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时代中国男子100米短跑回顾与展望
科普:新时代中国男⼦100⽶短跑回顾与展望
1 前⾔
在构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标的征程中,体育天然散发着其独特的魅⼒,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中华⼈民共和国,我们通过体育外交拉近与世界⼈民的感情,传播和平发展的理念,彰显我们负责任的⼤国风范;我们通过体育运动增强⼈民体质,提⾼全民族⾝体素质和⽣活质量,不断满⾜⼈民对美好⽣活的向往。这其中,竞技体育对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
近10 年,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新时代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体育正从体育⼤国向着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的⼀个重要表现是竞技体育的⾼质量发展,要实现世界⼈民关注⾼、参与度⾼的竞技体育项⽬的成绩突破,如⽥径、⾜球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牌的含⾦量要⾼”“成绩的被认可度要强”。⽥径被称为“运动之母”,其重要性不⾔⽽喻,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的关注度,其中,100 m 短跑是历届⼤赛中关注度最⾼,影响⼒最⼤的运动项⽬。
在⼀代代体育⼈的共同努⼒下,我国的100 m 短跑取得了巨⼤成绩,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涌现出苏炳添、谢震业等多位⾼⽔平运动员,100 m 单项和4×100 m 接⼒成绩跻⾝世界前列,充分体现“中国速度”。2020 年东京奥运会已经临近,体育系统已进⼊备战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重要节点下,梳理、归纳、总结和展望新中国成⽴以来我国男⼦100 m 短跑的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基于上述,笔者在总结⾃⼰多年训练、⽐赛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团队的⽀持和帮助下,运⽤⽂献资料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法分析了中国男⼦100 m 短跑的成功经验和未来发展措施,提出了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启⽰。
2 2010 年以来中国男⼦100 m 短跑发展回顾
⾃1932 年6 ⽉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男⼦100 m短跑项⽬以来,我国百⽶运动员开始融⼊世界百⽶赛场,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历经起伏。近10 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男⼦100 m 短跑通过多项举措开启新征程。
2010 年,劳义在⼴州亚运会上以10.24 s 的成绩夺得男⼦100 m 短跑冠军,这是中国在亚运会获得的第1 枚男⼦100 m
2010 年,劳义在⼴州亚运会上以10.24 s 的成绩夺得男⼦100 m 短跑冠军,这是中国在亚运会获得的第1 枚男⼦100 m 短跑⾦牌,具有历史性意义;2011 年,苏炳添以10.16 s 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2013 年,张培萌以10.04 s、10.00 s 的成绩2 次打破全国纪录;2015 年,苏炳添在国际⽥联钻⽯联赛美国尤⾦站⽐赛中以9.99 s 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这是亚洲本⼟运动员⾸次突破10 s;在此之后,谢震业、苏炳添分别以9.97 s、9.91 s 的成绩,再次相继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9.91 s 的成绩也刷新了亚洲本⼟运动员男⼦100 m 短跑最好成绩;2018 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以9.92 s 的成绩获得了亚
运会男⼦100 m 短跑的⾦牌。
在男⼦100 m 短跑单项成绩提升迅速的同时,中国男⼦4×100 m 接⼒项⽬也取得了巨⼤突破,2014 年仁川亚运会上,中国队以37.99 s 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并获得冠军;2015 年在北京⽥径世锦赛上,以38.01 s 的成绩夺得亚军;2016 年⾥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以37.90 s 的成绩获得第4 名;2017 年的世锦赛上以38.34 s 的成绩获得第4 名。
梳理近年中国男⼦短跑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中国男⼦100 m 短跑的发展,呈现出典型⾼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为成绩的不断提⾼和最好成绩的含⾦价值⾼。图1 显⽰,2010-2018 年,我国男⼦100 m 短跑最好成绩由10.21 s 提⾼⾄9.91 s,9 年间呈上升趋势。⽬前,中国男⼦100 m 短跑的全国纪录是笔者2018 年创造的9.91 s(表1),该成绩平亚洲纪录,在2018 年世界100 m 成绩中排名第五,在⼈类100 m 短跑历史上排名36 位,这是中国乃⾄亚洲100 m的进步。在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以9.92 s 的成绩夺得男⼦100 m 冠军并打破亚运会纪录,成绩含⾦量极⾼。由此,我国男⼦100 m 短跑开始跻⾝世界前列。
3 新时代中国男⼦100 m 短跑跻⾝世界前列的原因
新时代以来,中国男⼦100 m 短跑取得的优异成绩颠覆了“⾝体条件不适合”等传统认知。笔者在深⼊100 m短跑实践的基础上,从运动员视⾓提出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男⼦100 m 短跑跻⾝世界前列的6 点原因。
3.1 践⾏科学化训练理念
所谓科学化训练理念,是指符合专项竞技能⼒发展规律、⼈体⽣理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和运动员个⼈特
点的训练理念。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化训练程度最⾼的国家,笔者的现任教练Randy Huntington,谢震业和韦永丽的现任教练Rana Reider 均是来⾃美国的著名教练员。RandyHuntington 和Rana Reider 都是典型的“科研型教练”,他俩的整体训练思路是:以“冠军模型”为指导,通过⾼科技仪器和设备对运动员体能、技术、恢复等各个环节进⾏全⽅位监控,据此发现问题,寻差距,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案,进⽽恶补短板,全⾯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
以笔者⾃⾝为例,2017 年11 ⽉与Randy 教练合作之初,Randy 教练所做的第⼀件事情就是参照“冠军模型”对笔者的体能和技术状况进⾏全⾯的诊断和分析。然后,针对笔者体能(股后肌⼒量和踝关节⼒量不⾜、主动下地速度和发⼒速率偏慢)和技术(起跑姿势不合理、前7步步长偏⼩、扒地技术不合理、全程呼吸和速度节奏不佳)⽅⾯存在的问题,制订了针对性的训练⽅案。经过⼀年多的针对性训练,笔者在上述技术参数和⾝体素质⽅⾯取都得到了明显进步,这也
制订了针对性的训练⽅案。经过⼀年多的针对性训练,笔者在上述技术参数和⾝体素质⽅⾯取都得到了明显进步,这也正是笔者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表1)。在⽇常训练过程中,Randy 教练会以训练前Omegawave 评测结果和运动员的主观感受调查结果为依据,确定运动员当天的速度、耐⼒、爆发⼒、⼒量、协调和技术训练的负荷量度,以保证运动员在避免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前提下获得最佳的训练效益。在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Randy 也会通过多种科研仪器设备进⾏全⾯监控(图2),以确保训练负荷量度和运动技术的最佳化。
3.2 打造良性团队竞争模式
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近年,诸多科学、有效的措施极⼤促进了中国男⼦100 m 短跑的发展,在同⼀时期内涌现出苏炳添、张培萌、谢震业、莫有雪等⾼⽔平运动员。根据男⼦短跑的实际情况,⽥径运动管理中⼼采取“⼤团队良竞争”的管理模式,以充分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活⼒,提⾼训练⽔平。例如,在男⼦100 m 短跑中,⼤批成绩相近的优秀运动员共同集中训练极⼤刺激了运动员个体提升运动成绩的主观内在要求,运动员在主动打破“成绩均衡”的状态中不断提升训练质量,并通过国内外⽐赛检验训练成果并选拔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赛。
图3 显⽰,⾃2010 年以来,我国男⼦100 m 短跑年度前3 名的最好成绩均呈现提⾼趋势,2018 年前2 名成绩都在10 s 内。得益于⼤批优秀100 m 短跑运动员的集中涌现,良性团队竞争模式在提⾼运动员成绩⽅⾯取得了⾮常好地效果,属于100 m 短跑发展的结构性措施。
3.3 实施“接⼒促单项”策略
2010 年,以举办⼴州亚运会为契机,中国短跑常设了短跑国家队,主要⽬标是通过全队集中训练促进4×100 m接⼒取得好成绩,在这样的条件下,同步促成了“接⼒促单项”策略的实施。2012 年伦敦奥运会结束后,⽥径运动管理中⼼明确了“接⼒促单项”策略,⽬的是在促进4×100 m 接⼒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带动个⼈项⽬成绩的提⾼。
表2 显⽰,⾃“接⼒促单项”策略实施后,中国男⼦接⼒队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39 s 以内,世界排名达第4名;中国运动员个⼈年度最好成绩稳定在10.25 s 以内,其中,2018 年,苏炳添在0.2 m/s 顺风的情况下,以9.91 s 的成绩平亚洲纪录,在雅加达亚运会男⼦100 m 决赛中,以9.92 s 夺冠并打破亚运会纪录。世界⼀流的个⼈100 m 短跑成绩充分体现了“接⼒促单项”策略的适⽤性。
“接⼒促单项”策略发挥巨⼤作⽤的原因可能是:1)在明确⽬标的前提下,短跑项⽬(4×100 m 接⼒、100 m、200 m)得到各⽅重视,⽀持⼒度加⼤,为中国男⼦100 m短跑运动员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更为扎实的基础;2)为保证4×100 m 接⼒取得优异成绩,⼀般要配备4~6 名运动员组成接⼒队,这使得我国短跑运动员得到了⾼⽔平的训练,同时,接⼒队⾼频率参加⾼⽔平国际赛事使得运动员得到了⾼质量的参赛锻炼,参赛经验⼤幅提⾼,也为运动员带来了参加个⼈单项的机会;3)从训练⽅式和⽅法看,接⼒训练相对于单项训练⼿段更为灵活,运动员从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经验体会。
3.4 贯彻“⾛出去,请进来”⽅针
2010 年以来,⽥径运动管理中⼼对短跑项⽬实施“⾛出去,请进来”⽅针,以加强短跑项⽬与世界的交流融合。“⾛出去”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个⽅⾯,⽥径运动管理中⼼积极拓展和利⽤⽥径强国的训练资源,把国内优秀运动员送到国外训练营,通过更为先进的训练理念和训练⽅式提升竞技⽔平,例如,笔者于2015 年底赴美国佛罗⾥达州进⾏冬训3
个⽉后,在2016 年2 ⽉的纽约史坦顿岛邀请赛60 m ⽐赛中以6.53 s 的成绩第9 次突破6.60 s,随后⼜于3 ⽉的室内世锦赛60 m ⽐赛中以6.54 s 获得第5 名;⾛出去参赛⽅⾯,⽥径运动管理中⼼从2005 年开始,尽可能把具备⼀定⽔平、有可能在⼤赛中进⼊决赛取得名次的运动员派出去参加国际⽐赛,以锻炼⼼理素质并积累⼤赛经验。
“请进来”主要包括聘请国际优秀⾼⽔平外籍教练员及其团队到中国来传授经验并带队训练,不断加强对先进训练理念与⽅法的学习、融合。同时,在科研保障和训练设备等⽅⾯加⼤引进⼒度,通过智⼒资本、先进训练理念和经验,以及硬件设备的引⼊助⼒短跑项⽬成绩的提升。
3.5 组建完善的训练保障体系
⾼⽔平竞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天赋和教练员⽔平的⽐拼,也是训练保障体系的⽐拼。近年来,中国⽥径协会逐步完善了短跑训练保障系统,建⽴了由主教练负责,包括助理教练、科研、体能师、物理师、按摩师、⼼理咨询师、营养师在内的复合型训练团队,并为复合型团队配备了先进的训练、科研、理疗和康复仪器和设备;其次,除了北京的训练基地外,为了避免季节和⽓候变化对训练的影响以及提⾼运动员适应国外⽐赛环境的能⼒,中国⽥径协会还在南京、深圳、昆明、Bradenton(IMG 学院)、Jacksonville、Los Angeles、Phoenix 等地建⽴了多个短跑训练基地,上述训练基地环境优美、⽓候宜⼈,配套设施齐全,满⾜了运动员适应不同⽓候变化和不同⽐赛环境的需要。此外,运动员训练和⽐赛过程中的住宿、交通、饮⾷、营养、康复、医疗等⽅⾯均有专⼈进⾏管理和协调,且所有费⽤均由国家承担,这保证了运动员可以专⼼进⾏训练。在保障运动员赴国外参赛⽅⾯,除常规配配置外,还根据运动员实际需要临时聘⽤康复师等为运动员提供保障。
3.6 注重提升运动员素养
短跑训练是⼀项复杂的系统⼯程,运动表现的提⾼不仅取决于⽥协的战略、运动员的天赋、教练员的⽔平、训练的保障体系,也在很⼤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素养。
1.⽂化素养。近年,通过体⼯队与⾼校的共建,运动员得到了进⼊⾼校学习的机会。尽管因训练和⽐赛等原因影响了学习的系统性,但较之过去的短跑运动员,新时代中国短跑运动员的⽂化素养得到了⼤幅提⾼。此外,国家体育总局⼈⼒中⼼每年都会举办多期针对运动员的英语培训班,笔者、谢震业、韦永丽等运动员都长年参加培训。基础⽂化⽔平的提⾼有助于加快和加深运动员对训练的理解,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训练效果事半功倍。外语⽔平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运动员与国外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提升运动员的⾃信⼼和适应国外⾼⽔平⽐赛环境的能⼒,进⽽有助于⽐出优异成绩。以苏炳添为例,“脚踝下压”“⼿臂摆臂技术”等的优化调整正是不断在训练⽐赛中学习总结⽽逐步形成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