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外汇储备转化为石油储备的建议
杨恩源
摘要: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据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一万亿美元,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的确能够对国民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为了拓展外汇储备用途,提高收益水平,化解巨额储备带来的风险,笔者结合其在石油行业的经验,预测了未来能源的需求情况。根据国外石油储备态势,提出利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石油等战略性能源作为储备的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石油,能源
一 绪论
中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呈加速递增态势,截至2007年6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1332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数量是否过多、该不该限制其增长速度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再次成为业界讨论焦点。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增长态势,符合中国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声誉,增强境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但是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不仅会增加其持有成本,而且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如何有效管理、合理利用这笔宝贵的公共资源,成为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 外汇储备的形成形式单一,不利于货币政策实施
我国外汇储备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中央银行干预所形成。这主要源于中国目前较为僵化的汇率机制。中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受到强制结售汇制和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
转头寸限额比例管理这两个因素影响。在强制结售汇制下,外汇大量集中于外汇指定银行,在国际收支节节顺差的情况下,外汇基本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外汇指定银行持有的结售汇周转外汇又不能超过其最高限额比例,超额部分必须售于其他指定银行和中央银行。由于外汇持续供应,人民币长期受到升值压力,而我国较长时间以来采取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稳住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中央银行被动购买外汇,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使中央银行由基础货币投放所形成的外汇储备规模上升,也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并引起货币政策扭曲。
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为了避免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采取了外汇冲销政策,即在买入外汇投放基础货币的同时,大力开展公开市场业务以收回货币,以减少外汇占款增加所带来的货币扩张效应。冲销政策在应用上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这一措施的效果呈边际递减趋势,而且实施空间越来越有限。
2 外汇储备管理的成本太高
IMF曾提出中国外汇储备成本太高,其主要有三大根据:
第一,虽然中国从不公布外汇储备的具体资产组合、利息收入等等要素,但央行将大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国国债(国库券)也是不争之实。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曾估计,美国国债的总体收益率大约为3%多;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偏低,至使中国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因此而走高。
第二,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到目前的8000多亿美元,如果缺乏有效的冲销手段,货币供应被动扩张了,会因此蒙受通胀压力,势必要付出代价。
第三项成本,则又恰恰是冲销所造成的。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快速增长,除了削减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央行开始自己“创造”负债,发行央行票据。从2002年起,央行一直在采用这种债务工具。到2005年,央票总量已经达到了GDP的11%。央行为此所支付的利息,便以供给更多基础货币的形式予以抵销。如此周而复始,外汇储备也如滚雪球般庞大起来。
3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僵化
第二,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到目前的8000多亿美元,如果缺乏有效的冲销手段,货币供应被动扩张了,会因此蒙受通胀压力,势必要付出代价。
第三项成本,则又恰恰是冲销所造成的。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快速增长,除了削减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央行开始自己“创造”负债,发行央行票据。从2002年起,央行一直在采用这种债务工具。到2005年,央票总量已经达到了GDP的11%。央行为此所支付的利息,便以供给更多基础货币的形式予以抵销。如此周而复始,外汇储备也如滚雪球般庞大起来。
3 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僵化
从现代理财的观点来看,国家外汇储备是由货币当局代表全体国民持有、经营和管理的以外币表示并存放国外的财富或金融资产。自从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机制也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事实上,中国的外汇储备在
外界看来始终处于一种暗箱操作的状态,长期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处于一种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民间参与甚至无人过问的状态,甚至没有一部法律或法规对外汇储备管理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有效的约束,但这却无助于储备管理效率的提高。国外经验表明,资产管理透明度的适当提高可以直接有效的改善资产的回报(这方面香港金管局的做法值得借鉴)。
另外,统一的储备经营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缺乏清晰的分层次管理系统,而现有体系结构不尽合理,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央行这一层次上,经营职能与监督职能没有分开,如果国家外汇储备的经营者用时又是储备监管者和效益评价者,则很难使储备经营者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和行为约束力;在委托经营这一层次上,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透明度较高的委托机制,委托程序和评价监管体系以及各个被委托银行之间缺乏必要的平等约束与透明度以及较高的公平竞争机制;不论是央行自营部分还是委托商业银行经营部分,从经营授权到效益评价等各方面都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健全,临时因素和人为因素太多。
综上所述,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当资产规模达到今天的这一水平时显然不能再坚持原来的那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了,因此当务之急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进行储备资产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
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落后的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需求旺盛,而我国已探明和可开采能源有限。因此,必须建立具有中国特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的战略石油储备的意义
中国未来能源供需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缺口将达两亿多吨!面对目前国际油价不断攀升,面对国内石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必须探索一条解决自身石油供应问题的最现实可行的途径:战略石油储备。早在1994年,也就是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的第二年,便有从事石油产业以及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指出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建立具有中国特的合理有效的战略石油储备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国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 解决短期石油供应冲击的方法
紧急状况下的应用,均应该从最小限度地动用战略储备油的思维开始。由于没有被国际石油市场所认知的战略石油储备,中国为保障正常经济和社会运行,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变成了国际石油交易商炒作的本钱。这种炒作的结果是,中国为满足日常所需石油的进口价格
我国为什么买美国国债提高,采用进口石油作为储备油的成本也水涨船高。像钢材、粮食等经济和生活必需品一样,国际上越来越多地把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说成是一种全球范围的威胁;同时在价格层面通过增加中国进口的成本而得益。2004年1至6月,我国进口原油6102万吨,同比增长39.3%,但进口金额增长了57.4%。这些基本统计数字告诉我们,中国石油进口过程中对国际石油市场付出了什么代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