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维修工》教学计划
《计算机维修工》作为一项计算机操作技能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推动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很有必要在培训中开设这项技能的培训工作。为了更好的推进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充分吸引学生,使学科教学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特制定出如下教学计划。
一、 培养目标
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组装、维护、维修的实用人才,努力推进农民工就业问题,并使其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
二、 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本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是:首先要立足于农民工们能够学会,其次要使本次培训的知识内容符合实用性,授课过程要符合农民工的学习规律,贴近他们的身心特点,课堂组织以围绕着相应的课题或活动进行开展。
三、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该课程非常适宜于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课题式教学方法、练习法等为主。
四、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该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学习好这门课程对推进受训者今后在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是十分有帮助。相对于计算机专业其他应用技术来讲,本课程对学习者的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对此兴趣相对比较大,同时根据近几年的就业实践,开设该课程能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开设这门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五、 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
1.操作系统(Windows XP)应用与维护 (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 专业教育;包括:学科介绍、学习及考核方法等。【2课时】 ② 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包括:复制、移动、更名、查、删
除、选择等。【8+16课时】
③ 配置Windows XP的工作环境;包括:文件夹选项、显示属性、资源共享、系统优化、磁盘维护(分区、清理、整理)。【4+8课时】
④ 注册表的基本操作和系统属性的设置;【4+8课时】
⑤ 控制面板的应用;包括:输入法使用与配置、用户管理(安全)、
程序维护、辅助功能选项、任务栏与开始菜单维护。【6+12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8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4课时,实验44课时;
测试2课时。
2.计算机配件识别、组装与调试 (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 CPU、主板、内存的相关知识;包括:它们的基本知识和性能指
如何关闭软驱标、维护;主板的结构、芯片组的识别、跳线设置、插槽分类与识别、外设接口识别。【4
+10课时】
② 各种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置知识;包括:硬盘和光驱、刻录
机、声卡、显卡和显示器等的基本知识。【4+10课时】 ③ 计算机的拆机过程与装机;包括:正确安装、拆卸CPU和CPU风扇;内存的安装和拆卸;各种信号线和数据线的连接;显卡的正确安装和拆卸;各种驱动器的安装和拆卸;各种扩展卡的安装和拆卸;外部设备的正确连接和拆卸。【10+20课时】 ④ 计算机的调试方法;【2+6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6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0课时,实验46课时;
测试2课时。
3.安装各种操作系统
(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 BIOS设置知识;包括:设置系统日期、时间;驱动器的屏蔽和
连接;软驱类型选择;检测中断模式选择;CPU内部缓存的打开和关闭;病毒报警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快速自检功能的打开和关闭;启动驱动器的选择;设置启动时是否搜索软驱;设置CMOS密码和开机密码;各种板载设备的打开和关闭;特殊开机方式的设置;一些基本知识:a、如何移动BIOS设置项的焦点;b、如何修改BIOS设置项的键值;c、如何存盘退出BIOS设置;d、如何导入默认优化BIOS键值;e、如何导入安全的BIOS键值;f、如何恢复某一BIOS设置项的当前键值;g、退出BIOS设置的方法;h、获得BIOS帮助的方法。【8+16课时】
② 安装操作系统;包括:常用DOS命令使用、对硬盘进行正确合理分区、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的安装; 【6+12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4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14课时,实验28课时;
测试2课时。
4.计算机维护与基本网络知识应用 (1)主要教学课题与内容:
① 常用程序安装和常用系统优化工具(如优化大师、超级兔子等)
的使用。【4+8课时】
②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的意义,掌握计算机系统日常维
护工作的内容和方法。【4+6课时】
③ 掌握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和思路。【4+6课时】
④ 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的排除。【4+8课时】 ⑤ 掌握局域网的搭建与设置方法。【6+12课时】
(2)课时安排(本项目内容共需62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理论22课时,实验40课时,
测试2课时。
合计:246课时 其中理论课:80课时
实习课:166课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