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留学大潮与中外文化交流
派遣留学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发展与中国人寻救国真理的过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作越的贡献。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大陆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留学潮从精英向民众扩散,规模日益扩大,足迹遍布全球。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代表和中国公共外交的使者,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大有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和特点
派遣留学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古代出国留学是随着中外佛教交流开始的,僧侣的游学是早期的留学活动方式。古代出国游学高僧不畏艰险,跋山涉水,翻过崇山峻岭,或飘洋过海,赴天竺求法取经、东渡日本或下南海诸国弘扬佛学。
近代留学运动始于容闳赴美留学,前后经历了东渡扶桑、庚款留学、留法勤工俭学、解放前后留学苏俄等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改革开放后又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国留学热潮。近代的留学生运动的发展与中国人民寻救国真理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中国民主革命和国家建设做出了作越的贡献。而改革开放后留学生体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当代留学潮的兴起
建国之初,选派留学生的工作被纳入中国科学教育发展规划,留学方式主要是公费,由国家统一派遣。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向苏联派出了1万多名留学生,向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出了1000多名留学生。1956年后又开始向与我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派遣留学生。许多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计划经济发展和国防工业的技术骨干,有的还担任了政府机关的领导职位。这批学生对建国后的现代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十年使留学教育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转移,急需大批建设人才,为此大批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科技与文化提上了日程。19786月明确提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上万派,不只是派十个、八个。19781226日,中国向美国派出了52名访问学者,这是改革开放后派出的首批赴美访问学者。19791月,访问美国。他在中国驻美使馆接见了留学生代表,并同美国正式签订了中美互派留学生的协议。随后,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1979年,中国教育部分两批
向世界20多个发达国家派出3000多名留学生,分别学习科技、语言和文化。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向西方国家大量派遣留学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出现了留学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1989年,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首次超过台湾地区,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199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形成了机制合理、渠道多样、层次均衡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新局面。
199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是17000人,到2002年达到117000人,其中国家公派近3000人,单位公派5000多人,自费留学生将近110000人,5年之内出国留学生增加了7倍多。
2007年初,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五年计划。当年留学生选派规模首次突破1万人。2011年又以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方式在全国选录各类留学人员12000人,其中研究生6000人,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6000人。重点选派领域为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
当代留学潮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留学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留学潮的发展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留学潮从精英向民众扩散,规模日益扩大。改革开放后首批派遣的公费留学生,入选的都是各行业的精英和骨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留学政策的一步步放宽,民众经济能力提高,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踏上留学之路,出国留学从精英走向民众,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以留学欧美为主到分布至世界各地。随着留学从精英向民众扩散,留学生的分布也发生变化,不但继续走向欧美国家,也奔赴亚非拉和大洋洲国家。留学人员的足迹遍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2006年开始,选择到东南亚国家留学的人数开始呈上升趋势。因为经济、地理或者文化相近的考虑,将像新加坡这样的东盟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的留学生越来越多。2007年有12400多人赴东盟国家留学,其中主要分布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东盟留学生人数超过7万。毗邻东南亚的广西、云南赴越南留学的人数也很多,2007年达到3000人左右。广西每年往东盟国家学习的留学生超过4500人。
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留学生体也是公共外交活动不可取代的力量,留学生吸纳了来自外部的先进文化,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加以充分运用,他们自身就是母国文化的代表,向外展示了中华文明,将祖国优秀文化向世界传播;同时他们也是文化传播和中外友谊的使者,在沟通中外文化关系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留学生在东道国通常组织各种联谊活动和社团组织,联络感情,排遣乡愁,同时往往也吸引东道国民众和其他国家的同学参与,促进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留学生成立各种俱乐部,组织春节联欢晚会,放映中国电影。他们也主办一些网站和杂志,沟通留学生体之间以及与东道国民众的联系。比如,美国留学生有一小批志愿者通过一周三次向11个州县的4万名直接订户(实际读者估计有18万)发送电子杂志《华夏文摘》。该杂志内容包括中国风景和可供下载的中文经典书籍,美国校园(以及世界其他19个国家)里的中国学生组织目录,中国93所大学的校友会以及专业性组织介绍。在英国伦敦亚非学院(SOAS),中国留学生社团定期举办中文角,吸引了来自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学生参加。参加过中文角的外国学生反映,这个中文角,棒!既学习了中文,又可以通过与中国留学生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和发展现状。
201196日,中、加、韩、英、瑞士和巴西等18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欢聚在越南河内东盟大酒店,举行了以绿地球日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河内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向参观者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展出了中国结、绣球、灯笼、十二生肖饰品、古代城门模型等,还准备了饺子和汤圆两种富有中国特的美食,让观众品尝,并向越南友人赠送寓意两国友谊的徽章。每送出一枚徽章,都会用越语告诉越南友人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希望两国的友谊代代相传,万古长青。活动增添了彩纷呈的一笔,中国展区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展区。
全方位拓展留学生公共外交的思考与建议
留学生体深刻影响着祖国的国家形象和祖国与东道国的文化交流。留学关乎一国文化的大局,中国留学生体既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同时在宣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亦大有可为。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发挥中国留学生的主动性,加强留学生体的公共外交意识,扮演好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这个角至关重要。
中国驻外使领馆应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留学生参与东道国社区普通民众的活动,这样既可以增进友谊,亦可以弘扬中华文化。中国留学生在开展留学生联谊活动时可与当地社区加强合作交流,也可参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比如,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认为,欧美国
家民众都有泡吧(Pub)的习惯,也许和当地人一起到酒吧和咖啡厅吃饭、聊天是增进交流的更好方式。公共外交的特点是润物细无声,只有融入当地社会,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参与他们的生活,才有可能影响当地民众。
文化交流的最佳效果是彼此受益,通过吸收对方文明的先进和精华部分,促进本族文明的提升和完善。但在交流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可能精华与糟粕并收,甚至只吸收到糟粕部分,其结果会影响本土价值体系的稳定。留学生体相对年轻,可塑性强,在与异族体,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异族体交往中比较容易出现盲目崇外的现象;加上西方国家着意推广其价值观念,对中国留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体系构成严峻的挑战。因此应采取措施,确保留学生体在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先进技术和其他有益东西的同时,决不引进丑恶颓废的东西。为了引导留学生体提高鉴别能力,加强对留学生体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十分必要,在这方面,政府留学管理机构尤其是驻外使领馆责无旁贷。
在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多种文化并存、相互补益与交融,已成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留学生运动是世界文化史上空前规模的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推动因素,对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留学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锋代表和中国公共外交的使者,在
中国公共外交中大有作为。当前,如何将文化因素作为中外关系持续发展和长期合作的深层次基础,创造以软实力或文化力为主的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应加强留学生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留学生体的公共外交意识的教育,勉励他们扮演好中外友谊使者的角。
梁志明: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学术委员、东南亚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系教授。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 作者:梁志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