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小升初新生分班检测语文卷(六)(解析版)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考试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媚(mèi) 偏僻(pì) 侵袭(xí) 焉知非福(fú)
B.坚劲(jìng) 挪(nuó)移 褐(hè) 见微知著(zhuó)
C.汤匙(shi) 挽(wǎn)回 栅(zhà)栏 赤裸裸(luo)
D.依偎(wèi) 花蕊(ruǐ) 幼稚中国成立多少周年了2022(zhì) 含情脉脉(mài)
【答案】A
【解析】A答案:完全正确;B答案:“见微知著”的“著”读音应为zhù;C答案:“汤匙”的“匙”读音应为chí;“赤裸裸”的“裸”读音应为luǒ;D答案:“含情脉脉”的“脉”读音应为mò。
所以选A答案。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籁之音 行云流水 笔走龙蛇 翻箱倒柜
B.高山流水 轻歌曼舞 画龙点睛 别出心栽
C.余音绕梁 巧夺天功 妙笔生花 焦躁不安
D.黄钟大吕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精兵减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错误的更正如下:B 别出心栽 —— 别出心裁;C 巧夺天功 ——巧夺天工;D 精兵减政 —— 精兵简政。
3.按要求填空。(5分)
(1)“霉”的音节是 , 结构,部首是 。写出和“霉”字部首相同的三个字:
、 、 。
【答案】(1)méi 上下 雨 雷 霜 雹
【解析】“霉”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是上下结构,其中上半部分“雨”是它的部首。以“雨”作部首的字多与天气变化有关。
(2)“梧”字共 画,第六画是 ,去掉“木”字旁,添上一个新偏旁,可以组成 字。用这个字组成两个词是: 、 。
【答案】(2)11 撇 语 语文 语言
【解析】考查汉字的笔画,一定要养成按笔顺写字的好习惯。加新偏旁组字的时候,可以从最基本的偏旁尝试着进行添加。
4.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严格 严肃 严厉 严重
(1)父亲( )地批评我:在事实面前不应该再说谎。
吩咐 嘱咐 嘱托 叮嘱
(2)奶奶一再( )小红路上要小心。
【答案】(1)严厉 (2)嘱咐
【解析】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严厉”的意思是严肃而厉害,一般指做错事情后给予的厉害、高层度的批评。“嘱咐”的意思是吩咐、叮嘱,与前边的“一再”搭配恰当,而“叮嘱”的意思是经常的,再三嘱咐,与“一再”重复了。
5.下列新年习俗与寓意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吃年糕——福气临门 B.吃八宝粥——吉祥如意 C.吃饺子——交上好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习俗与寓意的搭配。A项习俗与寓意搭配不当。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的故乡就是昆明玉溪人。
B.语文老师经常叮嘱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要胡编乱造。
C.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云南人才辈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聂耳的故乡就是昆明玉溪人。”重复啰唆,去掉“的故乡”或者“人”。C项:“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二、古诗文积累及文学文化常识。(12分)
7.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采薇》选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作家丹尼尔·笛福。
C.《草船借箭》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本题中说法有误的是C项,《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8.从下面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对联,写在横线上。(3分)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
(五味调和百味香 学海无涯苦作舟 何必再问杏花村 不惜架上药生尘)
【答案】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歇后语的积累以及对对联知识的了解。
9.补充句子。(6分)
(1) ,一片冰心在玉壶。
(2)守信是一项财宝, 。
(3)中国古时候有个叫司马迁的说过: , , 。
(4) ,天下物无全美。
【答案】(1)洛阳亲友如相问 (2)不应该随意虚掷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甘瓜苦蒂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积累。注意别写错别字。
三、实践运用。(6分)
10.毕业联欢会上,你将如何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请你分别给学校、老师、同学写一则毕业赠言,送上自己的真情与祝福。
学校:
老师:
同学:
【答案】合情合理,语句能体现出真情实感即可。
【解析】学生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赠言要主题健康,张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赠言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根据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特长写出因人而宜的赠言。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3分)
(一) (12分)
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从老花眼鏡上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递给维维。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她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lǚ)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
路路扬起脸笑了,脸红得像一朵花。
11.给短文加上适当的题目 (2分)
【答案】借钉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题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楚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事件,关键词是什么。其次,掌握拟题方法。可以用叙事线索、用典型的情节或场景、用主旨句做文章的标题。此题可以把文章的中心事件“借钉锤”作为文章的题目。
12.写出文章的两个比喻句。(2分)
(1)
(2)
【答案】(1)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脸红得像块红布。 (2)路路扬起脸笑了,脸红得像一朵花。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和辨别能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摘抄比喻句可以通过寻比喻词(像、好像)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13.用“ ”画出路路借钉锤的句子。路路没有借到钉锤,是因为什么呢?(2分)
【答案】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从路路的动作到语言都表现得很无礼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由“路路想起了传达室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可知下文写的是路路借钉锤的内容。路路没有借到钉锤原因是他不懂得礼貌,从“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可以看出他不懂得敲门这一基本的礼貌,从“喂”可以看出不懂得对人要有表示尊重的称呼。
14.文章写路路三次脸红时的不同神情,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的不同含义。
(1)“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是说 。(2分)
(2)“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是说 。(2分)
(3)“路路扬起脸笑了,脸红得像一朵花。”是说 。(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第(1)句“脸憋得通红”因为没借到钉锤羞愧,第(2)句“脸红得像块红布”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第(3)句“脸红得像一朵花”是因为受到了表扬而害羞。
【答案】(1)为没能借到钉锤羞愧得红了脸。(2)被陈爷爷的一看,再加上听到看到维维的表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脸红。(3)听到陈爷爷的表扬,为自己成为有礼貌的孩子而高兴,因而脸红。
(二)勇者无畏!仁者无敌!(21分)
当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最早的一支国际救援队,到达班达亚齐总医院时,救援队员们不禁为眼前的惨景所震惊。这个以前当地最大的医院,如今已淹没在黑乎乎的泥浆中。由于印尼海啸造成重大伤亡,大量的伤员急需救治,因此全力清除淤泥,迅速恢复医院功能并开
展工作,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最紧迫的任务。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人员身穿橘红的服装,在医院到处都是迷彩服的满眼绿中,格外引人注目。这“中国橘红”娴熟的技艺,不怕吃苦的精神,得到患者和国际同行的肯定和赞许。在医院的走廊上,当记者询问中国医生在哪个病区时,被问的人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但当记者改问,穿着橘红工作服的人在哪里时,他们都纷纷给记者指出方向。来自中国的橘红,如今正在成为重灾区班达亚齐病人的一抹温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