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
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选考历史的考生加30分钟40分。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的社会看上去很有序,但社会体制却是僵化的,人被僵化的体制▲ ,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切都是设定好的、▲ 的。这种“有序”社会是没有活力的社会,当然也
是难以向前发展的社会。
A.死气沉沉束缚墨守成规B.死水一潭束缚按部就班
C.死水一潭制约按部就班D.死气沉沉制约墨守成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都与古典小说、戏曲或传说有关,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我“七十二变”,爱漂亮没有终点,麻雀也能飞上青天。(《西游记》)
B.又没有“红娘”式的人物,要理解对方的心思是多么困难啊!(《西厢记》)
C.老听人家夸赞你,我还以为你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女英雄呢。(《水浒传》)
D.你看看你,开了水龙头不记得关,家里都“水漫金山”了。(《白蛇传》)
3.填入下面唐诗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一项()(3分)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A.细水浮花归别浦B.淡烟浮照明星楼
C.清露已凋秦塞柳D.绣户夜攒红烛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意、情三种不同的活动。▲ 人生来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
①求知、想好、爱美,三者都是人类天性。
②人能发意志,就要想好,就要趋善避恶,造就人生幸福。
③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④人能动情感,就爱美,就欢喜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南阳普通高中有哪些⑤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A.③⑤②④①B.①⑤②④③
C.③⑤④②①D.①⑤④②③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起源于春秋时期。
B.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多使用敬辞,其中陛下、殿下、膝下、足下、在下,都是敬称用语。
C.“南阳高士吟梁父,西蜀才人赋子虚”,前句说的是诸葛亮,后句说的是司马相如。
D.“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黛玉因母亲名字有“敏”字,所以写“敏”字时常用它字代替或曲笔,即为“避讳”之举。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小题。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
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
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
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以致其严.。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
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
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
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
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
............................................
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
.................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
.............................
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①.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
哉?况巩也哉?
.......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注:①衋然:伤痛的样子。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以致其严.严:敬意B.而不本乎理本:探究
C.意奸而外淑.淑:善良D.其传.世行后无疑也传:传播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铭与史不同,墓志铭应写贤者,而史则善恶皆书。
B.文中的庙指宗庙,而不是寺庙,是祭祖的房屋,铭文可置于其中。
C.公卿大夫在文中泛指为官做宰的人,他们都有墓志铭,但流传下来的却很少。
D.欧阳修在给作者的信中厘清了曾氏家族世系,作者表示会对世系增加充实扩展。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5分)
▲
(2)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4分)
▲
9.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曾巩认为墓志铭少有流传的原因。(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0-11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髯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10.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
11.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6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子无良媒。(《诗经.氓》)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4)▲ ,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5)▲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 ,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江底之夜
艾芜
走下十里多路的山坡,阻挡在面前的,正是一条水势汹汹的江流和排立在江边的一列街屋,都在暮中渐渐朦胧起来。街口吐出一大回到远山去的村人,荷着土洋炮和带着红缨子的长矛,倘不看见另一只手还提有竹筐及布口袋,那会把他们这些赶街的人疑为土匪的。。
“真是幸运!”这样想着。因为一个人,又没带武器,却安然地走到了一个可以暂时住宿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