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施工质量控制
2Z104000 施工质量控制
2Z104010 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知识
施工质量控制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单位为施工质量负责
2Z104011掌握施工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概念和特点
一、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质量与施工质量的概念
施工质量特性包括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与环境的协调性等六方面。
2.质量管理与施工质量管理的概念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管理就是确定和建立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质量管理职能。
施工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工程项目组织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施工项目经理负责。
3.质量控制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施工质量控制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二、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
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是由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点决定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和适应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1.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施工生产的特点
(1)施工的一次性(2)工程的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3)产品的单件性(4)工程
的体形庞大(5)生产的预约性
2.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控制因素多(2)控制难度大 (3)过程控制要求高(4)终检局限大(强调过程控制)
2Z104012掌握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及环境(Environment)”等五大方面,即4M1E。
1.人的因素。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决策者、管理者和作业者。起决定性作用
2.材料的因素。材料包括工程材料和施工用料,又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3.机械的因素。包括工程设备、施工机械和各类施工器具。
4.方法的因素。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措施等。
5.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现场自然环境因素、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因素(质保体系、管理制度、单位协调)和施工作业环境因素(排水调节、照明通风、安全防护等)。。
2Z104020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2Z104021掌握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执行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概念
在合同环境中,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单位取得建设单位信任的手段。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
1.项目施工质量目标。
必须明确并符合质量总目标的要求。项目质量目标的分解主要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展开。
从时间角度展开,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从空间角度展开,实现全方位和全员的质量目标管理。
2.项目施工质量计划。
应根据企业的质量手册和项目质量目标来编制。
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可以按内容分为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成本计划。
3.思想保证体系。
4.组织保证体系。
5.工作保证体系。
三、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主线,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步骤展开控制。
计划(Plan)即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方案;实施(Do)包含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及要求展开的施工作业技术活动;
检查(Check)包括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和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处理(Action)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分析检查的结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Z104022了解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质量管理原则
以1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八项原则。
二、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
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和质量记录等构成。
质量手册: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管理程序、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质量计划:计划的内容。质量记录:客观反映。
三、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监督
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应按申请、审核、审批与注册发证等程序进行。
有效期为三年。获准认证后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企业通报、监督检查、认证注销、认证暂停、认证撤消、复评及重新换证等。
2Z104030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2Z104031掌握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主动的质量控制 编制质量计划 明确目标 制定施工方案 设置质量控制点 落实质量责任 分析因素
2.事中质量控制 对质量活动的行为约束 对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控制 关键是坚持质量标准 重点是工序、工作、控制点的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管理PDCA,达到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二、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1.共同性依据 2.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三、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质量文件审核
2.现场质量检查
(1)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
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的检查,停工后复工的检查,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成品保护的检查
(2)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等。
目测法其手段可概括为“看、摸、敲、照”四个字。
实测法其手段可概括为“靠、量、吊、套”四个字。
试验法主要包括理化试验(力学性能方面的检验)和无损试验(超声波探伤、X射线、γ射线)。
2Z104032掌握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
1.工程项目划分
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角度来说,项目划分的要求如下:
(1)工程项目应逐级划分为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2)单位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具备独立施工条件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
2)建筑规模较大的单位工程,可将其能形成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划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
(3)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分部工程的划分应按专业性质、建筑部位确定。
2)当分部工程较大或较复杂时,可按材料种类、施工特点、施工程序、专业系统及类别等划分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4)分项工程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进行划分。
(5)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等进行划分。
(6)室外工程可根据专业类别和工程规模划分单位(子单位)工程。一般室外单位工程可划分为室外建筑环境工程和室外安装工程。
2.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
技术准备是指在正式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进行的技术准备工作。
二、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1.工程定位和标高基准的控制
二建要求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
2.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
三、材料的质量控制
⒈ 采购订货关
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供应计划,在广泛掌握市场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优选材料的生产单位或者销售总代理单位(简称“材料供货商”,下同),建立严格的合格供应方资格审查制度,确保采购订货的质量。
⑴ 材料供货商对下列材料必须提供《生产许可证》: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钢丝、钢棒和钢绞线)、建筑防水卷材、水泥、建筑外窗、建筑幕墙、建筑钢管脚手架扣件、人造板、铜及铜合金管材、混凝土输水管、电力电缆等材料产品。
⑵ 材料供货商对下列材料必须提供《建材备案证明》: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混凝土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烧结砖、砌块、建筑用砂、建筑用石、排水管、给水管、电工套管、防水涂料、建筑门窗、建筑涂料、饰面石材、木制板材、沥青混凝土、三渣混合料等材料产品。
⑶ 材料供货商要对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材料实施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
⑷ 材料供货商要对下列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简称CCC,或3C认证):建筑安全玻璃(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瓷质砖、混凝土防冻剂、溶剂型木器涂料、电线电缆、断路器、漏电保护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等产品。
⑸ 除上述材料或产品外,材料供货商对其他材料或产品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
⒉ 进场检验关
施工单位必须进行下列材料的抽样检验或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检验批,.
(2)钢筋(含焊接与机械连接)力学性能检验。
(3) 砂、石常规检验。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4) 混凝土、砂浆强度检验。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为3~10组。
(5) 混凝土外加剂检验。
(6) 沥青、沥青混合料检验。
(7) 防水涂料检验。
同一规格、品种、牌号的防水涂料,每10t为一批,不足10t者按一批进行抽检。
⒊ 存储和使用关
四、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机械设备的选型
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经济上合理、使用上安全、操作上方便的原则进行。
主要性能参数指标的确定
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其参数指标的确定必须满足施工的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只有正确的确定主要的性能参数,才能保证正常的施工,不致引起安全质量事故。
使用操作要求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职责的使用管理制度。
2Z104033掌握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技术交底
做好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项目开工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保存。每一个分部工程开工前均应进行作业技术交底。技术交底书应由施工项目技术人员编制,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技术交底的内容主要包括:任务范围、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文明施工和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成品保护要求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