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入学自主检测
历史
一、选择题
1. 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具有民主彩 B. 以血缘为纽带
C. 权力高度集中 D. 神权王权结合
【1题答案】
D
【详解】商代通过占卜行为来预测吉凶,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D正确;民主彩与占卜无关,排除A;血缘纽带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商代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排除
C。
2. 《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田”(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这反映了《九章算术》
A. 是一本应用数学著作 B. 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
C. 形成数学的理论体系 D. 体现了统治阶层对数学的重视
【2题答案】
A
【详解】根据“第一章“方田”(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可得出,《九章算术》中所涉及到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与生产中所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反映出这是一本应用数学著作,A项正确;BCD项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合,排除。
3.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3题答案】
A
【详解】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民族交融的局面,故A正确;B的说法绝对化;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与材料无关。
4. 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立许多侨州、郡、县安置北方南迁的侨民。东晋咸和以后实行土断人户,即清理侨民户籍,使侨民同于当地土著居民,成为纳调服役的编户齐民。土断政策
A. 加剧原住民和侨民之间的矛盾 B. 不利于南北人民交融
C. 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兵源 D. 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4题答案】
C
【详解】根据“东晋咸和以后实行土断人户,即清理侨民户籍,使侨民同于当地土著居民,成为纳调服役的编户齐民”可以看出,土断政策,增加了纳税的户数与人数,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和兵源,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二者的矛盾,排除A;这一政策,有利于民族交融,排除B;这一政策与重心的南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
5. 《新唐书》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该史料
A. 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 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C. 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 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5题答案】
D
【详解】根据材料“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租庸调法弊坏”可知,唐朝租庸调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出现了两税法,该史料指出了两税法出现的原因,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税法的影响,故排除C项。
6.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由此可知,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 削减藩镇节度使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派文臣担任各州长官 D. 设转运司综理财政
【6题答案】C
【详解】根据“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得
出宋代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弊端,推行文官制度,派文臣担任各州长官,削弱地方的权力,故C项正确;宋代并没有藩镇节度使,排除A;B项是中央官制,排除B;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排除D。
7. 明清时期,在小说《醒世姻缘传》中,晁夫人以她对家人、族人、朋友等的仁爱之心,展示了仁者的道德风范;在小说《林兰香》中,燕梦卿是舍身救父的孝女,是割指救夫的贤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反映了
A. 商业发展影响社会生活 B. 理学观念影响文学创作
C. 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增强 D. 官方重视民间道德教化
【7题答案】
B
2021年出京进京最新规定【详解】根据“仁爱之心,展示了仁者的道德风范”“燕梦卿是舍身救父的孝女,是割指救夫的贤妻”等信息可得知,理学倡导道德规范,三纲五常,因此这些道德要求也反映在小说的
情节之中,影响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排除A;材料与世俗化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官方的态度,排除D。
8.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开放通商口岸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8题答案】
A
【详解】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 《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
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 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 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 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9题答案】
C
【详解】《天朝田亩制度》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而《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二者是对立的,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是发展资本主义,而太平天国运动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因此是违背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平均土地,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革命性,为彻底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故C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故D项错误。
10. 1906年,清政府陆续举办了几届旨在选拔、任用归国留学生的“考试”,内容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部分应试者获得相应功名出身。据此可知,晚清时期
A. 选官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变迁
B. 封建正统思想仍然左右政治生活
C. 新人才选拔体系受到留学生推崇
D. 科举制依然存在并且发挥着作用
【10题答案】
A
【详解】从对归国留学生进行涉及工程、机械、理化、医学等知识的考试,并以此作为获得功名的依据,表明晚清选官已出现从重八股到重科学的变迁,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反映的考查内容的变化来看,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留学生的态度,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排除D项。
11. 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 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可以嫁接
【11题答案】C
【详解】依据图示可知,反映的是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说明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C项正确,AD项错误;立宪制度是民主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不同,排除B。
12. 有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国民党组织遍及全国90%的省区和将近1/4的县份,实有党员人数增至54.4万余人,国内党员占到82%,远不再是原先那种情况了。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辛亥革命的成功
B. 袁氏复辟的失败
C. 国民党全面改组
D. 国共关系的破裂
【12题答案】
C
【详解】材料表明国民党的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是国民党改组后的结果,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成功后国民党才刚建立,且影响力不是很大;袁氏复辟的失败对国民党数量增加并没有太大作用;国共关系的破裂时,国民党已经改组;故排除ABD三项。
13. 主义决不只是苏维埃战略的创新版,也不是正统列宁主义的范例,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此评价主要是基于
A.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 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
C. 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 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13题答案】
A
【详解】根据“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可得出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A项正确;B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14. 阅读下面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据此可知
时间 | 日本陆军总师团数 | 在中国师团数 | 太平洋战场师团数 |
1937年底 | 24 | 21 | / |
1939年底 | 40 | 34 | / |
1941年底 | 51 | 34 | 10 |
194年底 | 70 | 37 | 15 |
1945年底 | 168 | 53 | 44 |
A. 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B. 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日本对外侵略的重点从中国转移到太平洋战场
D. 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首次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
【14题答案】
B
【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军事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正确;表格信息可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军事力量,但是没有体现其他战区的斗争情况,无法得出中国战场自始至终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A错误;据表格信息可知,日本军事力量在中国战区的分布数量一直多于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日本对外侵略重点并未转移到东南亚,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战区对日本军事力量的牵制,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D错误。
15.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推动进一步深入
B. 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 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