定了其本身的文化具有被其他文化接受的先天条件。十一个读书人
韩国电影的类型
爱情片
韩国电影爱情电影成为其最为成功的电影类型,这些影片不仅在韩国本土取得成功,也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韩国的爱情电影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因为每年生产的爱情电影众多,所以为了保证影片内容和给观众的新鲜感,电影的故事就一定要保证独创性。但韩国电影中的爱情却很好地将悲剧元素和喜剧元素、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新观念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心理感受。
本土化的韩国爱情电影实现了悲与喜的此消彼长、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和谐共存。另外多元化是韩国爱情电影的一个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漫画式风格和唯美风格的多种呈现方式,还有偏锋之爱的多角度呈现。
黑帮片
韩国黑帮电影具有很强烈的韩国特。在好莱坞和香港黑帮电影的影响下,立足本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自韩国电影振兴以来,黑帮电影也成为韩国类型电影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在韩国的黑帮电影中,对韩国当代黑社会生存状况的描述,以及对黑帮人物的形象塑造,都体现出了作为黑帮电影的主要特征。
韩国黑帮电影以独特魅力发挥着其特有的影响力。主要是以小人物命运来展现影片主题,通过颠覆性的人物设置——戏谑与虚构的人生,以及冲击性的镜头语言——黑暴力的眩目舞台来诠释电影的精髓。
韩国战争片
以描述南北朝鲜战争和政治关系的影片和以反映韩国近现代历史变迁为主要叙述背景的影片,成为韩国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韩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为韩国战争片提供了天然的素材,而现实社会中的韩国大众的统一愿望也促使这一类型影片的发展。韩国战争片成功地将当下极为敏感的南北朝鲜政治问题以一种避重就轻的方式加以表现。
中秋国庆祝福语电影特点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主题意蕴:避重就轻的表述策略;2、叙述方式:由个体记忆呈现的历史痕迹;3、在狭小空间内的细节呈现方式。
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韩国恐怖片
韩国恐怖片借亚洲经济危机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韩国电影最为重要的类型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无论是叙事模式、还是镜头语言和角设置都形成了自己的特,在汲取了好莱坞恐怖片和日本恐怖片的精华后,形成了韩国式的恐怖片。
韩国恐怖片的故事多发生在现代都市的真实场景之中,这反映后工业化社会的人性异化;同时电影中的鬼魅角同样是受害者,这引起人们的道德同情;在表现效果上面,镜头语言运用舞台式的表现效果——繁复的布景,高调布光制造恐怖影像。
韩国喜剧片
服装销售合同范本韩国的喜剧片,集合了好莱坞式的商业喜剧以及香港无厘头喜剧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特征,体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在对韩国独特的后工业社会背景与残酷多难的历史所形成的冲突以一种黑反讽的方式加以表现,形成了多种风格的喜剧;对好莱坞同类电影模仿的同时以一种韩国大众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加以重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征。
韩国的喜剧片主要包括3种:1、荒诞的社会寓言——黑喜剧;2、情元素的调味剂——
性喜剧;3——想象的坠落:漫画式的拼贴喜剧。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台湾电影
“第二次新浪潮”的来临
90年代以来的台湾电影,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格局;乡土言情适应大众消费文化的潮流,注重新的电影表现手段和艺术手法探索运用。相对于80年代写实言情片那种哀伤与忧愁的写实类“新电影运动”,此时的电影在注重商业市场效果的同时,更加讲究艺术表现手段。称为台湾“第二次新浪潮”。许多电影制作人都在试图探索和扩大电影语言的表现空间,渗透着多重叙述的个人经验和感受,激情充沛,也颇为可观。例如何平的《十八》,陈国富的《我的美丽与哀愁》,赖生川的《暗恋桃花源》,黄明川的《西部来的人》,张作骥的《忠仔》、《黑暗之光》等。
虽然不时有精彩影片冒出,但就整体而言,台湾电影的衰退期仍未过去。1996年,台湾主管电影的“新闻局电影处”只发出18部影片拍摄执照,1997年略有增加,达到29部。岛内电影院不断消失,到2000年仅剩226家;电影制作也不断缩减2000年仅制作了16部影片。造成这种败像的原因很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有,但最主要的影响来自四个方面:
1、当局采行的电影政策错误,造成台湾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萎缩,终至不堪一击。
2、台湾的电影经营业者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私利而无视本土电影业的永续发展,终
赔了夫人又折兵。
3、台湾的电影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加上部分导演只为参加影展拍片而忽视观众的观念偏差,造成了观众对台湾电影"哀莫大于心死"。
4、好莱坞电影积极推动"全球一体化"的产品行销策略,从电影制作的电脑技术到多厅式影城的影音效果,都跟其他地区的电影大幅拉开距离,造成一种小巫见大巫的不公平竞争局面。
台湾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
一是人文写实的情怀。不少电影作品注重刻画现实社会生活和表现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流露着人文关怀。
二是个性复杂的人物。台湾电影的银幕形象大多是现实社会转型时期文化激荡的产物,属于传统与新潮、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汇的复合品。他们很有些类似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社会里那些光怪陆离的众生相: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新奇与苦痛,另一方面又时不时恪守着已经破破烂烂的传统规范。在与社会环境的冲突同时,也表现着个人内心精神的矛盾,性格复杂而又具有鲜明的个性。
三是表现手段的探索。台湾电影在诞生之后尤其是70-80年代以来,就不断在承继传统美学思想和吸取现代文明的同时,立足本土进行着艺术表现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新电影”风潮,只不过是这种一贯探索精神在市场格局变化之后的新发展。
四是本土风情的体现。台湾电影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本土文化风情的表现,在城乡之间的生活冲突、传统现代文明的碰撞和海峡两岸乡土情怀之间,寻索着电影艺术现代化与民族性的契合点。这之中既有现代文明所带给社会现实的变迁问题暴露揭示和思考,也有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文化冲击中生动地展现,而二者结合和如何结合表现,恰恰是台湾电影人在近一个世纪的电影业发展中苦苦求索的目标答案。
三、韩国电影和台湾电影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电影发展自然离不开韩国映画振兴委员会这样的政府文化机构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但这种成功更多的还是来自于韩国电影人自身的努力,尤其是年轻电影人的迅速成长。有实力,有自信,大概就是韩国新生代电影人的魄力。
韩国电影能实现发展腾飞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本土电影类型多样性,应有尽有,老少皆宜。好莱坞有的,韩国本土也全有。即使众口再难调,但在有如此丰富的选择下,去影院看一部合自己口味的本土电影,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中国的电影要发展,必须能紧抓时代脉搏、制造社会效应,实现多元化的电影类型同步发展。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电影产业的引导、扶持,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对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即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力度。
从上文对台湾电影创作的艺术特点来看,这是很值得中国电影发展借鉴的。首先,要突出人文写实的情怀,使得电影剧情深入人心,引起共鸣。其次,要善于塑造复杂或者异常简单的人物,通过对比反衬突出主题。再者,在电影表现的手法上注重探索,善于吸取他国电影的表现手法,并同中国特结合起来。最后,突出本土的风情,同中国自身文化、环境所结合,着重体现出独特的中国特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