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日本因素
浅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日本因素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过程日本因素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学堂的兴办。在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可以说,日本是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最大的国家。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加进行论述。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洋务学堂的兴办。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萌芽的标志是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大学教育的正式诞生。在中国近代国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影响不可低估。甚至可以说,日本是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影响最大的国家。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清末学成归国留日学生贡献巨大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受此刺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求日本崛起的原因。他们发现日本早期派遣的大量留学生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亦该仿效,并以日本路近、费省,中日文字接近、易于通晓,西书已由日本摘要翻译、刊有定本,日本的风俗习惯与中国
等为理由,认为应该向日本学习,将其作为派遣留学生的首选国,并通过各种途径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1896年唐宝锷、戢翼翚等首批13名学生赴日留学,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正式拉开帷幕。1903年,由清政府制定并公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以科名鼓励的形式,明确鼓励出国留学。在这种留学政策的推动下,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留学日本之风一时大盛,在规模和人数上都创下前所未有的记录。留日运动的兴起,彻底瓦解了封建高等教育的根基,促进了以日本为摹本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
  据统计,清末赴日留学生中,学师范及教育的人数最多。他们积极学习教育、心理、生物、化学等课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汲取近代新知识。回国后,他们被迅速充实到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师资队伍中。1907年清政府规定,官费留学生归国后,均须做五年专门教员,以尽义务;义务期未满之前,不得调派其他差使。这就使留日学生中的大部分,不管他们专业是农、工,还是医学、经济,归国后都先进入教育领域。于是,全国各类高校都出现了大量的留日学生体,成为清朝末期日本高等教育向中国传播的主要“输送者”。
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
  留日学生体回国后,大部分从事教育工作,使新式高等学堂的师资得到充实,使实业技术人才队伍得到壮大。另外,留日学生体大量翻译西学典籍,客观上将日式高等教育部分移植到了中国,使近代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二、仿照日本教育体制,建立近代高等教育制度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学堂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起来,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这些学堂在课程设置、学习年限等方面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为加强规范,消除分歧,清政府决定参考日本学制,规划整合全国统一的学制系统。
  1904年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拟定的一系列学制文件,这就是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有名的“癸卯学制”。它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癸卯学制”规定的学校体系几乎完全参照1900年日本的学校制度模式,由低到高分为七级,分别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堂(艺徒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普通学堂)、中等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高等学堂(译学堂、高等实业学堂、大学预
科、优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大学堂、通儒院”。而之所以说其几乎完全照搬日本教育制度模式,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学校制度也分为七级,分别为“幼儿园、初等小学校、高等小学校(职业学校、职业补习学校、艺徒学让)、中等学校(职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或大学预科学校(专科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帝国大学、研究生院”。除宏观的高等教育制度外,当时几乎每一所高等学堂内部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甚至房屋式样、学舍间数也参考了日本的样式。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癸卯学制”的实施可谓意义深远,其标志着中国封建高等教育制度的彻底崩溃和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开始确立。模仿日本建立近代高等教育制度,使中国初步建立了新式的高教体系。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已发展到相当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经济实力天壤之别,兴办新教育的财力、所需人才的层次等亦不相同,故而当时构建的高等教育体系,可以说是脱离中国当时国情的空中楼阁,很大程度上名实不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