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京昌平高二(上)今年立秋时间几点几分2022期末
地 理
2022.1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
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我国在酒泉(40°N,100°E)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这是目前为止我国执行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图1为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挥手致意的画面。读图,回答第 1~3题。
1.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卫星发射时,当地时间接近
A. 15日中午
B. 15日夜间
C. 16日正午
D. 16日傍晚
2.航天员在空间站期间
A.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B. 北半球各地均日出东南方向
C. 我国各地昼长先变长再变短
D. 酒泉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
3. 图1中女航天员的辫子向上方飘起的原因是
A.舱内有风 B. 高真空 C.强辐射 D.失重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方的建筑物。图2为我国局部地区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4~6题。
图2
4.图中北回归线标志塔所在省区,自东向西依次为
A.滇、桂、粤、台 B.云、粤、闽、台
C.台、粤、桂、滇 D.台、桂、粤、云
5.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内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的当日
A.太阳正直射赤道 B.福州比汕头日出早
C.昆明比汕头线速度大 D.我国盛行西北风
6.汕头某校地理小组连续多日在校内同一地点用木杆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记录的木杆影长数值先减小、后增大。该小组测量影长的时间段可能是
A.立春-惊蛰 B.芒种-小暑 C.白露-寒露 D.大雪-小寒
2021年10月,云南省禄丰市发现多个因大雨冲刷显露的恐龙化石骨架。科考人员从出土、修复、清理、保护、再到完整呈现,展开了全景式恐龙化石抢救性工作。据介绍,在这里
先后发现110多具恐龙化石。图3为恐龙化石修复现场照片,图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9题。
图3 图4
7.恐龙化石形成过程主要对应图4中的
A.①-冷却凝结 B.③-风化侵蚀
C.④-固结成岩 D.⑤-变质作用
8.化石修复是把化石从周围岩石中分离出来,其岩石类型对应图4中的
A.a B.b C.c D.d
9.研究化石的主要意义
①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②确定地层年代顺序
③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 ④解读地球兴衰演化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5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图5
10.青岩顶
A. 距东水水平距离为1000米 B.最高海拔为500米
C. 位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 D.为典型的断块山
11.图中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A. C1 B. C3 C. P1 D.P2
从2021年8月下旬开始,四川、重庆、渭水流域、汉水流域、云南东部、贵州等地开启“超长待机”的华西秋雨模式,这一模式一直持续到11月份左右,是我国华西地区秋季特殊的天气现象。四川、重庆一带,多地六成以上降雨量出现在夜间。“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对华西秋雨的生动写照。图6为华西秋雨影响区域示意图,图7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4题。
图6 图7
12.“巴山夜雨涨秋池”,影响此夜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台风天气
13.“华西秋雨”的形成,主要因为
A.锋面雨活动 B.高压脊控制 C.反气旋过境 D.热带气旋影响
14.“华西秋雨”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当地伏旱 ②增加水库蓄水量 ③诱发地质灾害 ④利于冬小麦收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8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5、16题。
图8
15.图中
A.①北半球西南风 B.②北半球东南风 C.③南半球西北风 D.④南半球西南风
16.在图示气压带、风带的控制下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乙地全年高温多雨
C.丙地为地中海气候 D.甲丙所示季节相同
青海省南部的囊谦县年降水量约526.4mm,集中在夏秋季节。该县已发现出露盐泉29处,现有8处被开发为盐场,多采用引岩泉水入田畦,盐水经风吹日晒后,自然结晶的方法来制盐。图9为囊谦地区盐泉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7、18题。
图9
17.图中盐泉的形成过程为
①大气降水沿地层裂隙渗入地下 ②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盐泉
③岩盐层中的盐分溶入地下水中 ④地下水向底层低洼处流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18.当地手工晒盐最适合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021年4 月13 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向海洋排放。图10为某研究机构模拟核废水排放的扩散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9、20题。
图10
19.图中模拟核废水扩散速度快、距离远的方向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核废水的排放在短期内将
A.破坏太平洋海域的生态环境 B.威胁大西洋东岸渔业发展
C.影响美国东海岸的海洋环境 D.危害非洲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2021年9月29日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专家表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为中性偏冷状态,预计未来3个月冷水会进一步加强,进入“拉尼娜”状态,将会对全球冬季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资料,回答第21、22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