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人教部编版_百度文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遍是什么解释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 
生:清明。 
师:那我们一起朗读一遍《清明》。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特别好,让我们接着学习古诗三首里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 
2、出示题目,了解重阳节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题目? 
生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师总结: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重阳节。
 课件出示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三、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
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四、朗读古诗了解重点词语   学生齐读古诗   
忆:想念。想念。   
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 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5、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     
异乡:他乡、外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异客:作为他乡的客人。 
①思考这一行诗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②教师指导:(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 过渡语:作者在异乡求功名,那么到了节日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
第二句。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     
逢:遇到。     
倍:加倍、格外。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②为什么王维思亲?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③师:“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 
④这是一种很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节倍思亲”,它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让我们再次朗读一二行。,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   
学生齐读第一二行。 
师:现在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和第四行。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处。古时候有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他们认为登高可以避灾。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登高) 茱萸(zhū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辟邪。 
诗中说“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个人呢?并指名回答。(少了诗人) 作者变换视角,以家人的身份进行想像:在人人头插茱萸登山之时,突然发现独独少了一个人!这一个缺少深深地刺痛了家人的心。 
作者不说自己如何思念亲人,反说亲人如何思念自己,这一想像具有相当的冲击力和原创性。
 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词语的解释,想想这两行诗的意思。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登高处? 
古代习俗,重阳节人们都要登到高处避灾。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 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 
【课堂小结】 
家是永远温暖的港湾,同学们,无论未来的你会展翅高飞到何处,别忘了家乡,因为有一个被称为家的地方才是你的归宿。(引导学生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爱,体会亲情的重要,懂得感受亲情,珍惜亲情。) 
【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同学们听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