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独秀大传》和听课感想
读《陈独秀大传》有感
摘要:笔者通过阅览《陈独秀大传》,了解到了陈独秀坎坷叛逆的一生,体会到了陈独秀一代人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卓绝品质,对民主追求不懈的优秀思想。同时随着上世纪大量绝密资料的公开,对陈独秀,这个在生前被冠上“汉奸”、“右倾主义”、“反共分子”大帽子的大冤人,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通过对陈独秀与笔者自身的比较,得到了许多人生感悟。
关键词:陈独秀,叛逆,功过
看了《陈独秀大传》,不谈作者写作技艺如何,谈谈陈独秀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用胡适对他的一句评价:“终身的反对派”,能大概地评价他坎坷叛逆的一生,但也不全面。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在黑暗时期挺身而出,追求光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尽管曾犯下了政治思想的错误,但这决不能泯灭他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忠贞。
叛逆的书生
生于1879年的陈独秀,年少时受传统封建文化的熏陶,学习《四书》《五经》,并参加了科
举考试,却多次落榜而归。在目睹了考场种种黑暗后,失望的陈独秀转投康梁的维新派,心中开始萌生民主的思想。很快在五四运动后,他抛弃了康梁学说,转投了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亲自组织工人运动,随后参与创建了中共。自此,在心中推翻了种种理论后,他毅然选择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叛逆的人生走到顶峰。但随后的领导失误,苏俄、国民党两面的栽赃陷害,使陈独秀脱离了党的核心。随后进出过托派,欲建立“不护国,不阿共”的第三大党,未遂。不久便病逝了。
陈独秀,“终身的反对派”,它自身的话说,他并非相当反对派,是现实逼他做反对派。传统儒家有缺陷,他就反对;共产国际有不妥之处,他当反对;反动势力的猖獗,他必拍案反对。这是他的成功之处,恐怕也是他的失败之处。他凭着勇往直前,傲视一切的铮铮风骨,走在了近代历史前沿,创建了共产党。但亦是由于他的傲慢:身处中共核心时坚持偏见,犯下不少过错;在落寞时拒绝党和人民的帮助,政治、思想上没有再进一步地发展。
功过参半的领袖人物
关于陈独秀,有太多的污蔑贬低之词。那些人紧揪着陈独秀的过错,却忽视了他的功绩。是作者的忠于史实,才让我们还原了陈独秀真正的面目。
陈独秀被开除党籍一案,现今被一些人成为“中共史上第一冤案”。根据原书作者记载,当时的党由共产国际扶持,仍处于年幼阶段,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而陈独秀当时的思想正代表了多数中国共产党员:对共产国际的方针,只能以为服从。陈独秀犯的是没有识别和抵制住来自莫斯科制定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错误的性质是执行者的错误。错误的根子在莫斯科。
傲骨的陈独秀自然不会接受苏共决议对他的捆绑,曾大发脾气:“摆什么资格,不要国际帮助,我们也可以独立干革命。”他的反抗自然召来了斯大林的栽赃陷害。厦门哪里好玩
陈独秀在托派期间,脱离了工农革命斗争。他曾既反国民党,又反共产党,国共两党都反他。当时掌握中共中央领导权的是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者,中共中央决议曾指责陈独秀和一切中间势力,是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反革命派”。这期间,陈独秀被国民党投入了监狱。事实上,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后,陈独秀提出联共抗日,要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共同挽救民族的危亡。他去了抗日战争的中心武汉,他一去便投入抗战宣传,到处演讲写文章,到年底就写了16篇抗战文章(包括演讲),宣传抗战的伟大意义和主张全民总动员,几和中共抗战纲领相似。
这些话不是为了掩盖陈独秀的过错,而是为了证明陈独秀先生,不是一名“汉奸”、 “反革命”。他是一位坚贞的革命者,一生追求民主,坚持共产主义事业。晚年的他曾想重回党内,却遭王明等党领导的阻挠,未遂。
陈独秀的思想与我们农历六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身上散发的特有的陈氏品质从未退散,足以震撼后人。
填上表示看的词语陈独秀早年接受了西方的进化论,并在新文化运动中,他主张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与科学。从中能明显感受到那股“与天竞争”的革新精神,真理探索精神和民权精神。他的思想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潮有普遍代表性。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反对崇拜,反对孔教,坚定马克思主义。他在不断的汲取先进的政治思想,反对传统落后的思想,凭的是那股叛逆精神。我想这是我们青年学最需要的精神。凭着叛逆精神,他引领了新文化运动;凭着批判精神,他领导了五四运动与工人罢工;凭着叛逆精神,他到了近代中国的最佳出路---马克思主义革命。
叛逆精神可以当做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小部分。它能使我们不屈服于权威,独立发现
新事物、新观点,对陈腐的事物予以批判、取缔。所以批判精神同时也是创新---现代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的源泉。我想,一个拥有叛逆精神的大学生,将来必会成为某个领域的开拓者,正如陈独秀那般,不管他的功与过,他已确确实实在社会发展之路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
1 《陈独秀大传》,陈利明,团结出版社,第一章,第五章
2 《还陈独秀的本来面目》,胡甫臣,第5
3 《给历史一个公正的视角:认识陈独秀》,祝彦生吞结局 杨玲,《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04期第一页暑假假期总结
4 《中国现代哲学人物评传》,李振霞 傅云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53页, 59页,93
5 《陈独秀》,百度百科
听课感想
胭脂结局
上回听了一节近代历史课,讲到了共产党深入农村建立根据地干革命,给我很多感触。从无产阶级先辈们联系到自身,抒发以下感想。
个人感觉现今的大学奋斗征程仿佛有着当年革命斗争的影子。
记起教授课上说:“为什么共产党选择工农作为革命的主力军?因为他们是被剥削的阶级,一无所有,当然要革命,夺取他应有的东西。就像你们大学生一样…”这句话顿时勾起了我将其与大学生的对比联想。确实,从经济角度来说,我们大学生没有生产能力,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可以称做无产阶级者。但我要说的是知识技能上的“无产”。我们初到大学,除了以前学来的一些薄底子,几乎没有用以谋生、在社会立足的学识技能,正如一张白纸。这种危机感,激发了我们奋起学习,对自身进行“革命”---只要我们在大学这四年乃至更更长时间里不懈努力,学得一技之长,就业之时便能在面试人中脱引而出,“革命成功后”的我们将开创自己的新人生。
还有,在课件中,我看都了一段文字,大致意思如下:中国效仿苏联在中心城市闹革命失败后,转向边缘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星火燎原之势稳住了阵脚,取得了成功。必须承认,盲目效仿只会得不偿失。大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时,光模仿行不通,必须
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正如的成功一样,需要分析自身与别人的不同,分析同一事物运用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何后果。之后根据差异,寻适合自身的改进方法,这才算是“革命”成功了。
“到适合自身的独创方法”,这里又涉及到了创新的问题。
不单“农村包围城市”之一思想具有独创性,在与侵华日军和国军的各大小战役中总结出的《论持久战》亦独具特,在战争中发挥得淋漓精致;五十年后的,再次与苏联的权威决裂,实施改革开放---当时中国惊世骇俗的大动作,事实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大学生若想具备的创新素质,就可以向革命先辈们借鉴。创新不是空想出来的,更不是天生就有的。先辈们在经历了一系列不平凡经历后,做出大量的总结分析,同时也又向他人学习的过程。再将这一切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后,必然对某一领域的见解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创新素质就具备了此时的大胆探索,最终得到的就是创新成果了。
历史课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人生感悟,大学生的思想“革命”就在历史课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