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经济管理
2009年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综合知识:乡镇经济管理
1.管理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体系: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管理对象;管理的活动是由管理内容与方法构成的全部过程。
2.村经济合作社的经营有别于一般的企业经营,它对村办企业及其它企业采取松散的经营方式。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
3.预测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从某一现象的数量变化,推导出与之有联系的另一现象的未来发展,求出合乎实际的结果。
4.现代市场经营观念倡导村社、企业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寻有利的市场机会,把发挥自身的优势与满足消费者需求一致起来。
5.一般说来,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增加农产品的总产量;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现代化的完善阶段,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生态、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6.等量的投资在不同土地上将取得不同的收益,这是受土地性能质量的差异性决定的。
7.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实现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引起平均成本的降低,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8.所谓农业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农业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在劳动力资源质量结构中最活跃,并起重大作用的因素是劳动者的意识与观念。
9.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减少单位产品的活劳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0.农业承包合同不属于经济合同范畴,需要制定专门的经济法律或法规,用特殊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
11.搞好经营决策,既要有一套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又要发挥集体智慧和智囊团的作用,这说明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12.《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件》规定,村经济合作社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
13.股份合作企业在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吸收了股份制的合理内核。
14.为适应大农业、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结构应实现网络化,具体要做到三个配套协作:①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要配套协作;②各部门和不同所有制的服务组织要配套协作;③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要配套协作。
15.农业龙头企业是一种适应市场农业的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一头联结生产,一头联结市场。
16.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遵循利用与保护相结合,改造与适应相结合、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17.管理(广义)是指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联系和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以达到人们预期目标的动态过程。
18.销售导向是指以销售为中心来指导和安排村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以销定产。
19.多角化市场策略指村社、企业把力量投入到多种产品、多条渠道的市场经营上。这种策略风险小,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保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0.农业劳动力资源指村社所拥有的具备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它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要素。
21.农产品成本就是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农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两部分。
22.经营预测的原则包括:实事求是的原则、相关性的原则、连贯性的原则。
23.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是进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土地是天然存在的有限性资源、土地用途的固定性决定其用途的选择性、土地既是有限的又是有选择的、土地性能质量的差异性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有:加快实现机械化和技术装备现代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物质基础、努力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水平,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基础、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引导,促进形成合理的经营规模、建立健全科学的劳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5.村经济合作社的基本特征: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工农业生产设施和其他公有财产为基础,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建社范围,为社员的生产、流通和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经济的组织载体和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
对联有哪些26.设立股份合作企业的实际操作步骤:(1)清产核资,评估资产;(2)产权界定,设置股份;(3)确定收益分配顺序及方法;(4)制订章程,建立组织机构。
27.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
持以科技为支柱的原则、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的原则、坚持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的原则。
28.农业发展基金的筹集渠道:(1)乡镇企业计税工资提高部分;(2)农村户办和联户办的工、商、建、运业,以及从事其他非农业经营的农民上缴的贴农金;(3)农民家庭或集体承包的各业生产,按合
同规定上缴的承包金中的部分或大部;(4)乡镇企业建设用地或农村私人建房用地,返回拥有该土地所有权的合作经济组织的部分资金;(5)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结存的原有集体积累资金,其可用部分的一部或大部转入农业发展基金,实行有偿使用;(6)委托乡财政征收或代征的所得税,超基数增收留成的一部或大部;(7)农村劳动积累工的以金代工部分。
29.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1)搞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农业机械应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配套,增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活力。(2)发展股份合作制,加快土地的集中、流转。(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式多样。(4)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范围。(5)要从政策上扶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a.在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上要实行分类指导;b.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行政倡导和众意愿的关系;c.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方面要予以政策倾斜。
上海市“三支一扶”考试:新中国农村建设简史
建国前后,“耕者有其田”
建国前后,即从1947年到1950年,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彻底废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实现了祖祖辈辈所盼望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经过,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彻底翻身得解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这是解放初期能够迅速战胜困难,恢复经济,并顺利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初期,适应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情况,大量出现了变工队、耕田队、互助组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他们为军烈属代耕,为鳏寡孤独帮忙。这种互助合作组织的宗旨是“自愿结合、等价交换和民主管理”,发展基本上是正常的。对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业合作化,土地归公
1952年党中央根据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提出,要适当加快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这样,原来的互助组很快变成了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虽然文件规定“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际上是入社并非自愿,退社更不自由。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提出中国农业要走由初级社到集体所有制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路子,合作化的步子进一步
加快。
1955年夏,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尖锐地批评邓子恢(时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 等人是阻碍农业合作化加速发展的“小脚女人”,是“右倾机会主义”,是“一场阶级斗争”,这更进一步助长了已经存在的急躁冒进情绪,高指标、浮夸风大大加剧。就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把总路线中说的“相当长的时期”变为了“相当短的时期”,把“逐步”变为了“跑步”,快了又快,初级社还未建起来就搞高级社,高级社还未搞起来就搞人民公社。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958年初,同志提出了要用15年或20年至30年的时间,在工业生产和经济上“超英(国)赶美(国 )”的目标。1958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同志主持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确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期。在经济计划中搞“第二本账”,鼓励高指标,互相攀比。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指导下,各地竞相争放农业生产“卫星”,《人民日报》报道的丰产“卫星”一个接一个,并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肉丸子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1958年8月,同志视察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发出“人民公社好”的号召,随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议》认为,建立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农村加速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桥梁。《决议》指出,在我国实现共产主义已经不是遥远未来的事了。企业公众平台
“反右倾”,到处“插红旗拔白旗”
1958年底至1959年上半年,党中央和同志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察觉,并试图纠正“”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起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1959年8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本来是纠“左”的,即纠正“”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但同志看了彭德怀的意见后,认为彭德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于是,会议的方向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由反“左”一下子转为反“右”。
认知科学与技术八届八中全会对彭德怀等人作了错误的处理,并发出《反对右倾保守思想的指示》,认为当时的主要危险不是左倾而是右倾,要求从上到下开展所谓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斗争”。从此,浮夸风、共产风非但没有刹住,反而越刮越凶,到
处“插红旗拔白旗”,多人被打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
“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
在“”、“人民公社化”、“反右倾”的折腾下,加上1959、1960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农业全面大幅度减产,国民经济陷于空前困难,城乡市场供应紧张,浮肿病、非正常人口死亡大量出现。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采取措施,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中央于1962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有7000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经验教训。1961年,安徽、贵州、甘肃、河南、湖南等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迫于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窘境,悄悄地搞起“包产到户”即责任田的办法,得到一些地方领导的支持。1962年9月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的号召,并对支持包产到户的邓子恢、曾希圣等人作出了错误的处理。
“”、“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困难、带来的问题是什么、有多大,是现今年轻一代难以想象的。同志说:“1958年‘’,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说:“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农民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子,门窗都是泥土坯的,桌子
蒸蛋糕的家常做法、凳子也是泥土坯的,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想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
1978年夏秋之交,安徽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以万里为第一书记的中共安徽省委作出把土地借给农民耕种,不向农民征统购粮的决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战胜了特大旱灾,还引发出一些农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行动。几乎与此同时,四川不少地方的农民也实行包产到组。在安徽、四川的影响下,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这种势头,引起一些人议论纷纷,却得到了的支持,提出农村政策要继续放宽,土地承包给个人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真正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同志的支持下,中国农业、农村迈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9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