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思路及对策建议
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促进“公转铁”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意义重大。2021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铁路货运 止跌回升,“公转铁”。短期看,行政手段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 看,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市 场消费,使被动“公转铁”转变为自愿“公转铁”,营造良性市场竞争格 局。
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总体情况
(一)我国交通运输结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全国民 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及《“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的实施,我国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目前货运市场结构不合理,存在公 路对铁路的不合理替代现象,很多本应由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实际由 公路运输。从货运市场看,2013—2021年,公路、水运、民航、管道 的货运量分别增长了 28.6%、25.5%、3
1.7%和37.7%,而铁路只增长了 1.5%,其中,2014、2015和2021年三年铁路货运量出现负增长;铁路 货运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9.7%降低到2021年的7.8%,公路货运 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75.1%增加到2021年的76.8%。同期,公路、 水运、民航、管道的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了 27.8%、24.7%、54.1%和 51.6%,而^路出现负增长为1.2%,其中,2021年比上年降低5.6%, 2021年比上年降低13.7%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17.4% 降低到2021年的14.1%,公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由2021年的33.2% 增加到2021年的34.8%。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所占比重低于与我国 货运需求特别比较相似的美国(2021年为39.8%)和俄罗斯(2021年 为 45.8%)。
(二)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1、不同运输方式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通
在某些重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上,由于有关的运输方式各自为政、 缺乏协同,存在“连而不畅、邻而不接”的问题,跨方式运输衔接不畅。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同还容易出现运力投放盲目和重复建设等 问题,进而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运输市场效率。 例如,铁路、公路分别规划建设各自的集装箱基地,无法实现共享, 形成一定的资源
浪费。另外,部分铁路区域集疏运设施建设滞后,存 在最后“一公里”问题。部分港口和大型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滞后,只 能采用公路长途运输或者公路短驳运输,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运 输效率。
2、 综合运输组织化的水平不高,多式联运发展滞后
2021年出京进京最新规定由于我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运输标准及规则衔接不够、信息资源 共享不足,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大多数基本只提 供区段运输、单一运输方式运输,或者是作为联运代理人提供运输代 理服务,而缺乏能够提供综合运输服务的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业专 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物流统一大市场建设。2021年 铁路集装箱运量(吨位)占铁路总运量比重为7.16%,远远低于美国 的49%、欧洲的20%。另外,2021年我国多式联运量为13.68亿吨, 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2.9%。其中,沿海港口铁水联运比例仅为2%左 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左右。
3、 铁路运价与公路运价倒挂
涉及铁路货运的收费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企业向用户提供货物装 卸短驳等货运辅助作业收取
的杂费,部分厂矿企业将自有铁路专用线 (也就是专用铁路)提供给其他用户共用的服务收费,铁路运输企业 及其他运营主体向用户提供专用线、自备货车等设施设备维修服务的 收费。2021年开始清理规范涉及铁路货物运输有关收费,其中一个 重点就是规范铁路运输企业收费。自2021年8月1日起,铁路部门 取消8项货运收费项目、合并3项杂费项目、下调一项计费标准。一 直以来,只算运价,铁路运输成本低于公路,但是加上杂费等其他相 关费用后,物流企业利用铁路的全部运输成本往往高于公路,主要问 题在于铁路部分收费项目设置不合理、部分收费标准偏高、超出正常 的作业成本,而公路运输“多、小、散、弱”的市场结构,导致公路运 输不同程度存在着车辆非法改装、超限超载以及过度竞争的问题,所 以造成铁路的运价和公路的运价倒挂,降低了铁路的比较优势。
4、铁路运输企业缺乏市场化内生动力
首先,路局运输市场主体地位不落实,铁路运输企业缺乏增收节 支、改善服务的内在动力和市场活力。其次,我国资源禀赋和产业布 局决定了大宗货物的中长途运输,往往要跨局完成全程运输,目前承 运人清算制度下,过路局没有积极性承接发送局承担的货物运量,直 接影响了发送局承揽货物积极性。再次,客货运市场价格逐步放开, 铁路企业的自主定价空间不断增大,但是价格对市场的灵敏度较低, 不能随时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二、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取得的进展
2021年以来,在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 货运量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 铁路货运止跌回升,实现恢复性增长
2021年、2021年铁路货运量分别增长10.7%和9.1%,货运周转 量分别增长13.3%和6.9%,增速高于公路。2021年铁路货运量40.2亿 吨,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货运周转量市场份额回升到19%。从 三年行动计划制订的预期指标看,要达到铁路货运量2021年比2021 年增长11亿吨的目标,2018—2021年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9.1%, 2021年要达到43.91亿吨。实际看,2021年上半年铁路完成货运量 16.35亿吨。
(二) 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转铁取得一定成效
2021年沿海主要港口疏港矿石运量完成3.11亿吨,同比增长 11.2%,其中,曹妃甸港、黄骅港两个港口的疏港矿石铁路运量分别同 比增长352.4%、65.2%。截至2021年9月底,潍坊港、烟台港、天津、 河北、山东、环渤海及长三角地区所有集疏港以及唐山港的煤炭主
要 由铁路运输,禁止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2021年底 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钢铁、焦炭等大宗货 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禁止汽运集疏港。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目标 基本实现。
(三) 多式联运取得一定进展
2016—2021年一共公布了三批共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2021年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完成13.68亿吨,2021年全国港口集装 箱铁水联运量完成451万标箱,同比增长近30%,7个主要集装箱铁 水联运港口完成铁水联运量382万标箱,同比增长近26%,其中,主 要港口铁水联运量用1年时间提前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的2021 年比2021年年均增长10%的目标。
(四) 城市绿配送开始实践
2021年6月,首趟“公转铁”进京建筑质料专列驶入大红门货场, 标志着此后北京将以进京建筑质料为突破口,构建,公转铁”运输布局, 淘汰公路运量、增加铁路运量。目前,唐山滦县至北京开通的进京建 材专列已经开通,未来随着逐步扩展到河北承德等其他建筑材料产地, 将减少大量的污染排放。
(五) 物流成本有所降低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从2021年的14.9%降低到2021 年的14.6%,但是2021年又回升到14.8%。通过分析,2021年这个指 标出现上升,主要是结构原因。社会物流总费用是由运输费用、仓储 费用和管理费用三部分组成。在国家大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降低物 流成本的努力下,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上升,但运输费用占GDP 比重比2021年降低0.3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GDP比重以及管理费 用占GDP比重都比2021年有所增加,主要是资金成本上升和人工成 本上升所致。
三、进一步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存在的挑战
(一)靠现有措施增加铁路货运量的空间有限
2021年国家铁路货运量31.90亿吨,比上年增长9.1%,超额完 成任务。2021年,铁路货运高增长的势头开始下降。2021年上半年 铁路货运量完成16.35亿吨,同比增长5.6%,低于2021年同期增幅 7.5%。2021年上半年铁路货运量完成了全年任务的64.83%,而2021 年上半年没有完成全年任务的一半。2018—2021年的货运增长目标 实现难度会逐年递增,拓展运力的压力也会逐年加大。
(二) 短期运输成本增加
理论上讲,铁路运输比公路运输成本低。但是公转铁”实施后的 一定时期内,存在运输成本增加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 目前一些货源接收地和货源之间并没有实现铁路“全程”连通,并且有 些也不可能全程铁路连通,因此不可能实现铁路的“门到门”运输,需 要通过一端或两端的短驳运输来实现“门到门”,从而增加相应的装卸 费用,既抬高了相应的全程运输成本,也增加了时间成本;第二,我国 存在的公路铁路价格倒挂的问题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解决。因此,很 多企业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更愿意选择公路运输。但是随着相应铁 路运输相关设施的完善以及公路货运乱象的治理,铁路公路的比价会 回到真实成本,倒挂现象也会解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