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说明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一、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
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 。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第2段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3.第三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4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5.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二、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
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 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哪个词最能体他们共同特点?
2.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
三、柑橘
柑橘,素性jiāo贵,容易腐烂,采摘贮藏须分外小心。自古来,柑橘保鲜,一直为棘手难题。今采用山洞、地下库、冷库等贮藏,能使柑橘保鲜数月。但橘熟时节,正值秋风夹雨洗果,纵有现代化冷库,鲜果也不能久存。
能否让柑橘高挂枝头,越冬迎春呢?四川万县独辟蹊径,冬季往锦橙树上喷洒水赤霉素,留树保鲜三个月。湖南邵阳市农科所自1980年以来,用科学方法把温州蜜橘留在树上,经受了摄氏零下三度的严寒考验,至翌年“雨水”前后采摘,好果率达百分之九十三至九十八,而且果鲜艳、晶莹有光。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糖类)提高百分之一左右,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均比隔年贮藏的更丰富,食之沁人心脾。
果熟蒂落乃自然规律,叫橘果“超期服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柑橘脱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延缓果实成熟,不让它匆匆离开树枝。柑橘怕冻,需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补充营养,才能傲霜斗雪。微生物是招致 柑橘腐烂变质的大敌,得借助托布津,谨防微生物乘虚而入,还得给橘树“进补”,多施枯菜等有机肥,让橘树来年青枝繁茂,“儿孙满堂”。
你看,为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市,园艺工作者付出了多少智慧的汗水!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jiāo (    ) 贵
2. 第③段中加点的“超期服役”的实际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第②段中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秋橘春采”这一难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还具有、果美、糖份和营养物质等优点。
4.第③段具体说明了实现“秋橘春采”的科学方法,它们是通过喷药、施肥来使柑橘迟熟、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增果。(横线上只能填二字词语)  橘果的“超期服役”
四、生活中的“纳米”
什么是纳米科技?
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便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这就是纳米科技。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或原子团和分子团使其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制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机器。
纳米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对信息、生物工程、医学、光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普通百姓来说,纳米是一个远比网络、基因更为陌生的科技新名词,似乎既不可“望”更不可及。其实纳米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让我们从自己身边的衣、食、住、行说起——
在人们格外追求美的今天,工业化布料带给我们许多的烦恼。如衣服的静电现象,我们每一个人在脱衣服时都曾有过静电所扰的经历。而 应用纳米技术,在化纤布料里加入少量的金属纳米微粒就可以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同样的道理,也可对付容易吸附灰尘的化纤地毯,而把银纳米微粒加入袜子工艺中还可清除脚臭味。
在食物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聪明的厂家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冰箱生产技术里,生产出可以抗菌的冰箱,放在里面的食品延长了食用期,居民不用过于担心食品腐烂。在食品制造中采用纳米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肠胃吸收能力。
涂料可以美化居室,我国是涂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当前涂料由于耐洗刷性差,时间一长,墙壁就变得斑驳陆离,影响美观。上海、北京等地,已成功地把纳米技术运用到涂料中,使外墙涂料的耐洗刷性由原来的1000多次提高到1万多次,老化时间也延长了两倍多。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任何粘在表面上的脏物,包括油污、细菌在光的照射下,由纳米的催化作用,可以变成气体或者容易被擦掉的物质。
过去铝合金门窗由于易变形逐渐被塑钢门窗所代替。但纳米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这一风潮逆转。铝合金经过纳米技术表面化处理后,可以大大提高强度而经久耐用。
过去轮胎通常是“一统天下”的黑,原因是生产橡胶制品过程中需要加入碳黑来提高强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但运用纳米材料生产的轮胎不仅彩鲜艳,性能上也大大提高,轮胎侧面胶的抗折性能由10万次提高到50万次。不久的将来,我们周围的汽车、摩托车、自行
车轮胎都是彩的,我们的街道将汇成五彩缤纷的流动风景。
大气和太阳光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而有的纳米微粒就有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的特征和性能。因此,目前已有许多防晒油、化妆品因为加入了纳米微粒而具备了防紫外线的功能。用纳米微粒衬在灯泡里,不但不影响透光,而且还可以节电。这种纳米灯泡80年代就已出现。
⒈本文主要从 __    __、__    __、__    __、__    __ 、__    __等五个方面说明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⒉什么是纳米技术?
⒊本文最主要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⒋纳米技术出现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⒌纳米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请结合你的生活知识,说说20世纪也能给人
类带来重大影响的一种技术。
五、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厂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