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HUANGZHONGDALV 黄钟大吕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 刘 黎 沈阳音乐学院
〔摘 要〕“新民乐”一词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理念,民乐向新民
乐发展是艺术进步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传统曲目的新编,还是新作品的创新演
奏技巧改进,以及多样化的表演风格,都不能盲目求新、生堆硬砌、浮夸表演,
在其发展的轨道上要根据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市场理性需求,进行长时间磨合,
用新民乐理念传承,弘扬民乐文化,是中国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新民乐;龚锣新艺术团;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音乐文化的欣赏和理解也在不断提升,如何发扬和创新,给民族音乐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一直以来都是业内人士努力奋斗的目标。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中国各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拥有各自地域风格特点和音乐文化价值的自然属性,并且具备各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正是他们的发展进步才能使中国民族音乐可以百花齐放、沿袭传承于一代代世人。
所以在当今时代社会多种音乐元素潮流的冲击影响下必然需要保留民族音乐中真、善、美的音乐风格,这才是中国民族音乐固有的音乐魅力所在。
一、新民乐的源起
新民乐旨在新挖掘、新改变、新创作、新结合、新理念等传统音乐形式之外的,融合现代人创作意识思维和现代演绎技法;同时又能与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有着血脉相通的表达形式,其音乐元素不仅是传统的民族器乐,还包括民族声乐甚至民间戏曲曲艺、地方音乐剧种等。2000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开播了一档新栏目:新民乐。由此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为迎合市场经济效应和受众体的喜爱,创建了很多新式民乐组合,以“女子十二乐坊”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民乐团体在国内外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反响,他们自我定位将中国民族乐器组合与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有机结合的流行艺术团体。随之各种类型演出、比赛及电视栏目(如最近流行的《国乐大典》)的兴起,都从中彰显了演奏者、创作人的才气和新意。这些组合表演手段大胆新颖,从组合编制上可以有纯民乐、民乐与少数民族特乐器的结合、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组编、与流行音乐、电声乐队配器等演奏形式,又包括舞美、道具、服饰及电声背景音乐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效果都从一定程度上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新民乐的盛行让我们也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他带给中国民族音乐的改变或是影响意义又有哪些呢?
二、新民乐理念下发展的中国民族音乐
(一)新民乐演奏理念与表现形式的结合寒食的意思古诗翻译
笔者最近关注了近年开播的中国经典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有很多新式民乐组合参
33
形容人物外貌的成语
HUANGZHONGDALV 黄钟大吕
激效应。例如我在上课和学生们交流得知他们普遍认为演奏传统乐曲比较枯燥无味,练习过程中苦恼于不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人文思想,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表达作品的音乐语境。“音乐来源于生活”,因为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过去生活的辛酸痛楚,又不能够潜心研究作品的底蕴内涵,导致越拒绝越排斥。所以老师肩负着责任使命,帮助学生疏导作品脉络,讲解分析,认清民族音乐的发展轨迹,并不是摒弃传统而盲目纳入新的音乐语汇,有时需要借用迁移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跨越时空的隔阂去感悟经历时代的音乐变革,达到人琴合一的理想境界。
第二,鼓励作曲家多创作民乐作品。民乐之所以发展甚缓,归结于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民乐精神特的作品不是特别多产。一方面听众似乎并不擅于品鉴传统作品的雅韵和演奏的单一形式,另一方面对于过度炫技—尤其演奏者或许受到技术限制不能完整地呈现作品时,观众也没有耐性探究作曲者编写高超技术背后所赋予的音乐寓意。而为了迎合舞台视觉效果,新民乐曲调大多易于流传,演奏员可塑性极强,肢体表演形式大胆浮夸甚至假奏,一经闯入公众的视野,就认同这是发展中的民乐品貌,实则不然。在这里笔者并不是武断评价新民乐的弊端,但这种趋势可能会碍于民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民乐不能是一直停留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夹缝中生存,我们需要作曲家的倾力支持,热衷民乐创作,寻民族音乐风格及腔韵特点,谱写出更多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日本菜
挂职副县长工作总结第三,我们要爱护珍惜民乐瑰宝。当今时代的利益化日趋明显,人们不甘于等待春华秋实,凡事容易急于求成,诱惑也随处可见。譬如当下流行的网络直播,有些人的初衷是通过网络平台而积极正面地推崇宣扬民乐,让大家更熟悉民族乐器的音并因此喜爱国乐。但是部分人们迫于现实生活压力而为了博取更丰厚的利润,通常是敷衍弹奏,插科打诨。网络自媒体的资源优势需要人为多方面的维护与支持,但类似这种新民乐的传播方式将误导大众对于民乐的审美趋向,他们消极对待的态度使民乐没有受到原本的尊重,没有正视、运用有效的传播渠道渲染弘扬民乐文化,尤其有些是专业音乐院校学生,作为教师痛心疾首,我认为此种现象应给予正确引导。
任何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一定会有其独立的文化,文化传统产生的凝聚力,使一个民族能够独立存在并生生不息。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久远的历史,是人类音乐文化中重要的一脉,保存和发展这样的音乐文化,是今天最合乎时代潮流的行为,是时代发展的真正需求。
民族音乐要提高传播影响力和音乐生命力,就要积极踊跃地涌入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就当今民族音乐的发展体系而言尚不完善,并不像西方乐器拥有属于自己一套专业的系统构架。民族音乐的传承需要民乐人共同搭建桥梁维系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纽带,传承不能止于一成不变,需要保护、创新、总结,建立属于具有中国特的民族音乐。
离合器(责任编辑:鲁冰倩)
参考文献:
[1]刘金祥.浅议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可融合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10)
[2]黄永勤.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新民乐在大众文化中的发展途径[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纪念英烈的留言[3]周瑞,龚琳娜,老锣“中国新艺术音乐”艺术特征探究 [J]. 陕西师范大学. 2017(5).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民族音乐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研究》(编号16YBS05)研究成果。
3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