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以《费加罗报》和《世界...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2019年重大活动舆情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
19JDXCA007。
作者简介:陈静,副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研究方向为法国文学、跨文化研究。          姚瑞雪,硕士研究生在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研究方向为跨文化研究。
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报道中的中国形象
——以《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相关报道为例
陈  静,姚瑞雪
摘  要  法国两大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和《世界报》在中国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中,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文化、社会民生和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塑造了中国形象。在其涉华报道所采用的基本框架中,“意识形态框架”和“国内危机框架”最为突出。关键词  《费加罗报》;《世界报》;中国形象;报道框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9-0065-05
2019年,以北京为主场举办了多场重大活动,其中包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及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阅兵及众游行活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状况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格局。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2019年北京系列重大活动自然备受国际舆论瞩目。其中,70周年国庆系列活动的舆情关注度之高、影响之深远,是新闻传媒界少有的,全国各大媒体及各国媒体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和评论[1]。然而,有研究表明,“西方的媒体常常以片面及扭曲的视角看待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所发生的新闻事件”,且“都是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中国”[2]。那么,在报道70周年国庆这一北京重大活动的过程中,西方媒体究竟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将以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法国为例,探究法国主流媒体有关国庆70周年的报道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以期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法国两大主流媒体《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上有关70周年国庆报道的分析来探讨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费加罗报》创办于1826年,是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在法国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3]。该报的政治立场为中右,素有“中产阶级的
‘圣经’”之誉[4]
。《世界报》是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也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最具国际知名
度的报纸[5]。该报应戴高乐将军的号召于1945年创办,政治上属于中左派[6]。另外,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①,《世界报》网络版(lemonde.fr)的订户数量为24万,《费加罗报》网络版(lefigaro.fr)的订户数量为15万,分别占据法国数字媒体订户数量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三位,足见这两份报纸在法国传媒界的重要地位。因此,将《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应该可以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研究综述
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世界报》与《费加罗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梳理,我们发现,学者们大多认为法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且这类报道多集中在国际关系、国内政治、社会问题及军事等领域。如曹永荣等通过对《费加罗报》2000—2015年的报道框架进行分析,发现该媒体在无法否定中国的发展建设成绩时,就会选择在其他方面如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尤其是中国边疆
和民族问题来抹黑中国[7]
。戴冬梅和陆建平研究了2012—2016年间《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对中国形象的异化现象,认为法
国主流媒体为维护本国利益,表现出“批判者”的姿态,致力于宣扬中国是危机四伏的“威权主义”国家和危及地区与世界和
平的“扩张主义者”[6]
。何滨的研究发现《费加罗报》在其2016—2018年间的涉华报道中将中国视为非民主国家,并通过表面的框架建构方式建构出了“专制的中国”“扩张的中国”“矛盾的中国”和“贪婪的中国”等负面中国形象[8]。蒲平等通过研究2018年上半年G20国家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得出结论,
中国军事和外交是法媒报道的主体,而多数西方媒体都认为中国军事崛起威胁了世界和平[9]。
与此同时,也有少部分学者认为法国主流媒体特别是《费加罗报》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建构正逐渐显示出开放性和客观性,且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如王露露的研究发现,早在2007年,《费加罗报》就刊登了名为“中华之旅”的一系列报道,审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10]。陈帆的研究也认为,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费加罗报》务实地报道了中国经济的现状和中法合作关系,且多为正面报道,从而构建了一个繁荣、乐观、强势的中国经济形象[11]。邓颖平在对《费加罗报》2017—2018年间的涉华报道作详尽分析之后认为,该报提到中国时使用最多的修辞是“大国”,其次才是“共产
党政权”,因此可以说,《费加罗报》中的中国形象还是比较开放和全面的[3]。综上可知,尽管法国主流媒体在中国形象的建构上以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中国客观、真实、多样化的报道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那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70周年生日之际,法国两大主流媒体又是如何建构中国形象的呢?我们希望能在下文中给出答案。
3  研究方法
为了解法国主流媒体在中国70周年国庆这一重大事件期间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本研究对《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报道数据搜集的时间段做如下设定:以10月1日为基点,往前延申至9月24日,往后延申至10月7日,总计14天。
根据此次国庆重大事件的特点,本研究选取以下五组关键词:阅兵+北京(法文:défilé militaire, Pékin);国庆+中国(法文:fête nationale, Chine);生日+中国(法文:anniversaire,Chine);70年+中国(法文:soixante-dix ans,Chine);天安门(法文:Tian’anmen)。通过《费加罗报》和《世界报》上自带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共得到《费加罗报》的报道93篇,《世界报》的报道48篇。人工剔除重复及关联度较小的文章之后,得到《费加罗报》有效报道18篇,《世界报》有效报道18篇,总样本数为36篇。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量化与质化的分析。
4  研究发现
4.1  报道数量
对《费加罗报》和《世界报》网络版资料库进行搜索,得到2019年9月24日至10月7日的有效报道共36篇,其中《费加罗报》18篇,《世界报》18篇,且以10月1日和10月2日的报道篇数为最
多,分别为12篇和7篇。具体发表日期和篇数如表1所示。
表1  《费加罗报》《世界报》国庆相关报道(篇)
(2019年9月24日—10月7日)
日期《费加罗报》《世界报》
9月24日1
9月25日11
9月26日
9月27日12
9月28日1
9月29日1
9月30日3
10月1日66
10月2日52
10月3日11
10月4日3
10月5日
10月6日
10月7日1
可见,法国两大主流媒体对中国70周年国庆活动予以了高度关注,且舆论最高峰集中在10月1日和10月2日两天,共刊登相关报道19篇。
4.2  报道议题
从法国主流媒体国庆相关报道的议题来看,政治军事类报道篇数最多,其次是经济贸易类,最后是科技文化类。具体篇数及占比如表2所示。
表2  法国主流媒体国庆报道议题分布
报道议题报道篇数百分比
政治军事类2877.8%
经济贸易类616.7%
科技文化类2  5.5%
4.3  报道中呈现的中国形象
经过对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笔者归纳出了以下6个方面的中国形象:1)政治形象:“共产党效率高,政权牢,但也面临一些危机”。法国两大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大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权极其牢固。如《世界报》9月27日的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其他国家的
教训中汲取新思想,努力为各族同胞谋福祉,这种实用主义无疑是中国共产党提高适应能力的关键之一”。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从严治党”,打击腐败,并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些都使得其“政党效率提高”。文章还引用汉学家、历史学家米歇尔·波宁(Michel Bonnin)的原话称“对政治绝对严格,但对经济却非常灵活。这是其政权长寿的关键”。但也有少量文章表现出“唱衰中国”的企图,如《费加罗报》10月1日的一篇文章称“苏联昨天的情况和人民共和国目前的问题有相似之处,这让人对中国政权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此外,法国主流媒体还对发生在香港的游行
进行了持续和大量的报道,认为中国正面临着“自1997年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在香港,政治抗议活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宣称“民主派示威者破坏了中国的庆祝活动”,甚至还质疑香港的“两制”是否正在遭到“扼杀”。这些别有用心的报道企图强化香港问题的严重性,为正在庆祝国庆的中国身上抹黑,以证明自己“政治正确”。
2)经济形象:“不畏外力,执着发展”。本研究阶段中,法国两大主流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大兴国际机场的落成典礼。如《世界报》9月25日发表的一篇题为“北京在国庆之前开启新的大型机场”的文章对大兴机场的规模进行了详细介绍,认为该机场创下了“世界纪录”,中国将很快“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大航空市场”。《费加罗报》的一篇文章也称:大兴机场的“目标是最终推翻航空界领头羊亚特兰大的地位”。这些报道客观描绘了中国航空事业蒸蒸日上的景象。
同时,两大媒体还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中美贸易战。如《费加罗报》9月27日的报道称“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指中国)还在和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进行着商业、政治和技术上的竞争”。《世界报》10月1日的一篇文章称特朗普利用惩罚性关税对中国发起了贸易战,致使中国经济受到了影响。另一篇题为“中国承认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的文章则称中国较一年前已经改变了口气,不再坚持只有美国公司才是贸易战的主要受害者这一点,而开始宣称“没有人能在贸易或技术战中获胜”,但“直到目前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准备作出重大让步”。此外,该报在“中国:‘美国贸易攻势丝毫未撼动中国的经济战略’”一文中提到,美国的贸易攻势“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航船的方向”,反而更加坚定了中国政府欲在2049年让中国成为强国的决心。
应该说,这些报道较为客观地塑造出了一个不畏外力、执着发展的中国经济形象。
3)军事形象:“技术先进,实力增强,在国际政治事务中持防御态度”。国庆期间,法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中有3篇与中国的军事相关,主要涉及国庆阅兵式所展示的武器及中国的军事实力。其中《费加罗报》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展示包括新型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在内的新型武器,但“否认意欲通过阅兵‘秀肌肉’”。另一篇报道称此次国庆大阅兵是“中国人展示其最
新技术突破的机会,重点是凸显其核威慑运载系统和精确打击能力”,而“中国的军事目标是到2049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将中国军队改造成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世界报》的文章则引用蒙田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马修·杜沙特尔(Mathieu Duchâtel)的评论称:“中国此次阅兵展出的武器表明,中国正试图破解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并正积极增强其核威慑力”,但“中国在这一领域(指核武器领域)仍持观望态度,表现并不活跃”。
综上可知,法国主流媒体在国庆相关报道中呈现出了一个在军事技术上屡有突破,但在国际政治事务中仍持防御态度的较为客观的中国军事形象。
4)科技文化形象:“科技和文化被用作地缘政治或宣传的工具”。在相关报道中,以科技及文化为议题的报道各有一篇,均出自《世界报》。该报2019年9月30日发表的题为“人工智能:‘中国希望依靠这种技术到2049年将美国拉下马’”的文章称,中国正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其“地缘政治原因”是“希望在2049年依靠这些技术将美国从全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上拉下马,而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的日子”,并称这一监视技术被用来“管理和控制社会”,且已被卖到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50多个家。另一篇题为“爱国主义电影和大型展览:充分宣传中国政党”一文开头第一句话便称“电影是共产主义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后在谈及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国庆70周年成果展时,更是不怀好意地称展览对某些历史保持了沉默。
可见,法国主流媒体将中国的一切与政治挂钩的做法依然盛行,就连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技及客观展现新中国成就的展览和电影都未能幸免,这充分说明了法国主流媒体欲抹黑中国的一贯态度。
5)社会民生形象:“人权问题突出,但民族主义十分高涨”。“人权问题”可以说是法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保留曲目”,这次也不例外。《费加罗报》10月2日的文章以“维吾尔人伊力哈木·土赫提获瓦茨拉夫·哈维尔人权奖”为题再次在人权问题上大作文章。该报另一篇文章则以“北京严阵以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题,将北京为确保国庆活动顺利安全举行而采取的诸如禁止放飞鸽子等措施歪曲成是对人权的限制。这是法国主流媒体打着西方式“民主、自由”的幌子对中国社会进行恶意歪曲的明证。
与此同时,多篇国庆相关报道则指出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十分高涨。如《费加罗报》在10月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一位报房胡同的老医生的话说:“这(指国庆70周年大游行)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游行!我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该报10月2日的一篇文章也多次引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原话,表明他们对目前的社会和生活的满意之情。他们中有的是公司高管,有的是大学生,还有的是曾经在国外居住、如今又回到中国的公司职员。
由上可知,法国主流媒体一方面继续以“人权问题”为借口制造有关中国社会的负面舆论,以迎合本国受
众的口味,保持“政治正确”,另一方面则惊讶于中国人在国庆70周年之际所普遍怀有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以及发自他们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6)国际关系:“令人担忧的崛起之国”。法国主流媒体国庆相关报道中有多篇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如《费加罗报》10月1日的一篇文章称中国以其新的“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内编织着网,其对非洲矿产资源的遏制令人担忧。该报10月2日的一篇文章是对法国蒙田研究所亚洲问题顾问弗朗索瓦·高德蒙的访谈。采访中,在被问及面对中国的强大,西方是否开始担心中国会打破权力的平衡时,高德蒙称:“离中国越近,就越应该担心”。在被问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人的风险时,高德蒙的回答是“那些贷款金额巨大的国家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这“显然会引起担忧”。该报在同一天刊登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中国人永不满足的民族主义胃口对国际秩序来说是一个问题,并称通过阅兵,中国“展现了其全球超级大国的野心,向世界宣告进入‘中国世纪’”。
可见,在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中,法国主流媒体依然高唱“中国威胁论”的老调,将中国描绘成是一个有着超级大国野心的令人担忧的崛起之国,全然不顾中国提出的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不愿承认中国始终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不争的事实。
5  研究结论
通过对法国主流媒体国庆70周年相关报道内容的梳理,我们发现法国主流媒体在建构中国形象的过程
中时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报道框架。所谓报道框架是指新闻媒体“选择和呈现事实的准则”[12],是“对特定事件和活动进行解读的方案”[13]。为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每个新闻机构都要根据新闻事件的性质选择出符合自己政治信仰、倾向态度、社会效益的框架”[14]。我们从全部36篇样本中归纳出了以下7类报道框架:
1)意识形态框架:主要指涉及中国政治体制的报道。
2)国内危机框架:主要指涉及香港问题的报道。
3)“中国威胁论”框架:主要指谈论中国崛起对世界格局影响的报道。
4)中美关系框架:主要指涉及中美贸易战的报道。
5)民族主义框架:主要指涉及中国人民民族自豪感的报道。
6)经济发展框架:主要指涉及大兴机场启用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报道。
7)军事实力框架:主要指涉及阅兵式所展示的武器及中国军事实力的报道。
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法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70周年国庆时较多地使用了“意识形态”框架,其文章数
占总样本数的近一半(44%)。将“国内危机”作为框架的文章也不在少数,共有13篇,占总样本数的36%。此外,使用“中美关系”和“经济发展”作为报道框架的文章也有相当一部分,分别占比25%和22%。
表3  新闻报道框架频次及百分比统计②
报道框架频次百分比意识形态框架1644%
国内危机框架1336%
中美关系框架925%
经济发展框架822%
民族主义框架617%
中国威胁论框架617%
军事实力框架514%
对“意识形态框架”的凸显说明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认知偏差;对“国内
危机框架”的大量采用反映了法国主流媒体希望“唱衰中国”的一贯企图;较多地选择“中美关系框架”表明法国主流媒体已将中国看成是与美国一样具有重要考量意义的大国;对“经济发展框架”的选取充分说明了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高度关注;对“民族主义框架”的采用表明法国主流媒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客观性,而对“中国威胁论框架”的选择则是法国主流媒体的一贯做 法,最后,对“军事实力框架”的择取表明法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军事和国防能力的密切关注。
这些框架的采用有其必然。众所周知,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近年来,中法两国高级别对话频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影响力的大国,中法两国的关系“具有全面性、战略性,且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③。然而,中法两国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国人自认为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建立的多党制国家是最先进的,对中国人民经过历史的选择而建立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多有偏见。这些偏见使得法国主流媒体处处捕风捉影,时时无端捏造,一个个“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和“香港问题”由此诞生,严重破坏了中国在法国民众心目中的舆论形象。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快速发展,使得包括法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在观望的同时
深感不安,他们怀疑“一带一路”倡议“带有强烈的地缘政治考量,视成功的中国发展道路模式是对其本身治理模式的严峻挑战”[15]。如此种种造成了中法之间互信不足,法国主流媒体因此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并企图“唱衰中国”。
可见,增强两国间的互信,消除长期以来的政治偏见,改善法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已迫在眉睫。为此,应进一步做好对法传播的顶层设计,改变以往通过新闻宣传进行传播的老路子,充分发挥公众外交的作用。因为,正如郭镇之教授所言,由来自民间的各类人士发自肺腑的真诚的声音所组成的多部和声一定能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美好的中国形象[16]。
注释
①fr.statista/infographie/14687/les-medias-
numeriques-payants-avec-le-plus-dabonnes/。
②需要指出的是,这八种框架之间不具备排他性,大多数文章
同时包含一种以上的报道框架。
③finance.sina/wm/2020-07-23/doc-
iivhuipn4744219.shtml。
参考文献
[1]张馨心.“新中成立七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舆情分
析”[J].科技传播,2019(12):47.
[2]陈薇.“媒介化社会的认知影像——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探
析”[J].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2014(16):34-35.
[3]邓颖平.法国《费加罗报》涉华报道分析[J].国际传
播,2018(3):39-47.
[4]黄冠乔.费加罗网对中国形象的重构:基于KWIC索引方法的
分析[J].现代交际,2018(24):57.[5]尹明明.法国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研究——以《费加
罗报》和《世界报》为例[J].国际传播,2017(6):13. [6]戴冬梅,陆建平.法国主流媒体生产的中国“异者”形
象——以《世界报》和《费加罗报》(2012-2016)为例[J].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0(2):1-10,91.
[7]曹永荣,杜婧琪,王思雨.法国媒体中的北京形象:基于
《费加罗报》2000—2015年的框架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1-65.
[8]何滨.法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以《费加罗报》
涉华报道为例[J].国际传播,2019(1):76-87.
[9]蒲平,胡佳丰,吴心怡,等.世界主要国家主流媒体眼中的
中国形象——基于G20国家主流媒体2018上半年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J].对外传播,2018(12):39-42.
[10]王露露.欧洲法语媒体中的中国形象[J].中国记者,2013
国庆几周年了2021(7):124-125.
[11]陈帆.从新闻框架视角看法国右翼媒体中的中国经济形
象——以《费加罗报》对习近平2014年访问法国的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8):45,150.
[12]丁和根.新闻传播研究中话语分析与框架分析之比较[J].当
代传播,2019(6):5.
[13]张昆,陈雅莉.英美大报在地缘政治冲突报道中建构中国形
象的差异性分析——以《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报道“钓鱼岛事件”为例[J].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2015(11):160.
[14]陈伟鑫.“框架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
播电视,2018(24):26.
[15]丁纯,纪昊楠.“中欧关系7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6):146.
[16]郭镇之.“多元一体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2018
(9):4-6.
好深度数据探测手段的优势,逐渐增加发现型、预测型的新闻报道,不是紧跟时事热点,而是使它本身发现的新闻能够成为热点。
5  结语
在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数据的分析及可视化在传播防疫知识、查询疫情信息、促进疫情防控、推动信息公开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的数据新闻实践体现了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各家媒体在新闻的选题、可视化方式的使用、语言的通俗、交互性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人文偏向。不过,本次实践中也暴露出了我国数据新闻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同质化严重、深度广度不足、数据来源单一、数据的开放程度低等。
对于我国未来的新闻事业,笔者认为数据新闻是有关未来的准备,数据可视化是最有效的辅助解读信息的手段,未来媒体要努力提高自身水准,多挖掘数据渠道,扩展数据源,消除叙事中的主观偏向,做出有深度、有广度、客观平衡、有人文关怀、叙事清晰、多元呈现的数据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RUC新闻坊.《点击进入数据新闻聊天室|澎湃美数课的
疫情报道分享实录》[EB/OL].[2020-03-13]. mp.weixin.qq/s/Efzvltuhtrxr_ZWVv8qBoQ.
[2]郭恩强,亚历山大·本杰明·霍华德.数据新闻何以重
要?——数据新闻的发展、挑战及其前景[J].新闻记者,2015(2):67-71.
[3]李璐扬.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
[J].新闻研究导刊,2016,7(8):111.
[4]曾源.数据新闻的技术偏向:人文主义的缺位——以非连续
性模型为例[J].今传媒,2019(3):56-58.
(上接第61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