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人类唯一的家园》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家正在为创造人类生活的另一个家园而做出努力,感受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
能力:在对地球、月球和火星的生存环境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得出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最佳选择。
知识:知道地球母亲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虽然科学家在其他星球上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但仍没到比地球更合适的人类居住地。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类努力探求另一个生存环境的过程,从中体会到自己所生活的地球是独一无二的。
教学难点
了解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理解只有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对地球的唯一性缺少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观察与比较中得出地球是目前人类生活的最佳选择。从而懂得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教师准备:收集和查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制作成CAI课件。视频《宇宙探索》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人类对哪些星球进行了探索。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人类探测宇宙的知识
1、导言入题。师:地球母亲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丰富物质,那么除了地球是否还会有另一个星球适合人类居住呢?自古以来,人们用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探索宇宙。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品德与社会第8课:《人类唯一的家园》。板书课题。
2、师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也会出了惨重的代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回顾这个历程。
3、CAI课件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设计理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始,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并乐意表达自己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宇宙所付出的努力。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并了解的有关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故事。
5、小组代表发言,师适时点评。
生1: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
卫星。
生2: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绕地球一圈,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
生3:1969年7月20日: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登月
成功。
生4: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
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并达到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在教学中善于为学生创设主动、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并了解更多的信息。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咱们都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卫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CAI出示探测月球时所拍摄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
6、“嫦娥奔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吞下灵药后飞上月亮。因此,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CAI出示嫦娥一、二号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
7、人类对月球探索后,发现了什么?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
生:月球上没有氧气,没有水,平均气温为零下30度。人类根本没法去住。
生:月球上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没有水,氧气,人类会憋死,温度太低,人类会冻死的。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过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运行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人们一度幻想将火星作为下一个地球。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
CAI出示:了解人类探测火星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又有着怎样的发现?
生:火星虽然含水蒸气,但太少了,没法供人类使用,再说它几乎不含氧。
生:火星平均气温为零下60度.比月球上还要冷。
师述:人类除了对离我们最近的星球进行了探索外,还对太阳系其它星体进行了探索。(播放视频----宇宙探索,学生了解科学家对太阳系其它星体进行的探索)通过视频,你又了解到了什么?
生:科学家们虽然对太阳系其它星体进行了探索,但仍然不到可以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生:科学家们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付出了很多的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活动二:延伸话题,向宇航员致敬
师述:科学家们为了给人类开辟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有的甚至牺牲了保贵的生命。但在“”飞船实验中牺牲的格里索姆临死前却说:“如果我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要把它看成一件普通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项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计划的进程,征服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读了这段话再联系刚才我们所了解到的知识,你有什么感想?生:科学家们不畏艰难、不断求知、追求科学进步的伟大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生:长大后我也要加入到探索宇宙的使命中去。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家园!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生活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上的有关月球、火星探索资料进行了补充。旨在让学生观察发现月球、火星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初步感悟地球的唯一性。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制作一段人类对其它星球进行探索的视频,旨在让学生在观看中进一步了解到人类对宇宙探测所付出的努力。通过了一系列的观察与了解,再让学生读在宇航事业中牺牲的格里索姆的话,从而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进步的精神。
活动三:比较月球、火星与地球的情况,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47页的小资料。让我们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作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CAI出示比较图。
生: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它是适合我们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小结:为了人类能有另一个生存的空间,科学家们做出了各种努力,但大自然并非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到可以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的空间。对此,你想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
生: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
生: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多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美化家园。
生:我们还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设计理念: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月球、火星的生存环境。此环节再让学生进行地球、月球、火星环境比较分析,学生就会轻易发现地球的唯一性,重要性。从而懂得了要保护地球,爱护家园。活动四:课外作业,了解“生物圈二号”
师:科学家一度想寻另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经过多年的努力,依然无法实现。但热爱科学的人类又进行了制造“地球”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如何呢?CAI出示“生物圈二号”,请同学们课余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观察与了解,咱们下节课再交流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与交流,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收集与处理资料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了解“生物圈二号”的构造及制造目的。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
板书:
8、人类唯一的家园
热爱科学保护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纵观本节课,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学生实际。《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当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它注重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学习的基础,强调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并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本节课,我善于从同学们喜欢的MTV入手,再到大家爱看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故事;再到让学生谈观后感。每项活动的设计都能较好地体现本课的宗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认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倡导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新课程强调、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并达到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在教学中我善于为学生创设主动、合作学习的平台。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收集并了解的有关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故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让学生自学书中小资料知道了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这种合作探究与接受性学习方式中轻而易举
让学生明白地球提供了生命需要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它是适合我们生活的家园。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情境的创造者、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服者,以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标。
3、设计提问注重生成。我设计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如用CAI课件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调动学生讲述有关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故事的积极性。通过了解人类对火星、月球的探索,引导学生发现火星、月球的生存情况。让学生将月球、火星上的情况与地球作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问题中生成,在生成中领悟和感知,整个教学在这种开放性和生成性中更具有了教育意义。
4、重视课堂孩子点滴亮点,精彩评价让课堂生辉。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学的及时雨,它能直接起到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学时我善于敏锐地感知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在回答问题中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赞赏学生的质疑等。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还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这种对学生积极而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教学结构安排还可以更紧凑,部分教学内容可以优化。如在学生谈观后
感时教师适时评价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和导向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深入化,具体化,行为化,真正达到《思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