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6《太阳》第2课时(教案)
《太阳》教学方案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明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明白。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2.出示课后第二题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预设1:第一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字直观地说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
预设2:第二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熟悉的地球的体积与太阳比较,且结合具体的数字说明,突出太阳体积大的特点。
预设3:第三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步行去太阳与坐飞机去太阳作比较,
且列出具体的数据,突出太阳距离地球远
3.过渡:同学们,古人从神话的角度想象太阳,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太阳。继上节课了解太阳的三大特点之后,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关联上节课讲的太阳的相关知识,又回顾说明方法,体会其使用的好处。接着自然进入到课文第二部分的学习。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4-8自然段,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2.探究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提炼关键信息,归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3.探究活动
1)交流讨论第4自然段:出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并给第4自然段划分层次,说说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①引导学生出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试着给第4自然段划分层次。
预设:“庄稼和树木”“鸟、兽、虫、鱼”“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煤炭”等。
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关键信息,“庄稼和树木”“鸟、兽、虫、鱼”“植物”“动物”可以归为“动植物”一类;“吃的”“穿的”可以归为“人类的生活”一类。
②结合层意,说说本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师生共同梳理:本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几句是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三个方面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③播放《太阳》第4自然段情境课文,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④引导学生关注关联词“有了……才能……”“如果没有……就不会有……”,体会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点拨:“有了……才能……”“如果没有……就不会有……”从正反两方面讲太阳与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说明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交流讨论第5—7自然段:作者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出关键词,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①引导学生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预设:第5自然段写的是水在太阳的作用下形成了云、雨、雪;第6自然段写的是太阳对风的形成的影响;第7自然段是写太阳能杀菌。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5-6 自然段写的内容都与气象有关,从而进一步归纳出这两个自然段是
从“气象的变化”方面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第7自然段是从“疾病的预防和”方面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③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设: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氧气的产生,太阳能发电等,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④让学生试着扮演角,讲述太阳的重要作用: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皆与太阳有关,请你从课文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事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一讲这种事物与太阳的关系。
示例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叫我“云”。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
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電”。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选自《我是什么》)
(3)诵读课文第8自然段,谈谈你对本段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预设:最后一句话既总结了本段内容,也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3.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教师引导小结并相机板书。
点拨: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太阳是云、雨、雪、风形成(气象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有杀菌作用,可用来帮助人类预防和疾病。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作者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说明太阳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作者列举了很多实例(举例子),使我们认识到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探究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帮助学生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三、拓展延伸
1.过渡:上节课我们从教材的表格中受到启发,选择了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搜集了它们的相关资料,接下来让我们初试身手: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由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明白。注意练习的片段要符合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要求,不能变成简单罗列数字或者写比喻句的练习。
3.引导学生观察“初试身手”第一题的图片和文字示例,小组讨论:图中的塔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又是怎么介绍它的?
文字示例:这座电视塔高368米,大约有120层楼那么高。它的外形像一个待发射的火箭。
预设1:图中的塔的特点是高。这段文字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了精确的数字,并且拿电视塔的高与大家都熟悉的楼房作比较,直观地突出了电视塔高的特点。
预设2:这段话还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电视塔比作一个待发射的火箭,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电视塔外形上的特点。
4.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练笔内容,看看是否像介绍电视塔一样写清楚了,并进行修改。
点拨:介绍一种事物,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介绍什么事物,明确要写的事物的特点,还要定好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列数字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比较时,通常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来对比。
5.小组之间互相传阅同学的练笔作品推选优秀作品在班级分享展示
预设1:我家新增了一位“家庭成员”——扫地机器人。它直径30厘米8厘米,身子趴在地上像个圆盘。别看它又矮又扁,当它工作时,头顶上的那盏小灯一闪一闪的,甭提有多可爱!
预设2:我的家乡有一座石拱桥。这座桥很雄伟,全长近一百米,宽约二十米,能同时并排行驶四辆小汽车。桥洞是拱形的,远远望去,像一张弯弯的大弓,架在宽阔的河面上。
6.教师总结: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够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用上节课课后搜集的相关资料,尝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练习把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明白。师生交流“初试身手”第一题中的图片和泡泡中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明确修改方向,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作者充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我们体会了太阳的重要作用。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学习,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布置作业
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一文,思考: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作用      ①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太阳            ②太阳是云、雨、雪、风形成(气象变化)的重要因素。
举例子      ③太阳光有杀菌作用,可用来帮助人类预防和疾病。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