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汇总了两会关于碳中和的提案,发现了以下热点
我们汇总了两会关于碳中和的提案,发现了以下热点
聚焦两会·双碳热点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次被写⼊中国政府⼯作报告,中国这个世界上最⼤的发展中国家直⾯“以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的挑战;第⼀年“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路线逐渐明晰。
在今年地⽅两会公布的
各省级政府⼯作报告中
碳达峰、碳中和依然是个⾼频热词
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委员
将关注哪些涉及的热点问题?
尽快出台碳排放权
交易管理暂⾏条例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法层级与⽇前,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建议,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
效⼒,加强碳市场配额制度研究。
南存辉介绍,当前全国碳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仅纳⼊了发电⾏业重点排放单位,交易⽬的同向,风险偏好相似,且具有很强的⾏业同⼀性。
完善的碳排放监测核查体系(MRV体系)是碳市场扩围的先决条件,但我国MRV体系并不完善,报告
与核查制度建⽴时间短,还需要进⼀步落实。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提升碳交易市场⽴法层级与效⼒。加强碳市场配额制度研究,合理评估南存辉建议,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
现有配额发放制度的松紧尺度,在考虑企业履约、减排成本的前提下,适时收紧免费额度,引⼊配额拍卖制度。
有序扩⼤全国碳市场交易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将⽯化、钢铁、建材等⾼耗能⾏业纳⼊交易主体以改善市场活跃度。
同时,通过⾦融创新盘活存量碳资产,适时增加碳期权、碳期货、碳债券等碳⾦融衍⽣品,逐步完善⾦融服务。
建议将碳排放额度
作为房地产政策⼯具
建议将碳排放额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今年带来了多项提案,其中⼀项建议将碳排放额度作为“房住不炒”政策⼯具
政策⼯具。
钟茂初提出,⾸先,从最终消费需求的⾓度,确⽴住房领域整体的碳排放总量额度。这⼀碳排放额度,均摊到各个城市的所有居民,得出各城市每⼀居民的住房碳排放配额(可简称为“住房碳票”)。
由此可拓展“房住不炒”的政策思路,将⾏政性的限购⼿段,转化为更为公平合理的“住房碳票”配额来达成相应的限购⽬标。“住房碳票”总额度,既限定了住房领域的碳排放⽬标,⼜限定了住房供需总量,可起到“双碳”政策与“房住不炒”政策的联动作⽤。
凡是意图购买住房的消费者,均需事先获得⾜额的“住房碳票”。以“住房碳票”作为“房住不炒”机制,可以对居民拥有住房套数、
住房⾯积、选择绿⾊低碳建筑、租购选择、职住距离选择等⽅⾯,起到有效的调节作⽤。
居民之间,在均等获得“住房碳票”的情形下,可对“住房碳票”进⾏借贷、交易、转让。由此也体现了购房者与不购房者之间、不同住房需求偏好者之间的公平性,将各种规避限购⼿段转化为正式途径的市场交易⽅式。
以“消费碳排放额度”作为“房住不炒”的政策⼯具后,即可取消各种“限购”“限贷”等⾮市场化的政策⼿段。
钟茂初还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时,可同步探索“住房碳票”交易市场的建设,进⾏市场交易试点。
由此,可将⾏政性限购⼿段,转化为市场化调控⼿段,在制度创新⽅⾯也有其积极意义。试点取得成效后,可以进⼀步推⼴到其他⼤宗消费品领域,进⽽推⼴到多数消费品领域,为全⾯“形成绿⾊⽣活⽅式”探索有效路径。
建议加快碳市场⽴法
加强碳核算碳交易⼈才培训
《关于进⼀步完善全国碳市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席执⾏官张懿宸拟提交《关于进⼀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提案》,建议加快碳市场相关⽴法⼯作,逐步引⼊更多市场参与主体,成⽴类似证监会、银保监会功能的“碳监会”或类建设的提案》
似监管机构。
同时加强与⼤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各个碳相关⾏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队伍建设和⼈才培训。
为进⼀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在这些明确将会落地的举措之外,张懿宸建议:
1
加快碳市场相关⽴法⼯作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当前,管理碳市场的主要⽂件仍为⽣态环境部于2020年12⽉以部门规章形式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草案修改稿)》,并已列⼊国务院2021年度⽴法⼯作⽣态环境部于2021年3⽉30⽇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条例(草案修改稿)》
计划。建议加快推进该条例⽴法进程,并考虑后续进⾏更⾼级别法律的⽴法⼯作,以明确碳中和相关⼯作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并指导碳市场、碳交易等⼯作的开展。
2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提升监管的专业能⼒
监管是⼀个⾏业成熟的标志。⽬前碳市场由⽣态环境部负责进⾏监管,考虑到碳市场⼜具备明显的⾦融和市场属性,⽣态环境部表⽰,“将加强与中国⼈民银⾏、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相关⾦融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建⽴分⼯明确,协同推进的碳市场监管⼯作机制,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建议由⽣态环境部联合多部委,成⽴类似证监会、银保监会功能的“碳监会”或类似监管机构,明确授权其作为监管主体进⾏碳市场相关领域的监管和业务指导。同时,建议⽣态环境部通过补充专业⼈⼿,及与专业机构合作等⽅式,加强碳监管的专业⼈才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
3
是逐步引⼊更多市场参与主体
当前,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仅允许电⼒⾏业的2225家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市场活跃度较低。
建议参考欧盟等成熟碳市场,引⼊⾦融机构等其他有参与意愿的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并开发运⽤碳期货等⾦融衍⽣品,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同时完善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4
是推动服务机构专业化发展
⽬前市场上碳相关服务和咨询机构数量众多、鱼龙混杂、专业⽔准不⼀,甚⾄发⽣了个别碳咨询机构协助排放企业进⾏碳排放量的恶劣案例。
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碳服务和咨询机构的管理,从根本上改变碳服务⾏业进⼊门槛低、服务机构专业⽔平良莠不齐的现状,⽐如可在部分⾏业环节(如碳交易、碳资管等)进⾏牌照化管理,制定明确标准,并对持牌机构予以专业⽀持和辅导,同时加强⾏业⾃律和信⽤管理,从⽽引导碳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5
是加快培养专业化⼈才
由于碳市场的蓬勃发展,有⼤量⼈才近⼏年进⼊了碳相关的⾏业,把碳市场、碳减排⼯作作为⼈⽣事业。
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碳从业⼈员业务⽔平和专业能⼒参差不齐的问题。
建议⾏业主管部门制定⼈才发展规划,加强与⼤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各个碳相关⾏业加强碳核算、碳交易、碳数据管理等专业领域的队伍建设和⼈才培训⼯作,并加强上述领域的专业化认证,从⽽培养出⼀批优秀的碳市场专业⼈才。
建⽴统⼀碳排放
标准计量体系
在⼴东省⼗三届⼈⼤五次会议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议词。不少深圳团的省⼈⼤代表建⾔,呼吁⼴东率先建⽴统⼀规范的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等。
“⽬前,在国家层⾯尚未建⽴统⼀的碳排放标准计量、核算体系,各地⽆规范统⼀测算碳排放的‘尺⼦’。”省⼈⼤代表、市委军民融合办主任罗育德建议,⼴东应率先建⽴统⼀规范的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
建⽴统⼀规范的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罗育德表⽰,⽬前各地在能源计量和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没有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同时在数据收集⽅⾯现代化技术的应⽤较少,整体上智能化和⾃动化⽔平偏低,制约了⼴东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作开展。
“建⽴全省统⼀的碳排放标准计量体系意义重⼤。”罗育德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科学编制碳达峰实施⽅案,精准摸清区域碳排放底数,从⽽合理制定碳排放控制⽬标,同时也有利于探索碳市场国内外合作创新,积极融⼊国际碳交易市场。
加强碳中和领域
学科建设和⼈才培养
今年两会,致公党中央向全国政协⼗三届五次会议递交提案,就加强碳中和领域学科建设和⼈才培养提出建议。
提案指出,⽬前我国⾼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碳中和学科建设,各地⼤⼒扶持科研“育苗”等基础研究,政府部门出台创新科技新政引导企业、⾼校、科研院所持续合作,形成了技术研发、⽰范应⽤和产学研联动机制。
但同时,我国碳中和领域学科建设和⼈才培养⽅⾯存在⼀些问题,包括:
⾼校碳中和相关领域的学科结构单⼀,学科建设仍需建⽴完善的统筹体系;
不同地区科教资源分布不均,科学研究投⼊⼒度仍需进⼀步加⼤;
国内“双碳”达标⼈才供给不⾜,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才价值评估和利益分配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型⼈才缺乏有效产学研引导等。
为此,该提案建议,建设完善的学科交叉统筹体系,建⽴新型学科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布局全国碳中和教育资源分布,加快培养低碳领域的紧缺⼈才;
深层次推进碳中和先进理论知识、技术资源共享,培养符合碳中和⽬标的⾼层次复合创新型⼈才;
加强低碳⾏业专业⼈才的培养与引进,巩固基础研究⼈才队伍建设;
改进和完善“双碳”达标⼈才扶持制度,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建议适时制定
碳排放权交易法
3⽉1⽇,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事务所⾸席执⾏合伙⼈吕红兵在接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今年两会将建议加快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
他认为,我国应进⼀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架构,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建设,适时制定碳排放权交易法。
1
是应依法建⽴国家统⼀监管下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架构
⼀⽅⾯应规范形成统⼀的交易和登记结算场所。另⼀⽅⾯,应依法确⽴国家统⼀监管主体。
2
是应依法完善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制度,
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前提
3
是应依法确认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
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
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尚不明确是我国碳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中的⼀⼤掣肘,应将其界定为证券类资产。
4
是应加强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保障。
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应⾄少明确政府(管理者)和企业(排放者)两类主体的义务。
5
是应关注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化问题
设计与国际接轨、打通国内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制度,这是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内容。
加快绿⾊低碳科技⾰命
推动更多⾏业主体纳⼊碳交易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合伙⼈沈南鹏在关于“双碳”的提案中,他建议要加快绿⾊低碳科技⾰命,必须强化应⽤基础研究和加快先进适⽤技术研发,进⼀步推进绿⾊能源、绿⾊⼯业、绿⾊消费等各个环节的重⼤战略技术研发储备。
1
⾯向碳中和需求准科学问题切⼊,
增设专项加强基础前沿探索
1)健全基础研究任务征集机制,地⽅政府组织产学研共同研判前沿技术⽅向,形成符合属地产业⽬标
的科学问题库;
2)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基础上增设⼦专项,⽀持⾯向⼯业应⽤的⾸发场景、⽰范推⼴、流程再造、共性⽀撑等技术突破;3)碳中和课题⽴项和结题中将ESG理念作为重要考量标准,引导研究成果关注环境社会影响。
2
完善碳中和技术投⼊各级保障,
全国两会召开时间2022和结束时间夯实低碳技术创新资⾦基础
1)加快国家低碳转型基⾦成⽴,以母基⾦形式为主带动更多市场化机构参与,撬动社会资⾦投向清洁低碳能源各环节的关键技术研究领域;
2)结合产业禀赋各级政府设⽴碳中和技术创新引导基⾦,通过政府绿⾊投资信⽤担保等⽅式,吸引多元化资⾦投资低碳项⽬;
3)⿎励有条件的重点企业与政府共同设⽴科技计划,联合出资资助关键技术⼯程化验证、户外可靠性等产业界关注的应⽤研究。
3
畅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通道,
以市场应⽤带动技术研发加速
1)扩⼤可再⽣能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促进绿电应发尽发,带动前端清洁电⼒技术应⽤扩⼤;
2)加强柔性输变电和多场景储能标准制定完善,增强同现⾏电⼒系统适配性,以标准统⼀促进技术规范和推⼴应⽤;
3)⽀持⼯业化关键脱碳技术的中试项⽬,优化对企业设⽴中试项⽬的审评审批;
4)推动更多⾏业主体纳⼊碳交易体系,⽀持各地碳交易所在配额分配、履约、企业所持配额结转等⽅⾯逐步做好与全国碳市场的规则统⼀和低成本衔接。
腾讯碳中和加速器⾸期
专属报名通道
⬇  扫描长图⼆维码直达报名通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