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展心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
学时数:40
学分数:2.5
执笔者:龚丽娟
编写日期:200711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发展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个体毕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关发展规律,为将来打好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能够熟练运
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心理现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教学要求:
1、 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内容;
2、了解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了解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发展心理学发展的现状。
重点: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难点:
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机械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思想,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发展的阶段,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有关心理发展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强调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心理学,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教学要求:
1、了解发展心理学各个理论流派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指导意义。
重点: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难点: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2学时)
教学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发展心理学研
究的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测试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 ,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的设计,聚合交叉研究设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报告的撰写,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思路的生态法,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研究方法的综合化和手段的现代化,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计算机的广泛运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特点和原则;
2、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内容和研究的类型;
3、掌握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掌握对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和处理;
5、了解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重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和基本方法。
难点:
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与呈现。
第四章 胎儿的发展(4学时)
教学内容
胎儿的发展,合子的形成,胎儿的生长发育与心理的发生及发展,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关键期与畸形,母亲的身体与心理状态对胎儿的影响,不良的环境因素
教学要求
1、了解从受精卵到胎儿产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对胎儿发展可能产生影响的内外因
素;
2、理解胎儿的发展对个体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重点:
胎儿发展。
难点:
影响胎儿发展生的各种内外因素。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5学时)
教学内容:
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婴儿动作的发展,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的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预先成熟可能成熟之争,成长与诱导之争,
婴儿认知的发展,感知觉的发生发展,视觉的发生和发展,听觉的发生发展,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注意的发生发展,注意的发生,注意的发展,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记忆的发生发展,学习的发生发展,思维的发生发展,思维的发生,思维的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婴儿言语发展理论,语言与言语的基本过程,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前言语的发展,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语音的前言语发展,前言语交流的发展,言语的发生,词的产生及其生态学分析,词语的获得与运用,言语的发展,双词句的生成及其机制,语法的获得,婴儿的气质气质类型及其特点,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婴儿气质发展有可变性,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婴儿的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最初的情绪反应,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婴儿的依恋,早期的同伴交往
教学要求:
1、了解婴儿的生理发展和动作的发展及其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2、了解婴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婴儿学习发生发展的规律;
3、了解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并掌握婴儿言语发展的有关理论;
4、了解婴儿的气质特点及其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5、了解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理解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的重大作用。
重点:
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认知的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
难点:
婴儿的动作发展理论;婴儿的言语发展理论;婴儿的依恋发展理论。
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5学时)
教学内容: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的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幼儿的游戏,游戏的理论,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幼儿言语的发展,词汇的发展,语法的掌握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认知的发展,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加,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特点,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实验研究,最初概念的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自我控制的发展,道德认知的发展,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侵犯行为,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认同和性别化,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训练
教学要求:
1、了解幼儿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2、了解儿童游戏的有关理论,以及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3、了解幼儿言语发展的一般特点,着重掌握幼儿语法掌握和口头语言语发展的特点;
4、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特别是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并了解其对学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
5、了解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形成、发展的特点,并着重掌握幼儿道德认知形成发展的规律。
重点:
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难点:
游戏的理论;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和发展研究;侵犯行为理论;亲社会行为理论。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5学时)
教学内容:
小学儿童的学习,小学儿童学习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小学生品德的发展,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小学儿童品德心理特征的发展
教学要求:
1、掌握学习的概念,并了解小学儿童学习活动的一般特点;
2、了解学习障碍的特征、表现、成因及预防和矫治的一般措施;
3、掌握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及概括和推理能力的特点;
4、了解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5、掌握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构成品德的各种心理成分发展的特点。
重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难点:
小学生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第八章 中学生心理的发展(5学时)
教学内容: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生理发育高峰,外形的变化,体内机能增强,性的发育与成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易出现的心理与行为偏差,初中生智力的发展,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思维品质的矛盾性特点,初中生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高涨,反抗心理出现,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初中生的消极心境,高中生智力的发展,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逻辑法则运用能力的发展,高中生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高中生个性的发展,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基本特点,高中生的自我概念,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价值观的确定,高中生确立价值观的主客观需求,高中生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确立对高中生的意义,自治需求
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初中生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及由此而引发的心理发展上的矛盾性特点;
2、了解初中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3、了解并掌握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4、了解并掌握高中生智力和个性发展的特点。
重点:
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初中生和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初中生和高中生个性的发展。
难点:
初中生和高中生思维的发展。
第九章 成年初期心理的发展(3学时)
教学内容:
成年初期的基本问题,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成年初期的一般特征,成年初期的发展课题,成年初期的认知,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外在条件和任务,成年初期智力表现的一般特
点,成年初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成年初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成年初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成年初期人生观的形成和稳固,人生观、价值观的一般论,成年初期价值观的发展及稳定,成年初期的恋爱、婚姻,异性观的发展过程,由恋爱到结婚,婚后适应
教学要求:
1、了解成年初期的年龄阶段、一般特征和发展课题;
2、了解成年初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3、理解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成年初期自我形成的意义;
4、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并了解成年初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5、了解成年初期异性观的发展过程及恋爱、婚姻的发生和发展。
重点:
成年初期的认知特点;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
难点:
艾里克森关于成年期人格发展的观点。
第十章 成年中期的心理特点(3学时)
教学内容:
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更年期的出现,性功能的下降,成年中期的健康,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智力发展的模式,智力活动的性质,影响中年人智力活动的主要因素,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人格结构,发展任务,自我意识,成年中期的生活,家庭生活,职业活动
教学要求:
1、了解成年中期的生理变化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了解成年中期智力发展的特点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3、了解成年中期人格发展的任务及特点;
4、了解成年中期家庭生活和职业活动的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