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名字筹码分布陈浩前言在中国股市诞生之前,当然也是在本人开始炒股之前,本人有个业余爱好:下棋。除了围棋等雅致的棋类之外,还下各种通俗的棋,比如那种少年儿童才喜欢的军棋。军棋布quot暗阵quot,即玩的时候各自布阵,却看不到对方的阵,两个子碰到一块儿才quot亮棋quot,由裁判比大小并且小的被吃掉。如军长吃师长、师长吃旅长之类,司令通吃,但大小军官碰到一律完蛋。一位棋友棋艺高超,在他面前我几乎没有赢棋的历史。尤其让我恼火的是,只要我的司令军长一出动,碰到的总是他的。弄得我简直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很久以后,棋友终于向我坦白了一个秘密:那副军棋被他做过记号,军长上面有个黑点,的颜比其他棋要浅一些,没记号的均是无足轻重的小子。原来如此!人家的阵地是军事秘密,而你干什么事都在人家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赢?我说,你作弊赢棋,赢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他说不,看你气急败坏的样子我非常开心。我忽然明白,赢与输才是问题的本质,而怎么赢与怎么输仅是技巧,或者最多是棋品问题。然而棋局只认赢家。输棋的人永远无话可讲。而股市的道理大概与此有共通之处。在我开始炒股生涯之后,对此越来越体会深刻。本人后来曾就职中国科学院,同杨新宇博士共同研究心理学,原先是业余炒一炒股。有输,也有赢,快乐与懊恼便在一起更替交织,渐渐体味到一些妙处。于是横竖看着股市也象一盘棋,博弈的双方就是庄家与散户。而这局棋中散户很被动,象是被做了手脚的棋,散户做什么庄家清清楚楚,庄家却总在云里雾里。杨博士为此还写了一部14 万字的大作--《股市博弈论》。由此立论,股市不再是股市了,不过是个棋局;大家来股市下棋的时候,是赢了有奖,输了赔钱。把证券业定义为娱乐业很有意思,起码这个提法很轻松,也令人愉快。虽然证券市场中有些由来已久的争论,比如正统的学术观点
认为股市是一个投资场所,应该培养公众投资者建立崇尚业绩的投资理念,注重证券市场的规范和长期发展;而也有观点认为现实的股市中赢家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输家的亏损,投资者应倾向于获取股价上涨的资本利得,而不是上市公司的分红回报等等,但无论如何博弈是客观存在,我们可以不必在众说纷纭中迷失,先在股市的棋局中博一把也可。我喜欢博弈这个举重若轻的说法。博弈的主要的决策依据是技术分析,这种分析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无关,分析的对象是股价未来的趋势及大资金主力的行为。作为现在的投资者,我的切身感受是:对于中国股市,经典的基本面分析几乎毫无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普遍垃圾化。中国有个奇怪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员工一般不买自己公司的股票,尤其是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效果上这叫斑窥全豹。但是咱不能因为股市没有投资价值就不来投资,或者说咱就不是来投资的,就是为了在股市的棋局中博弈才来的,但是这局棋里到处是人家的记号,庄家没几句话是真的,难道就不玩了?那也太小家子气了,咱可以开动脑筋,顺其道、反其道、绕其道而行之,也就乐在其中了。其实,在股市的博弈之中,主力资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主力的quot辛勤劳动quot,很难想象某只股价可以上涨一倍以上,即使是绩优股,也需要主力机构去发掘。散户没有能力到上市公司去调研,不信我们可以打电话给任何一家公司的董秘,他绝对不会告诉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主力机构看好一只股票是要布阵的,有时甚至要放个quotquot,通吃流通盘。而这恰巧给了我们机会。只要能够想办法侦察出主力的建仓行为,甚至能估算主力的仓位和持仓成本,那等于我们有了一双X 光眼,可以看清主力的司令摆在哪里,又在何方,这棋岂不是下得有点意思?筹码分布的技术分析指标就这样诞生了。1996 年 6
月,本人与杨新宇博士一起研究出了成本均线,一年以后的1997 年9 月,我们发现需要进一步知道市场投资者持仓成本的详细状况,于是设计了一个仿真算法,模拟市场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最终,估算出了一只股票在各个价位上的持股量,这就是筹码分布,代号CYQ。这是个全新的技术分析工具,其作用在于监测市场成本以及筹码的转换。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大家到了估算主力成本与持仓量的技术方法。这样一来,散户与主力就可以互相翻看对方的棋了,股市的博弈一下子改了阵势,庄家试图捉住散户,散户也想围剿庄家,股市终于成了游乐场,大家都玩得很投入。即然已经有人要在棋子上做记号,那么我们也不得不想办法看懂棋子的背面,除非大家都遵守游戏规则。第一章筹码分布的基础知识“筹码分布”的准确的学术名称应该叫“流通股票持仓成本分布”,在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它的英文名字叫“CYQ”。其实,“筹码分布”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有中国人管股票叫筹码,或许也只有中国人把投资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仓位叫做“筹码”,那就无异于把股市当成了。这多多少少是对股市的不尊敬,但我们的股市有着浓厚的博弈彩却是事实。在股市的这场博弈中,人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换取别人的筹码,再用自己的筹码换取别人的资金,于是乎就赚了别人的钱。所以对任何一个炒股的人,理解和运用筹码及筹码分布是极其重要的。或许“筹码分布”和“CYQ”的称谓,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但这个说法大家已经用了几年,成了一种习惯,想改也比较麻烦,所以就约定俗成,暂且如此称谓吧。“筹码分布”的市场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如果光凭文字来叙述“筹码分布”可能要颇费周章,为方便起见,我们建立并分析了一个微型
的筹码分布模型,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1.筹码分布及计算原理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假设:某公司有16 股股票,这16 股被 3 个不同的投资者持有。股东 A 曾在10 元价位上买过3 股,而后又在11元价位上买了6 股;而股东 B 则在12 元的持仓成本上买进了4 股;股东C,在13 元上买了1 股,在14 元上持有 2 股。把这 3 位股民的股票加起来,正好是16 股。我们来做一张图。在这张图上,我们就把股票换成像麻将牌一样的筹码,在图的右边,我们先把价位标清楚,从10 元一直标到14 元,共 5 个价位,然后我们把这些筹码按照当时股东们买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应的价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图1—1 的样子:图1-1:一个简单的筹码分布模型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只股票在11 元价位上,投资者的筹码比较重一些,12 元至10 元次之,13 元以上筹码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说的股东A、B、C 以外,曾经还有一位投资者D,在9 元左右买过这只股票,后来又以11 元转卖给了股东A,于是 D 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9 元钱的历史交易怎么没有在这张筹码分布图上得到反映?”其实这个问题不
难讲清楚,大家注意到图上的筹码总共只有16 股,而这只股票的流通盘也是16 股,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 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随着交易的继续,筹码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因而筹码分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定随后发生了一个交易:股东B 把他的12 元价位建仓的 4 股股票卖掉了3 股,成交价是14 元,由股东D 承接,于是筹码
分布就成为了图1—2 的那个样子:图1—2:筹码在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事实上,筹码分布并不关心盘面中的筹码到底是属于股东A 的还是股东 B 的,上面的两张模拟图之所以标注股东的持股状态,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如果换成真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个公司的流通盘最少也有1000 万股,其价位分布是相当广阔的。图1—3 是一张真正的筹码分布图,它被放在K 线图的右边,在价位上它和K 线图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当大量的筹码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筹码分布看上去像一个侧置的山图案。这些山峰实际上是由一条条自右向左的线堆积而成,每个价位区间拥有一条代表持仓量的横线。持仓量越大则线越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齐的山峰状态,也就形成了筹码分布的形态。从图1—3 中可以看出,2000 年 5 月15 日的深宝安 A 有两个不同的建仓密集区。换句话说,在筹码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一个位于4 块多钱的价位附近,另一个位于 6 块多钱的价位区间。图1—3:深宝安 A 2000.05.15 日的筹码分布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投资者的帐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历史交易计算出来的近似值。假定筹码的抛出概率与浮动盈利及持股时间有关,可以在一定数量的投资体中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得这个抛出概率的函数,然后再根据这个抛出概率,认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筹码被冲销,并由现在的新筹码来代替。我们把问题说得再简单一点:根据相当多的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习惯,尤其就散户而言,在获利10至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对主力而言,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那么,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要大一些。这是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有时候出于计算量的考虑,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统计,这样会引发
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在“指南针”的CYQ 推出后,几乎所有的国内软件厂家都模仿了一个筹码分布图,有一些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有一些算法误差过大,建议这些软件厂商予以修改。这类不准确的算法是把历史成交,按时间加权,时间越久占筹码分布的比重越低,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像筹码分布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不能用的。因为各股的活跃程度差异很大,人为的确定历史筹码的挥发速度很难反映这个差异。由于涉及商业机密,“指南针”筹码分布的算法暂时还不能予以公开,这里也仅仅可以讲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还望广大读者朋友们见谅。2.筹码分布的基本形态为了研究的便利起见,我们需要对筹码分布的形态进行若干定义。这样做的好处是:将来谈论一只股票的筹码状态的时候,大家能有一个通用的共同语言。另外我们在本书的其后章节中,将用“CYQ”来代表“筹码分布”这四个汉字。一、CYQ 的密集与发散形态如果一只股票在某一个价位附近横盘了很长的时间,就会造成横盘区上方和下方的筹码向这个横盘区集中,甚至会形成在20左右的价格空间内,聚集了该只股票几乎所有的筹码,这种状态称之为CYQ 的密集状态。反之,如果一只股票的筹码分布在比较广阔的价格空间之内,我们就称其为CYQ 的发散状态。图2—1 是深保安A(0009)1999 年 5 月18 日的筹码分布状态,而这种筹码分布的情况就是筹码的发散状态。图2—1:CYQ 的发散状态在图2—1 的K 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数条横向标出的虚线,每条线左边有一个价位。这是一种坐标线,每两条水平线的价格差是10,这种坐标线也叫10等比坐标线。K 线图使用的坐标是对数坐标,使用这种坐标的好处是:我们在图上
看到的同样长的K 线,其涨幅也是同样的。从图上可以看到,筹码分布的范围覆盖了9个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 个涨停板,这是个非常宽广的价格空间。这种筹码的广泛分布,叫做筹码发散。筹码发散的市场含义是股价正处在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的之中。图2-1 同时还告诉大家,在股价的下跌过程中,投资者在不同的价位上被大面积桌危 钌畹奶桌闻瘫惶琢?9 个跌停板。当然这种状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些套牢盘割肉换股,接下来我们看图2—2,在经历了7 个多月的交易之后,深保安A(0009)筹码发生了向下的转移。图2—2:CYQ 的密集形态同样是深宝安A,此时高价位的筹码已经剩的不多了,而在低价位区形成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这个密集峰的宽度大约是25的价格空间。这样的CYQ 状态就叫筹码的密集。自然,这个密集峰的形成要依赖于上方套牢盘的不断割肉,从而将上方的筹码不断地换到下方。也许大家会提出一个问题:那些在8 元左右被套牢的投资者为什么肯在3、4 元的价位上抛出,CYQ 上所显示的筹码的大规模向下转移是否合理?换言之,它的转移有什么内在依据?事实上,虽然深宝安 A 在1999 年的下半年仅仅做了一个约40的温和上扬,到了1999 年的9 月,该股又重新调头向下,股价回落至1999 年 5 月初的水平,但是与此同时,沪、深股市正在展开着一轮巨大的行情,这轮行情就是大家熟悉的1999 年的“5.19”行情。这轮行情的龙头板块是网络股,其中不少网络股的涨幅在一倍以上。像东方明珠、广电股份等等。这样的市场背景对深宝安A 的持股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折磨,因为这只股票几乎没涨多少。而这种折磨使得一部分投资者放弃持有,寻求资金的转移腾挪。尤其是该股的套牢盘,更是试图通过追随龙头板块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1999 年9 月以后,“5.19”行情暂告一个段落,大盘风险开始显示出一定的杀伤力,而深宝
安 A 的走势由慢牛转为慢熊,这又促成了另一投资者的渚 率 钪站托纬闪宋颐窃谕贾锌吹降难 樱焊霉缮戏降奶桌闻桃丫 N藜噶恕?筹码的密集状态和发散状态,是CYQ 的两个最基本的形态,它们的市场含义是截然不同的。CYQ 的密集往往是一轮新的多空之战的前奏,而筹码的发散则是表明了战役的现在进行时。就好像一次大的战役之前,士兵们会在某一些地区高度集中,而当战役打响之后,这些士兵或会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或会向某个即定的目标袭击和冲锋,总之随着战线的拉开,筹码就呈现出发散的状态,而当一个城市被攻克之后,大举入城的士兵又会形成新的筹码密集。我们接着看深宝安A,图2—3 是深宝安 A 2000 年4 月18 日的CYQ 状态:图2-3:2000 年4 月18 日深宝安A 筹码向上发散我们已注意到,图2-3 深宝安 A 的股价已经比图2-2 时的上涨了8 个10。大家应该记得,图2-2 是该股筹码向下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说深宝安A 的众多套牢盘,不堪忍受这只股票的长期低迷,最终将大部分的套牢盘割在了4 元左右的价位上,但这些投资者万万没有想到,2000 年的上半年是风水轮流转——深宝安A 又成了一只大牛股。它的股价自4 元左右的密集区向上突破。随着股价的上涨,一部分低位筹码获利了结,筹码向高位转移。这种筹码发散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筹码向上发散”。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筹码的发散状态也是动态的,不可能永远维持,现在我们看到深宝安A 的筹码已经在一个新的位置上重新聚集。如图2—4:图2—4:深宝安 A 的筹码密集虽然我们举了深宝安 A 这只个股,来说明筹码的密集与发散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但这种筹码的转换活动却几乎发生在每一只个股之中。在每只个股筹码的每一次的“密集——发散——再密集”的循环完成之后,投
资者的财富也发生了一次转移。就像方才我们看到过的深宝安A,图2—2 低价位区的密集筹码,转移到了图2—4 的高价位区,这意味着市场中某些低位入场的投资者获得了一倍以上的利润。而在图2—4 高位建仓的筹码,其后的结局又如何呢?到本书截稿时(2001 年9 月)止,该股股价已向下破位,一个新的CYQ 向下发散过程正在展开,全部筹码悉数被套。二、筹码的低位密集我们继续探讨筹码的密集形态。如果筹码是在低价位区实现密集,我们就把它称之为筹码的低位密集,而如果筹码是在高价位区实现密集,它就应该被称之为筹码的高位密集。当然,这里的高和低是个相对的概念。股价的高位和低位并不是指股价的绝对值,几元钱的不一定是低,几十元钱的也并不一定是高。因此,筹码的低位密集,是指股价自某个价位深幅下跌之后,在相对的低价位区形成的新的集中。就如图2-2,这个低位密集的筹码来自于图2-1 中的各个相对高位的筹码。我们可以给筹码的低位密集做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义:当筹码自高位流向低位,并且在相对低位的狭窄价格空间实现聚集,就叫“筹码的低位密集”。当筹码形成低位密集之后,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换位:早先的高位套牢盘认赔出局。那么,到底是谁割肉离场了呢?图2-2 的低位密集区的平均价格约为4.20 元,而这些筹码大部分来自于早期在7.30 元附近的套牢盘,这些套牢盘承受了6 个10跌停板的损失。我们很难想象股市的投资机构,比如说券商、基金会在这么巨额的亏损上认赔离场。他们是市场上的投资主力,由于他们掌握足够多的资金,所以他们没有投降的必要,实际上这些割肉盘几乎都是散户所为。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结论,一旦CYQ 上发生低位密集,那么割肉的一方一定是散户。那么又是谁承接了这些割肉盘呢?令人遗憾的是,在解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发现又是散户落入了以往的操作窠臼。因为几乎所有的
低位密集的个股在股市中都缺乏吸引力,于是散户们想:这些股票长时间盘恒于某个价位区,肯定是没有消息面上的让人兴奋的题材,所以它连个上涨的迹象也没有。他们不看好这样的个股,不理睬这样的个股。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把CYQ 的低位密集现象理解为主力的缓慢吸筹。股市上除了散户就是庄家,散户和庄家的行为几乎总是相反的,散户们在割肉,庄家们就可能在进货。读者可能立刻会产生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在发现了CYQ 的低位密集之后跟进入场,那么就可能实现跟庄的目的。事情却没那么简单。主力的吸筹是个漫长的过程,当CYQ 进入低位密集时,主力未必掌握了足够的筹码,就是说主力需要在这些股票的低位密集区蛰伏很长时间,目的是为下一轮行情做准备。就象图2-2 的深宝安A,这个低位密集的过程发生于1999 年第三季度,而其股价开始大规模的上涨则是2000 年 3 月以后的事。很显然,如果有投资者在1999 年9 月份买入深宝安A,那就还要忍受近 6 个月的底部整理。对于一般的散户而言,这需要长远的目光和极大的耐心。因而,简单的买进低位密集并不是最佳的选择。那么,如果有投资者参透了低位密集的筹码性质,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买进呢?其实,低位密集个股最佳的买入条件只有两个:一是确认了主力的高度控盘;二是确认大盘的中级行情已经开始。其中的分析技术,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讲解。最后讨论低位的幅度问题。有一些股票的股价自高位密集区下跌了30左右再次形成密集,这种密集不叫低位密集,因为30的下跌太少,我们这里所讲的低位有一定标准,即筹码的转移最少要有6 个跌停板的空间。之所以这样定位低位密集,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筹码的低位密集寻潜力个股。没有足够深的跌幅,我们则不敢确认这些低位的筹码就是主力的吸筹。为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