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智慧】从“五福”看中医养生之道
平安夜短句【健康智慧】从“五福”看中医养⽣之道
引⼦
编者按《尚书》⽈“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为“五福”,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五福”的呢?
《尚书.洪范.九畴》中说“福有五种,⼀⽈寿、⼆⽈富、三⽈康宁、四⽈攸好德、五⽈考终命”⼈⽣有这五福,⾃然会吉祥、幸福、美满。
《尚书》在提出五福的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有六不幸(即:⼀早亡,⼆多病,三多忧,四贫穷,五丑恶,六愚懦),其中长寿被列为五福之⾸,⽽早死被列为⼈⽣的第⼀不幸。
“五福”从何⽽来?活了⼀百多岁的唐代⼤医药家、养⽣学家孙思邈做过精辟论述,他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他认为⼈在⽣活中的福、祸、善、恶都是⼈⾃为之。⿁神盖不能为⼈之祸,也不能致⼈之福。
他以独特⽽深刻的见解,站在唯物主义⽴场上。从社会学、伦理道德学上做了最简炼、最精辟的论述,并明确指出⼈⽣之福是靠修养⽽获得的。
01
中医的⾓度来说寿
孙思邈在《卫⽓歌》中说:“天地之间⼈为贵,头象天穹⾜象地。⽗母遗体宜保之,箕裘五福寿为最。”这段话是孙⽒在向我们揭⽰,宇宙天地之间,最宝贵的是⼈的⽣命。
双脚并起来如地之⽅⼤,应当担负起繁衍⽣命的⼤任,做⼀名上不愧天,下不愧地的⼈。⼈的⾝体是⽗母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保重。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箕裘”是指继承先⼈的事业。这⾥,⼤医孙思邈对⼈⽣的宝贵,⽣命的价值和珍惜健康的重要性,做了最简要的概括。
在经济⾼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许多⼈奉“⼈⽣创造财富,财富改变⼈⽣”为圭臬,往往不惜⼀切⼿段去谋取财富,这样往往透⽀了⾃⼰的健康,于是就有了“前半辈⼦拿命换钱,后半辈⼦拿钱换命”的王均瑶式⼈⽣悲剧。
须知,健康是钱买不回来的,失去了健康,就会失去⼀切,有命挣钱,⽆命享⽤,没有⽣命⼀切皆⽆,拥有健康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02
中医的⾓度说富
在孔⼦的观念中:“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富与贵是⼈⼈的欲望,不⽤正当的⽅法⽽得到,君⼦不享受;贫穷和下贱,是⼈⼈都厌恶的,不⽤正当的⽅法摆脱它,君⼦不摆脱。
孔⼦还有⼀句名⾔:“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遵⽣⼋笺》载茂季伟诗“欺诳得钱君莫羡,得了却是输他便。来往报应甚分明,只是换头不识⾯。”
⼼术不正的⼈,往往抑郁寡欢,精神常处于紧张、忧愁、不安、恐惧的状态,平时表现出功能性⼼跳加快,⾎压不稳,⾎糖升⾼,易惊多汗等症状,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免疫低下,⼼脑⾎管性疾病等。
⾎糖升⾼,易惊多汗等症状,还容易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免疫低下,⼼脑⾎管性疾病等。
这种⼈尝不到因富⽽福的滋味,难以安⼼享受⽣活。近代史上“洪宪皇帝”袁世凯,他天天服⿅茸精,喝⼈参汤,吃两个奶妈的奶,但权谋机诈,作恶多端,忧恐交加,57岁便命归黄泉。
现正这样浮躁的社会,能够安贫乐道,知⾜常乐的⼈⾮常难得。常⾔道“我不如⼈千千万,⼈不如我万万千”。要权衡⾃⼰,⾯对现实,不能离开了本⼈的能⼒和客观实际。
要知⼰,知⾜,知命。“平时修得随缘性,粗茶淡饭也知⾜”。精神上的富有⽐物质更为重要。
空调漏氟03
中医的⾓度说康宁
俗话说,⽆病⽆灾便是福,康宁常与福为伴。《理虚元鉴》就提出在⽣活中做到“六节”-- 节嗜欲、节烦恼、节愤怒、节⾟勤、节思虑、节悲哀,有利于康宁平安。
书中说:“在荡⽽不收者,宜节嗜欲以养精;在滞⽽不化者,宜节烦恼以养神;在激⽽不平者,宜节愤怒以养肝;在躁⽽不静者,宜节⾟勤以养⼒;在琐屑⽽不坦夷者,宜节思虑以养⼼;在慈悲⽽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这六节对于康宁⾄关重要。
知法、遵法,也是康宁的重要内容。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匮要略》中说:“更能⽆犯王法。”他将遵守国法,作为康宁⽆疾的重要内容。
每个⼈都应该遵守国家法令,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是社会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是⼈民健康的需要,如果不遵守国法,违反了国法,那将对⼈的健康产⽣消极影响,不仅使⾝体受到伤害。92号汽油涨价最新消息
犯罪者也会受到强烈的情绪反应,其⼼灵往往受到了很⼤的打击和伤害,对家庭及其家⼈、朋友,也都带来伤害,因此康宁与幸福不可忘记国法。
04
中医的⾓度说“好德”
五福中的德与健康养⽣的关系也⾮常密切。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要⽅·养性序》中说:“德⾏不克,纵服⽟液⾦丹,未能延寿”。
德⾏对⼈的⼼理和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个有⾼尚道德的⼈,就会以国家和⼈民利益为重,以奉献为荣,以助⼈为乐,他就不会去⽄⽄计较个⼈的得失⽽整天愁肠百结。孔⼦云:“君⼦坦荡荡。⼩⼈常戚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道德修养的⼈,不⼲那些损⼈利⼰的事,不贪不义之财,不做伤天害理的勾当,这种⼈⼼神安宁,⼼安理得,他们吃饭⾹甜,睡觉安稳,胸怀坦荡。⽣活在舒⼼如意的⽓氛中,其乐融融,对内⼼环境是⼀个良好刺激。中医学家认为,修养道德与脏腑阴阳协调具有内在的联系。十二生肖歇后语>叶黄素的作用
《黄帝内经太素》中说:“修⾝为德,则阴阳⽓和。”《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所以能度百岁⽽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也。”孔⼦明确告诫⼈们:“仁者寿”、“⼤德必得其寿”。讲的也是福与德的关系。
05
从中医的⾓度说“考终命”
考终命即⽼寿善终的意思,《礼记》中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所不顺者谓之备。”⽼寿善终常是福的体现。岁⽉⽆尽,⽣命有终,⼈活百岁不免⼀死,古今中外皆然。步⼊垂⽼之秋,要正视死亡的必然。
⽼寿善终其意有三:
⼀、⾯对死亡要有坦然态度,不会被来临的死神所恐惧、所困忧。⽆论对谁来说,⽣死都是⼀个关⼝,能将⽣死置之度外,可算进⼊⼈⽣的⼤境界。
宇宙万物,皆有始有终,⼈也是如此。未知⽣焉知死,未知死⼜焉知⽣,没有⽣死就不成⼈⽣。正如普希⾦所⾔“⽼年就是回到孩提时代,死亡就是回到出⽣”。
⼆、⽆疾⽽终,没有慢性病的折磨和痛苦。平时,要明养⽣之道,懂健⾝之法,知调养之术,要善于珍惜⽣命,重视保健。增强体质能延长⽣命,免受疾病之苦。做到“康⽽寿”,享有应有的寿限。
三、终⽣⽆憾事。⼈活在世上,要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黎民百姓。即使离开,⼈⽣也⽆遗憾之事,这是⽼寿善终的重要⽅⾯。
⼈⽣要含笑⽽来,含笑⽽去。把鲜花撒在路上,把歌声留在途中。这才是⽼寿善终,福者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