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信阳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一(含答案)225032
2022年河南信阳某校历史中考模拟卷一试卷
考试总分: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1 分,共计20分)
1. 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可能是冒牌的”。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
A.他没给小明切脉
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
C.他没有问小明吃了什么东西
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2. “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厌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中的“战败”指中国在
哪场战争失败()
A.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 中山装衣袖上的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体现“平均地权”的()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4.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途牛旅游进行“红旅游”的网站推介活动。如果你是此次活动的策划人,你会对下列旅游项目按相关事件的时间顺序进行怎样的排序呢?()
①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②红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③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④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5.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此事变的发动者是(  )
A.张自忠和李宗仁
B.张学良和杨虎城
C.左权和彭德怀
D.赵登禹和杨靖宇
6. 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如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关于其共同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土地所有权
D.改变了经营方式
7.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面图示中哪一事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B.B
C.C
D.D
8.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这是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为此做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是()
A.邓稼先
B.雷锋
C.焦裕禄
D.王进喜
9. 下图反映的史实()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
B.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10.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香港回归问题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最能说明的道理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是香港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
B.英国不愿意在香港问题上得罪中国
C.中国人民在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会妥协
D.英国已经丧失了其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1. 1980年和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2.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个国家?()
A.英国
B.意大利
C.美国
D.中国
13. 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查士丁尼法典》
全国两会召开时间2022和结束时间D.《汉谟拉比法典》
14.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转入工业生产;然后,相当多的劳动力又因机器的使用而从直接生产中被排挤出来,为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由这段材料可以推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A.从事农业的就业人数急剧增加
B.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逐步上升
C.机器的使用必然引发经济危机
D.就业人数变化必然加剧贫富分化
15. 世纪以来,试图改变社会不平等、实行共产主义的改革方案被一些人提出来并进行了尝试。其中,世纪四十年代为实施这一方案所作的努力是(  )
A.发表《物种起源》
B.掀起宪章运动
C.创立马克思主义
D.建立工人政权
16.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这段文字描述的是该国哪段历史(      )
A.大化改新
B.参加一战
C.明治维新
D.文明开化
17. 最近几年兴起了“流行语”排行榜。如果1933年美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下列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民族独立
B.以工代赈
C.维护统一
D.分权制衡
18. 国际会议往往成为大国利益角逐的特殊战场。巴黎和会、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包括(        )
①都彻底解决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②都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③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
④都由少数国家操纵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 百转千回后,2020年1月底英国正式脱离欧盟,与美俄等国一样,成为欧盟的第三方国家,英欧关系正式进入后“脱欧”时代。英国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双方关系的改变将逐渐影响到全球大国关系。这表明(  )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受到影响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英国改变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
20.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一项技术发展有关。这项技术是(        )
A.空间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电子计算机技术
二、 论述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6分 )
21. (6分)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
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三、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4 小题 ,每题 6 分 ,共计24分 )
1919
2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内容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图片中“C”处的事件标志着什么?同年,中俄之间签订了什么条约?
(3)图片中的“A”和“B”处分别发生了哪些事件?结合图片所示整个事件的发展进程分析,这一历史
事件具有哪些特点?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极格局。
材料三  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部分场景图
材料四  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5年全国“两会”最终确认中国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行阅兵式。
——摘编自新浪网(1)以下表述,与材料一图片信息一致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括号内画“√”;违背了材料一图片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画“×”;材料一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
①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________
②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以破坏日军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  ________
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________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和“这次会议”名称。并分析“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德国法西斯投降的历史事件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说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封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能挽救民族危机。于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相继领导了谋求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运动。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但新生的国家政权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面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仅有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文化革新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于是,一场高举“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材料一中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的“自强”、“求富”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谋求“民主共和”政治变革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并说出这场运动的重要阵地。(4)纵观上述材料,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经济⇒到学习________⇒到学习________,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入里的特点。
25. 科技是国之利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水力资源并不丰富,只有在彭奈恩山脉和苏格兰、威尔士一带,才有河流湍急的地方,其余地区的河流流速缓慢,不足以作为工厂的动力……所以动力问题,又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
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到访英国曼彻斯特的评价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自然科学的
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启蒙思想家之相信进步,即
来源于此。”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哪一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材料一中所提及“摆在人们面前的急迫的问题”?这一创新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2)这段评论反映出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有着怎样的评价?
(3)归纳材料分析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发展存在的内在联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