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经过艰苦的拼搏,伴着辛勤的汗水,带着多彩的梦想,终于跨进了大学校门。上大学对人生发展意味着什么呢?有的同学会说,上大学就是为了就业,一份好工作。其实,不管是否能考上大学,为了生存,每个人都会就业,都会有一份工作。“就业”决不是上大学的目的,如果仅仅为了就业,大可不必上大学。之所以上大学,就是上大学后就业的起点不一样,就业的层次不一样,就业的质量不一样,就业以后的发展后劲不一样,将来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不一样。
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上大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学习知识,培育素质与能力,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做好准备。上大学不是人生的目标,而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条途径,面对人生大舞台,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人生的成功。人生成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职业生涯成功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准备得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个人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因此,要认真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看来自哈佛大学的调查资料。
【案例】 美国某权威研究机构曾对哈佛大学的一个毕业班级进行了一项跟踪调查。80%的毕业生不曾有过明确的目标或抱负;15%的毕业生大致想过自己的目标和抱负,但仅仅是想过而已;仅有5%的毕业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毕业三十年后,拥有明确目标和抱负的这5%的毕业生,不仅超额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且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的净资产也远远超过了其余95%的班级成员所拥有的资产总和。
【案例分析】 成功与否的区别在于,成功者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选择了正确的目标,而不成功者则相反。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天赋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迥然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和事业的耕耘者、规划者和设计师。作为一个现代人,不仅要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规划,还须有终生的目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多数人都想施展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变迁,经济竞争不断加剧,一些不能体察时代变异和环境变迁的人,在这种多变时代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造成内心的惶恐不安,不知何去何从。不仅事业无成,而且身心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可能有人会说:“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也能成功;”是的,不做职业生涯规划也可能获得事业成功。但是,如果你做了职业生涯规划,你的事业会取得更快的成功,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生在世,要干成一番事业,只有树立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向着目标的方向努力,创造有利条件,使你的事业尽快获得成功。因此,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人生方向,创造成功的人生。
第一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一节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人生发展的阶段
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在人生七十余年的时光中,不同的人生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也担负着不同的人生任务。古往今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生阶段进行过不同的划分,较典型的有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外国学者沃特恩(Watering)。
(一)孔子的人生阶段划分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了孔子的观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孔子的这一思想,人生可以划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学前期(0~15岁)。在这段时期,人的心智开始形成,人们已经开始学习生活中的基本知识。这一时期的学习主要靠家长的安排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通常并非主动学习。
第二阶段:立志学习时期,并开始社会实践(15~30岁)。与从学前期相比,这一阶段的学习更为主动,并且与个人志向相结合,是有目的的学习阶段。
第三阶段:自立时期(30~40岁)。这一时期人的心智已经完全成熟,懂得许多道理,并且在经济上和人格上都独立了。
第四阶段:不惑时期(40~50岁)。经过多年学习与实践,已形成完整的个人见解,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办事不再犹豫,行为果断。
第五阶段:知天命时期(50~60岁)。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让人认识自然规律,懂得自己
的人生使命。
第六阶段:耳顺时期(60~70岁)。总结经验,能够冷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明真伪,辨是非。
第七阶段:从心所欲不逾矩时期(70岁以上)。处于这个阶段,能够做到言行自由,同时不违背客观规律和道德规范。
(二)沃特恩(Watering)的人生阶段划分
沃特恩(Watering)按希腊人的观点把人生分为十个阶段,每阶段七年。
第一个七年:0~7岁,是充满幻想的天真时代。此时的孩童虽分不清幻想与实际,但是最敢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个七年:7~14岁,是想象时期,开始谋划未来。
第三个七年:14~21岁,进入青春期与青年时代。在本阶段,个人的身心均得到迅速发展,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个七年:21~28岁,在社会实践中,开始发现人生的意义,把握人生的机会。
第五个七年:28~35岁,是积累社会经验、证实和强化已发现的人生真谛的阶段。
第六个七年:35~42岁,进入第二青春期,按照内心召唤重新调整人生方向。许多人在这一时期会重新思考职业定位,争取到后半生要从事的事业。
第七个七年:42~49岁,许多人进入狂躁抑郁期。人生过半,青春不再,在家里可能上有体弱多病的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子女需要照顾,如果事业仍没有成就,甚至还在为基本生活问题操心,则更加表现的忧心如焚。
第八个七年:49~56岁,身体方面出现衰老的征兆,进入更年期,开始与自己的衰老搏斗。
第九个七年:56~63岁,思想成熟,做事稳妥,人生经历沉淀成一樽美酒。
第十个七年:63~70岁,是第二童年期。心理上可能出现“返老还童”现象,如能有意识地接受这一转变,则能把人生引向新的起点。
从以上两位对人生阶段的划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平均而言,从精力充沛的二十多岁到精力开始衰退的六十多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段,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在这个阶段结束后基本可以确定下来。在这一阶段,人们几乎都在依托一定的职业,努力地开创、成就自己的事业。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职业?它对我们的人生为什么那么重要?
二、职业与人生
(一)职业与职业生涯
1、什么是职业
上大学要带什么职业(vocation)的概念由来已久,对职业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的。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的职业含义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种社会位置;第二,职业是一种模式;第三,职业与权力、利益紧密相联;第四,职业是国家确认和认可的。
从经济学角度对职业含义的解释也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职业是社会分工体系中劳动者所获得的一种劳动角;第二,职业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活动;第三,职业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第四,职业具有经济性。
综合而言,职业 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获得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活动。
职业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与人类的需求和职业结构相关,强调社会分工;其次,与职业的内在属性相关,强调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与社会伦理相关,强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得合理报酬;第四,与个人生活相关,强调物质生活来源,并同时满足精神生活需求。
这样的定义也许会让我们觉得很头痛,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去理解它:刚毕业,我们都说工作,而不是职业,这实际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工作,是赚一份工资,养家糊口,然后借此创造更多的机会,到更好的道路。一旦确定了某一条道路,这就是职业了。尽管工作可能还会变化,但是这条职业的道路却相对稳定得多。有时候,由于工作要求,不得不偏离了职业发展的主线,你会慢慢调整,机会再回到原来的发展方向上去。即使较
长时间偏离了职业主线,你却可以因此学到更多的技能,在今后某个时间,它会对你产生意想不到的帮助。所以说,职业是基于工作而形成的,但是它比工作更为抽象、稳定。
职业不是人类社会一经形成便立即出现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出现社会分工后的产物。很多职业的产生和消亡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的职业会不断产生。在新的职业相继诞生时,那些不再为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会逐渐萎缩直至消亡。因此,我们在选择职业类型时不仅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意愿,更要考虑时代进步所引起的社会需求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