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2、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热气球的歌词
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某一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中国商标注册要求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
1、掌握同类乐器的音上的不同,各有什么感情彩。
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制作;
2、教学音响CD;
aug a3中 国 民 族 乐 器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中秋节快乐的祝福语 | 投资公司名字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说明 | |
导入 | 阅兵多长时间 回顾以前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内容。提问你所见过的民族乐器? | 思考问题: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国民族乐器? | 初步感受民族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
民族乐器的发展及分类 | 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发现击掌、跺脚、运用劳动中的生产工具可以敲打节奏,发出声音,于是人们便用自制的乐器表达他们的思想与情绪,这便是最初的民族器乐。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不同的时代各种材料制作的乐器也先后产生了。到今天,我国所记载的乐器就有一千多种,真可算是“吹、拉、弹、打”样样具备。 | 向学生展示收集到各种民族乐器; 重点介绍八音:金木石土丝竹匏革。 | 老师讲解之后,方便学生更好地思考。以及对于民族乐器的了解。 | 通过教师讲解民族乐器的发展和分类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再通过直观感受、听辩来感受和了解民族器乐的风格。 | |
创作与活动 | 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民族乐器不同的品质 | 播放相应音乐 | 学生哼唱模仿、写作、唱歌等等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音乐的表现力。 | |
小结 |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 师生交流感受 | |||
教案说明:
一、教学内容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了解多种民族乐器、欣赏民族器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器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带给人的欢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二、教学策略
“在动中学,乐中学”
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显而易见活生生的实例去剖析民族乐器,以便于更好地和同学们产生共鸣。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帮助同学们改变民族乐器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创作与活动中,学生发挥想象了解到一系列民族乐器独有的气质,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民族乐器的品质,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而且升华了课堂的意义。
“以情感为主线”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在职高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因此,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教师通过示奏,以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然后,再让学生学习特有民族乐器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