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大师莅临安徽新东方烹饪学院教学表演
3月2日下午三点,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东区的篮球场上坐满了学生和老师。无论是站着的还是坐着的,眼神中都满是期待。学生们有的在低声感叹:“吴斌来了,就是那个拉面奇人,我在网上看过视频,很厉害的。”有的拿出手机打开照相功能,随时准备记录即将到来的大师表演。吴斌,哪个吴斌?当然就是中国厨艺大师、拉面奇人吴斌老师。就是他将要在这个地方进行现场授课和表演,勾起了全场将近一千人的好奇心。
大师到底有哪些表演?电视上那些绝技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他是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的老师?他拉的面真的像头发丝那么细,还是蒙着眼踩着高跷?他的刀工到底是怎么个精湛法?……这些疑问恐怕是现场所有人心中所想的,可能也是所有知道吴斌大师的人都想现场确认的。亲眼目睹的人都是感慨万千,可有的人却没有这个机会。那么,就由我们为您,将吴斌大师在安徽新东方的风采做一场“现场直播”吧!
大师风采之拉面绝技
吴斌大师是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的面点老师,也是享誉中国的拉面奇人。既然被称
吴斌大师是安徽新东方烹饪专修学院的面点老师,也是享誉中国的拉面奇人。既然被称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中华民间绝技奇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下午三点,吴斌老师一身厨师的标准扮相却踩着高跷出现在了安徽新东方的篮球场。一时掌声雷动。在主持人的简单介绍之后,吴大师只是一句“来点音乐,点感觉”,拉面绝技的表演就开始了。
圣导师怎么加点一个简易直起来的面架子,一团面,一个高跷。吴斌大师随意拿起那团面,走下了会场,边拉面边踩着高跷走到了同学们的身边。所到之处,同学们自发的鼓掌,随着他的走动,面越来越细。绕场一圈之后,吴大师走到台上。主持人随意拉了一个同学走上台前,用事先准备好的面罩将吴大师的眼睛蒙住,这是要“蒙眼拉面”。随着一甩、一摆、一拉的动作,重复几次,再加上剪刀的辅助作用,很快一团面在他的手里就细如发丝了。
(脚踩高跷:拉)
(脚踩高跷:甩)
蒙眼拉面
面穿针孔、细如发丝
面穿针孔、细如发丝
怎么个细法?这就叫绝技?收起你的好奇心吧,吴斌大师自然会让你心服口服!吴大
师打算用火烧面,因为细如发丝的面,风干很快,是可以用火烧着的。但是现场风太大,为了安全,也为了节省时间,只好作罢。但是吴大师拿出了一根针,轻松随意的将面穿进了针孔里。一个针孔里能穿面?多少根?20根!这就是绝技!
大师风采之擀面奇功
你能想象七八十个学生绕着整整半个篮球场并排站着,手上捧着的就是一团面擀成的面皮么?长度将近一百米,薄如纸,将《新东方烹饪报》放在面皮的下面,坐在场下的人仍然能看清楚报纸上的字和画面。这是怎样的功力?
你能想象七八十个学生绕着整整半个篮球场并排站着,手上捧着的就是一团面擀成的面皮么?长度将近一百米,薄如纸,将《新东方烹饪报》放在面皮的下面,坐在场下的人仍然能看清楚报纸上的字和画面。这是怎样的功力?
面皮:长如卷
行驶证面皮:薄如纸
行驶证面皮:薄如纸
chm转换txt 掌声,感叹声,有的人甚至跑到跟前来仔细看一眼这如画卷般的面。
但是这面绝对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出来的,这是需要功力的。现场展示的面皮卷是吴大师事先在普通的面架上擀了将近八个小时才制作完成的。不破,均匀,薄如纸,长如画!一个面点班的学生感叹说:“真是太厉害了!不得不佩服啊!厉害!”
据吴斌老师介绍,每次展示的面团重量大概在十六斤到二十斤之间,具体擀出来有多长,他也没有量过,看面的多少和擀出来的面的厚度而定。做一个这样的一卷面皮要七八个小时,这样做出来的一个面皮卷在夏天能保持一两天,冬天能保持一个星期左右,至面干为止。
功力是磨出来的,大师也不是一日之功!这次展示的面卷在收回时,收到一半的时候就断了。因为风太大,面太容易风干。吴斌老师只是无奈的笑笑,现场却报以雷动般的掌声!
贾平凹的凹为什么读wa 大师风采之精湛刀工
刀工可能是每个厨师都要具备的,但是想要自己的刀工配以“精湛”这个词,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吴斌大师的刀工被众多的媒体称之为精湛。到底怎么个精湛法,今天我们总算是能够看到了。
刀工可能是每个厨师都要具备的,但是想要自己的刀工配以“精湛”这个词,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吴斌大师的刀工被众多的媒体称之为精湛。到底怎么个精湛法,今天我们总算是能够看到了。
不惊不慌,展台上的吴斌大师很是随性。先是给刀来了一个“杂耍”,上上下下,看得台下人是又惊心又惊奇!随后吹起了一个气球,大刀一挥,“ ”的一声,破了!这之后才是真正的刀工表演。
西夏王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