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题100
题及答案(精华版)
1.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成为新中国所提倡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同义词,学习雷锋运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2. 1964年l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3.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署名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
4.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报道。同日发表的人民日报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全国掀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
5. 1966年12月23日,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合成方法制成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这一杰出的科学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进程中又迈出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
6.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从此拉开。
7. 1975年7月1日,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电气化工程全部建成,全线通车。
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9.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及此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最重要的是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12.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
13.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14. 1956年4月,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5. 1956年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
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一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16. 1956年6月7日,我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由美国选手保持的最轻量级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打破世界纪录。
17.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汽车。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1956年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并装配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8.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19.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隆重举行。该桥全长1670余米,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
20. 1957年末至1958年初,在农村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的序幕。
21. 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村的管理相对薄弱,使农村改革具备了更广大的众基础和更有利的推广条件。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中国改革进程因而得以在农村首先突破。
2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队的统一经营与家庭的分户经营结合起来,把农民的切身利益同产量密切联系起来。随后几年时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
解决了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23.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9个单位,为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五讲四美”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中,中央总结了有些地方开展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活动经验,中国成立多少周年了2022
从1983年起,把“五讲四美”和“三热爱”统一起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24.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5.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6.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27. 1986年3月3日,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八六三计划”。《纲要》提出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中的十五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28. 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9.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0. 党的十三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在于,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行动纲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1.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