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的现存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然而,前进的路途并不平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仍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而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很多新问题将不断出现。我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社会主义仍然任重道远,这要求我们厘清当前在这条道路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建设的难点与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思考实际对策。
1.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的若干深层次矛盾
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比资料简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当前时期的具体表现,也将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特别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不仅恶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促使原有的
一些深层次矛盾更加清晰地暴露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正是当前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点所在。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运行和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亟待根本性转变。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而另一方面,由于土地使用成本趋于上升、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上涨、环境保护成本投入增加等原因,数量扩张性增长所依赖的要素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据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调查,普通劳动力工资近年来年均增长15%-20%;土地价格涨幅更大,有些地区仅生产性用地价格涨幅就达一倍以上。[⑦]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调整原有的低成本战略,努力培育起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
超新星11人(2)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亟待根本性转变。
中国GDP增长的60%是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与出口、内需与外需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严重受阻,并已传导到国内工业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增大,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机制难以为继。在这个转型时期,政府既希望依靠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稳定出口,又希望逐步以内需的扩大代替一部分外需,在短期周期性调整与长期结构性调整两个目标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冲突。中国则需要在处理好这个冲突的基础上,将经济发展的基础转移到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需求上来。
(3)经济体制改革尚需继续攻坚,基本经济制度仍然有待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究竟如何保证、如何体现、如何发挥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当如何支持、如何引导?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探索。
(4)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缺乏协调性。
党和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给种粮农民直补,加大对农村的各项投入等,已初见成效。但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差距仍呈拉大趋势。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这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要求之间还存在突出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6)节约利用能源资源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任务艰巨。
近年来,我国通过采取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经济增长消耗的资源仍然较多,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在优化结构、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方面,改进的余地还很大。
以上六大难点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反映了中国特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中不断解决矛盾、又不断面临新的矛盾这样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增长就只能依靠数量型的扩张,资源浪费与消耗十分严重。而粗放型增长和低水平重复反映在出口产业上,就是在进入全球经济体系时必将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和市场定价的不利地位,只能依靠价格竞争和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环境成本优势,即以压低工资和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获得外需。低工资水平也传导到非出口部门,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加之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保障性住房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凸显了民生问题。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
2.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的若干主要障碍
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具体化,其基本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这正是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重点。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难点和障碍。
(1)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种民主政治实践广泛开展,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适应关系还未理顺。
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但主要不是出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人民保障民主权利的现实期待,而是领导个人的意愿或想搞成民主建设政绩工程,因而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往往是人在政存,换了领导人,先前搞的那一套民主实践也就停止了,所谓“人走政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是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而是以模式为准绳,比如把民主政治建设仅仅理解为普选权的落实和竞争性选举制度的实行,把选举和授权作为民主实验的唯一选择;一些地方不在如何完善基本政治制度上下功夫,而倾向于抛开现有政治制度框架和资源,进行与现有体制相冲突的探索。
还有一种倾向是,现有的体制机制已不能满足人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需要,但有些地方仍因循原有的体制机制,直到工作无法开展,各种矛盾激化到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才被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以上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仅仅从狭义的政治民主出发,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割裂开来。[⑧]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但当前实践中存在着把这三者割裂和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
其表现主要有三种:第一,以人民当家作主之名行无政府主义之实。把人民当家作主单纯地理解为一切都由自治组织说了算,把自治组织的局部利益与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利益对立起来,把自治组织的自治行为与国家法制规范对立起来。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实质是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其结果也往往是人民的权力被社会少数强势集团控制和垄断,人民当家作主徒具形式。第二,以强化党的领导之名掩盖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之实。在一些干部那里,“集中”成为专断的借口,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变成少数所谓精英人物和体实现权利诉求的舞台。
有的人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名,用党委决定取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垄断用人权和决策权,把党的领导变成个人或少数人的专断。第三,以依法治国之名,倾向于搞西方宪政主义之实。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而不是搞脱离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而一些人主张实行民主宪政,甚至借此对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公然提出质疑,企图全面推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纳税申报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备,但是操作细则仍相对缺失、具体实施仍需要改进。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众自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在实践层面得到了生动体现;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为了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国现已形成一整套对权力运行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但是不可否认,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例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监督权和国家机关人事任命权的落实,遇到许多具体
困难,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现实;人大代表如何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反映人民的意志,也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自下而上的党员监督和众监督仍然虚多实少,难以充分发挥效力;与先进政治文明不相协调的等级制、官僚制、集权制、特权制等种种现象仍然存在,等等。
(4如何破解密码)基层众自治制度体系已基本确立并展开积极实践,但是基层自治的发展现状与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正式将基层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政治制度范畴。截至2007年底,中国农村有免费公司起名网61万多个村民委员会,城市有8万多个社区居民委员会。[⑨]然而,城乡基层众自治实践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村基层自治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有:一是基层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一些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为政,分别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权威性和领导地位,在工作中缺少互相支持、协调和配合。二是有的农村地区虽然通过民主选举出村干部,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农民众不仅无法真正地参与管理和决策,而且
好看的图片头像无法监督某些村干部的不法行为,使村民自治流于形式,造成干关系紧张。三是一些地下教会、农村宗族势力,甚至黑社会势力等打着村民自治的旗号乘虚而入,成为当地农村社会的主导力量,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⑩]城市居民自治工作也不容乐观,多数城市的社区建设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政绩工程,自治组织行政化彩浓重,难以实现基层民主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