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摘要:在回顾我国护理专业发展与护理教育现状基础上, 结合我国当前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需求, 阐述了我国护理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需明确树立新的教育市场观,尽快对我国护理专业进行学科定位,加强护理教育基础建设, 确立专门的教育评价机构, 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辽宁移动网上营业厅护理专业; 护理教育;发展思路
Abstract  Based on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of nursing profession and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demand for the quality o f clinical nurses, it ex pounded the development t rend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in China. It put forward that one should establish anew concept o f the educat ion market clearly and give a scientific lo cat ion for nursing profession in China as so on as possible. On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basic const ruc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establish specialized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gencies so as to sat isty the demand of so ciety for nursing personnel.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 nurs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 thinking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日趋交叉渗透, 护理学科也呈现综合化发展趋势。社会对护士的素质、 价值以及在医疗卫生行业中所起的作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0。由此看出, 一方面, 健康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延伸;另一方面,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 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需求范围增大、 水平增高、 内容增多、 时间延长,且护理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我国传统的护理教学观念、 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护理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 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1]。我国护理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化、 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迅速与世界接轨, 为社会提供高素质、 高水平的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发展概况
1. 1  我国护理模式的演变
我国古代护理是医护药一体,是以家庭护理、 经验护理为主的护理模式, 强调“三分治七分养”, 养即护理。而在生物医学发展基础上起步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近代护理,工作场所主要在医院, 工作方式是功能制护理, 护士是医生的助手。1980 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专家李式鸾博士来华讲学, 将护理程序、 护理诊断等现代护理理论引进中国, 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受到挑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 中国护理界引进了美国 70 年代兴起的责任制护理( primary nursing ) , 并实行推广。与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相适应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 使护理工作的职能与范围得以扩展,护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护理不再只是操作性的技术,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知识体系。 由此可见, 护理模式经了 以疾病护理为中心以病人护理为中心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3个阶段;护理工作方式也经历了“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和“ 整体护理 ”3 个相应阶段;在各阶段中护士与医的关系由主辅关系、 伙伴关系发展为护士自主处理病人的健康问题; 护理从单一的打针、 发药发展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 保健、 康复、 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整体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演变, 现代护理观对护士的素质、 知识、 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护理观的要求,顺应趋势, 培养适应整体护理需求的高素质、 精技术的实用
型人才。
1. 2  护理角的转变
面对当前社会巨大的健康需求, 单靠目前的医疗队伍远不能满足亿万人民对卫生保健事业的实际需要。由此, 护理专业人员的角变化应运而生。新型的专业人才正在兴起: 从专科护士的产生、 20 世纪 50 年代临床护理专家( clinical nursing specialist, CNS) 的诞生, 到高级临床护士( advanced practical nur sing , APN)的出现, 标志着护士角与地位的巨大转变。纵观当前国内外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专业正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护士也不仅仅是临床一线担负救治使命的“白衣天使” ,在预防保健、 疾病诊断、 健康教育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护士执行的角日趋多元化, 即护理提供者、 计划者、 管理者、 协调者及健康教育者, 未来的护士还将增加促进健康和降低危害因素的角功能, 护士也从单纯的医生的助手改变为健康保健队伍的合作伙伴。在护士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的同时, 其知识结构与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1. 3  护理内涵的不断延伸
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在“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和加强护理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指出:护理专业的性质和任务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随着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的内涵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发展而不断拓展。护理的工作职责、 工作场所和对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供对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仍然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护理的职责由原来的仅仅照顾生病的个体扩展到贯穿于人由出生至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护理工作对象由个体扩展为个体、 家庭和社区, 即便是个体也不再仅是生物的个体,而是具有生物、 心理、 社会特性的整体的人, 老年人、 慢性病病人、 妇女和儿童将是护士服务的重点人;护理工作对象的扩大使护士的工作场所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只在医院服务扩展至家庭、 社区、 学校、 工厂等一切有人生活的场所;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扩展为对各种躯体疾病的护理,并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指导、 咨询和教育,健康教育、人际沟通、 与其他健康保健人员合作、 为自己的专业行为负起法律责任将是对护士的基本要求。护理伴随着人类的存在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发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随着护理内涵的扩展而不断发展。上海二本
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2. 1  完整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蔡文姬技能
1950 年, 国家将护理教育定位于中等专业,纳入国家正规教育。1983 年, 大学恢复招收护
理本科生。1984 年 1 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全国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座谈会,决定在医学院校内增设护理专业, 培养专科水平的高级护理人才, 充实教学和管理岗位, 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尽快缩小和先进国家的差距。1985 年以后, 除护理本科外, 有 30 多所医学院校相继开办了护理专业的大专班。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开始招收护理硕士生。1994 年,中国 8 所医学院校的护理系与泰国清麦大学护理系合作,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 在西安医科大学内开办护理硕士班, 前后招生 5 个班, 培养护理师资 80 余人。据 2001 年我国卫生部统计,我国已初步形成中专、 大专、 本科、硕士 4 个层次的护理教育体系
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护理专业高等教育中断时间长( 1953 年) 1983 年) ,研究生教育起步晚( 始于 1992 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 护理教育形成了断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护理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目前,高等护理教育的年招生量已经超过护理专业年招生总量的30%,并已成为医学相关专业中招生量最大的专业。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已有 5 所学校开设护理博士教育、 45 所学校开设护理学硕士教育、 179 所
建筑工地安全标语学校开设护理本科教育, 近 250 所学校开设护理高职教育, 400 余所学校开设护理中职教育。现已初步形成了包括中专、 专科、 本科和研究生的多渠道、 多层次、 多规格、 不同知识结构的护理教育体系。除在校教育外, 成人自学考试、 夜大、 函授、 电大、 远程教育等继续教育项目均开设了护理专业,对提高在职护士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2. 2  手相算命婚姻护理学生培养质量和数量之间的矛盾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家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 使护理专业的招生量急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 尤其缓解了护理人员紧缺的局面。据统计, 2003 年我国本科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招生量分别是 1996 年的 25倍和 24 倍。但与此同时,由于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对护理学生培养质量的质疑。2.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目前,在我国约 130 万护理人员中, 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非常少, 而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更寥寥无几。在部分医学院校, 高等护理教育的师资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 素养、 理念是造成护理教学质量欠佳的重要原因。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 护理教育体系的不断变更, 护理临床教师的教学任务也由过去带教单一知识结构层次的中专生向包括专科、 本科和研究生多层次、 多规格、 不同知识结构的
护生方面转变。要把这些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就必须提高临床教师的自身素质, 以适应各层次护生的需求。
有关专家指出, 要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业务能力培养,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除了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授课实践兼备的教师外, 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开展教研室的学术交流活动,建立教师优秀团队。
2. 4  护理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玄幻书籍
我国护理教育至今仍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缺乏权威性和影响力、 缺乏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参与评价。就连护理专业人员的从业和临床实践标准都没有统一规范, 使得护理教育缺乏依据和可操作性标准, 例如各层次护理教育最低标准( 培养目标) 、 各层次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准入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的标准、 各层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 更重要的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科定位问题严重地影响护理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