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1.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卒谥文忠。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用原文回答。
  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写春天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 写夏天景的句子:佳木秀而繁阴。
  写秋天景的句子:风霜高洁。 写冬天景的句子:水落而石出。
  描写游山盛况,表现太守励精图治的句子: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写众宾归后的景象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出自本文的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醉;水落石出;觥筹交错。
  “醉翁”的由来是什么?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第一段中,与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哪两句话?有人认为,从全文看,“醉翁之意”并不仅仅“在乎山水之间”,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说理由。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这篇文章不仅在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的思想感情。“醉翁之意”是在“后天下之乐而乐”上,太守周围的人情事物无一不让他愉悦动情,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气有泽。在他所治理的滁州这一方水土,可谓政通人和,百姓和乐,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在与民同乐之中,作者乐百姓之乐流露在字里行间。
  4.第二自然段作者写了哪些风景?你的感受如何?(从内容方面为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评注。)
  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间朝暮四时无一不美,清晨,日驱之雾,怡红快绿顿现眼前,傍晚谷归山,让人遐想神弛。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难怪作者抒发:"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积极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
  因为本文描摹山水,抒写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沦表现,实质上,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抒发的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享乐折射出来的是作者治理滁州的政绩,是积极从政的结果,是“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
  6.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 ?
  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7.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有何深意?试简略分析一下。
  这是文章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太守在公务之余带着宾客,在山水美景中宴饮,曲折地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8.欧阳修面对艰难的国运,在逆境中还以精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千古名文,由此你对作者有怎样的评价?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①他在逆境中不但努力治理滁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且给我们留下了这篇宝贵的文化遗产,真可令人赞叹。 ②我从中学会了,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9.《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散文都是作者因倡导改革当时弊政而被贬官降职后的作品。请你说说它们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相同点是什么?有人说它们堪称两首异彩纷呈的.名曲,是散文艺苑中明艳绚丽的奇葩。请结合文章立意和艺术技巧等方面加以理解。(选取一点即可)
  ①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  ②结构技巧:《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呼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或  主题深度:《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10.“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1.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1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3.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看完让人下面有水的说说
  14.“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15.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16.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1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18.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9.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2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1.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22.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23.“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24.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