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68天】中⽂写作素材——感动中国科学家篇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中国航天事业奠基⼈
【颁奖词】
在他⼼⾥,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的典范。
水灾双钱轮胎【⼈物事迹】
钱学森,浙江杭州⼈,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1938年在美国获博⼠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国家任务。在实施⼈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贡献是多⽅⾯的,他以总体、动⼒、制导、⽓动⼒、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
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作发挥了巨⼤作⽤,对中国⽕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以⾃⼰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态度诠释了⼀个科学家的⼈格本质。
孙家栋,中科院院⼠、探⽉⼯程总设计师
【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满天星⽃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物事迹】
孙家栋,1929年4⽉⽣于辽宁⽡房店市,中科院院⼠、探⽉⼯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枚导弹、第⼀颗⼈造地球卫星、第⼀颗遥感探测卫星、第⼀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导航卫星等第⼆代应⽤卫星的⼯程总师,是中国探⽉⼯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中国“两弹⼀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器的三分之⼀。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科技奖。
闵恩泽(1924.2.8-2016.3.7)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颁奖词】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成⾦,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物事迹】
qq为什么换不了头像闵恩泽,⽯油化⼯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程院院⼠,我国炼油催化应⽤科学奠基⼈。2008年1⽉,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之⼀。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产和应⽤,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
下,他没有忘记科研⼯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产和应⽤,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产达到世界先进⽔平,满⾜了我国炼油⼯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黄山仙女弹琴图片
闵恩泽院⼠是德⾼望重的著名专家,为我国⽯油化⼯⼯业培养了⼤批科技⼈才,凝聚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他进⼊绿⾊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于⽣物质资源的加⼯利⽤。2001年起,他指导的⽣物柴油⽣产和应⽤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进展。
陈丹婷整容从60年代,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肺叶和⼀根肋⾻。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油催化事业,⼀直坚持⼯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
叶笃正(1916.2.21—2013.10.16):“要让外国⼈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词】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同我们接轨,这是⼀个年过九旬的⼤学者的⼤⽓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国轻。
现代文学常识【⼈物事迹】
叶笃正先⽣是中国科学院院⼠,研究员,国际⼤⽓科学界屈指可数的⼏位学术巨匠之⼀,荣获2005年
度国家最⾼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涯中,叶笃正先⽣在⼤⽓动⼒学、青藏⾼原⽓象学、东亚⼤⽓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之⼀,为全球变化、⼤⽓环流和⽓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之⼀。常挂在叶笃正先⽣嘴边的是:“要让外国⼈来同我们接轨”。
潘建伟,物理学家,中科院院⼠
【颁奖词】
嗅每⼀⽚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古⼈的事业。
【⼈物事迹】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2016年8⽉16⽇,由我国科学家⾃主研制的世界⾸颗量⼦科学实验卫星“墨⼦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次实现卫星和地⾯之间的量⼦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络。这个项⽬的⾸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其研究成果曾6次⼊选两院院⼠评选的“中国年度⼗⼤科技进展新闻”、5次⼊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进展”、4次⼊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事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