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本单元有3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对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二十一)。
1.成长小档案
“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4幅图: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
教材中的第一幅图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虽然只有一幅图,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有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含整十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o
首先是“100以内的数”的复习。学生经过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顺序、百数表、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在数的组成的复习中,要使学生感受到准计数单位并数清其个数的重要性:在读数的复习中,要使学生着重体会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则把计数单位及其个数读出来;在写数的复习
中,要使学生更加清晰写数就是按照约定的规则从左到右按数位依次记下计数单位的个数,而这里的个数究竟代表的是多大则由其所在的位置决定;在数的大小比较的复习中,主要使学生懂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的就是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的个数。
在“百数表”的复习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继续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数位表”的复习中,要让学生多操作、多体验。因为在数位表中不仅渗透了数概念的核心——计数单位、十进制、位值制,也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和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还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感受数量的多少。
其次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复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含有两部分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对于这两部分的复习,教师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该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出怎样计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是因为口算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还能为今后的乘、除法的学习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复习可以采取单一性训练和对比性训练。单一性训练指的是直接口算,如可以经常进行67-20、45-30等训练,这样的训练可以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奠定基础。对比性训练是指将两题组成一组进行对比训练,如把5 7-20与57-2放在一组,把68-30与68-3放在一组。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学生理解虽然减的数中都有2,但由于2所在的位置不同代表的意思不同,体会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复习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能结合具体算式,对计算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学生在今后的乘、除法计算中出现错误,常常是这部分计算没过关。大家可以计算一下48×67,会发现其中要用到4次乘法口诀、5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这充分说明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重要性。复习时,可以把像13-7、23-7、33-7、43-7、53-7、63-7、73-7、83-7、93-7这样的算式分成一组,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另外,小括号、用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也是复习的重点。
(2)“平面图形”的复习。
主要是对常见的5种平面图形进行复习。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以及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时要用好七巧板,既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人民币”的复习。
对人民币的熟悉程度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复习时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复习的方法。可以继续借助学具、实物,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思考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也可以只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4)“分类与整理”的复习。
复习时多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经历分类、计数、填表、画图的全过程,
进一步感受分类与整理的价值,感受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感受用图、表表示分类结果的好处,并能根据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意识。
对“学习中最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这样编排,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对数学活动的说明
教材在总复习的第二部分,安排了3项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1是针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的巩固与提高;活动2是借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强对图形特征的再认识;活动3是对分类与整理的再感受。这样的编排达到了如下的效果。
(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
活动1设计了一个新的百数表,让学生在建构新百数表的过程中继续探究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材通过6个问题对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
数的组成、位值、数的排列规律和数的运算等方面进行了复习。这样设计,用同一素材把同一领域的内容串联起来,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又可使学生获得对本册教学内容的整体感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
(2)在拼摆的操作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2是借助七巧板的拼组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与复习。教材借助3个学生的对话和操作,对所学的平面图形、七巧板和图形的拼组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两个新的图形拼组活动。通过这样的拼摆、操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感知,为今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积累了活动经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类推意识、创新意识。
(3)在分类与整理中感受其价值。
活动3让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的平面图形按颜、形状这两个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自选标准把这些平面图形分为两类。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经历分类计数的过程,积累分类计数的经验,感受分类与整理的价值,还能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会不一样,所以只要学生的分类能够符合道理,怎样分类均可。但教师要在教学时作好指导。
3.综合练习
练习二十一是对全册教材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建议
(1)制订好复习计划。
这是学生入学后第二次进行系统地复习。复习前,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2)注意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培养学生复习习惯的最好办法是和学生一起进行复习。
复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本学期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并进行相互补充。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帮助学生经历复习的基本过程,感受复习的基本方法,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
(3)在精心构建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复习、整理、训练。
即使是最简单知识的复习,教师也要精心构建一个活动,使学生产生一个愿望,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比如进行简单的口算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抛球游戏,谁接到教师抛出的球谁进行口算,使学生在产生抢球欲望的同时进入愉快的口算活动。
(4)建议用4课时教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