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成都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成都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教师节表彰大会讲话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4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川菜中央厨房、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特方便休闲食品创制中心、健康饮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中国500强企业、中国食品饮料100强企业,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10亿元以上企业30户,建成2个以上具有鲜明特、世界水平的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
坚持“品牌带动、创新驱动、集联动、融合互动”发展路径,聚焦川菜及调味品、名优酒、方便休闲食品、健康饮料四大领域,加快构建特鲜明、全链融合、绿安全,具有国际竞
三国战记雄争霸
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绿食品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
1.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依托川菜享誉全球的优势,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重点突破菜品附、风味的纯正呈现等制约川菜工业化的工艺及设备瓶颈,实现传统川菜技艺与现代工艺设备的有机融合,让全球品味川菜魅力。按照原料绿化、工艺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健全生产标准及规范,实现产品口味、品相统一可控。对“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经典川菜和创新川菜进行标准化、专业化和方便化生产,开发川菜即食、定制产品,建设川菜技艺融合创新创造中心。支持食品加工业与餐饮业深度融合,培育川菜龙头企业,深化川菜产业的前处理、预调理及冷链物流等,促进由单一生产加工向涵盖加工、配送、服务等全链条功能升级。
国内卫浴10大品牌2.建设郫县豆瓣全产业链基地。巩固郫县豆瓣作为中国顶尖调味料之一、川菜之魂的独特优势,选育优质专用辣椒,建立原辅料种植基地,实施生产线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郫县豆瓣产品品质。以高端引领、产品创新为重点,丰富产品类别,提升产品形象,开发营养保健调味品、风味型和功能型新产品,延伸发展以郫县豆瓣为核心的川菜复合调味品。依托川菜调味品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对郫县豆瓣发酵过程菌
插件怎么安装结构变化、专用菌种选育、加工工艺创新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升郫县豆瓣工业化、标准化、可控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开发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休闲观光和郫县豆瓣宴、以川菜文化体验馆和川菜博物馆为核心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郫县豆瓣全产业链基地。
3.建设火锅底料研发制造中心。依托中式餐饮第一大品类火锅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四川火锅的全球影响力,重点发展火锅底料(干锅/冒菜/麻辣烫/牛羊鸡鱼底料等)及原辅料等,并针对不同消费体研发标准化产品和定制化产品。结合各地饮食习惯和健康饮食潮流,在做精做大传统风味火锅底料基础上,研发新派火锅底料和火锅蘸料、火锅香油、火锅特食材及涮品等衍生产品。利用省内药食同源道地药材优势,积极开发与四川麻辣火锅等特餐饮体验相搭配的解辣清火饮料及伴食。加强火锅底料生产工艺研发创新,突破复杂生产工艺技术瓶颈,逐步实现火锅底料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建设火锅底料研发制造中心。
4.建设川味美食国际供应链。发挥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和“蓉欧快铁+航空”的空铁联运优势,聚焦风靡全球的川菜、火锅等四川美食,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构建成都绿食品产业买全球卖全球的竞争优势。着眼全球食品消费市场差异化需求,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供应链结算中心等,着力引育一批食品
物流、食品装备、食品包装等领域头部企业,积极融入全球食品供应链。把握成都建设“三城三都”机遇,利用各类赛事节会搭建面向全球的展示窗口,依托友好城市、合作园区等资源,结合当地风俗,建立成都美食文化推广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全方位体验式品牌秀场,为全省及周边美食品牌搭建走向世界的平台。
(二)打造川酒振兴主阵地大平台。
5.建设中国白酒体验中心。以世界顶级白酒发源地、固态蒸馏白酒高端品牌集聚区为支撑,发挥“主干”担当,积极推动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蓉设立展示、文创、营销、配送等供应链节点机构,带动协作配套企业主动服务川酒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酒旅融合发展,以318国道串联邛崃、大邑王泗、蒲江大塘等白酒传统产区,深度挖掘中国酒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特酒庄、酒镇,规划“白酒+旅游”精品线路,引入国内外知名酒文化推广企业,精心策划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打造中国白酒特酒庄集。推动我市传统名酒把握市场回暖和消费升级机遇,改进工艺、提升质量、扩大产能、开拓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新生代白酒、露酒、配制酒、预调酒、酒饮料等低度化、休闲化酒品,抢占新市场,力争培育百亿级成都酒企。
6.建设国内领先的特果酒产业高地。依托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特水果资源,顺应年轻
消费体口味需求,抢抓国内果酒市场格局未定的机遇,加快构建涵盖水果种植观光、果酒酿造销售、衍生产品开发的全产业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特果酒产业高地。把握年轻化、大众化和功能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青梅果酒、雪梨果酒、蓝莓果酒、猕猴桃果酒、桑葚果酒等品类,推出低度好喝、营养健康、绿安全的时尚酒品,着力打造成都特果酒品牌。支持企业与国内顶尖果酒研究机构持续深化合作,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果酒品类国家标准,与知名文创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果酒闻香品鉴的特酒具,传递果酒文化魅力,打造属于果酒的消费时尚,引领中国果酒产业技术和文化潮流。画家
(三)打造特方便休闲食品创制中心。
7.建设绿方便食品研制基地。顺应都市生活节奏加快背景下,年轻人饮食习惯和方式变化,传承经典风味,凸显地域特,实施差异化创新,重点推动火锅、冒菜、肥肠粉、钵钵鸡等特川菜,以及拌面、酥肉、粥等方便化产品开发。鼓励企业围绕米、面、豆、薯、坚果等为主要原料的中华传统主食,开发适应不同消费体的旅游食品、航空食品、速冻食品、即食食品、营养快餐、减肥食品等品类。用好省内虫草、藏红花、川芎等道地药材资源,开发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及其他功能性食品。围绕营养、健康需求带来的消费升级,加强工艺技术研发,最大限度保留天然营养和口感,提升产品风味,提高产品品质,
丰富产品功能,形成技术研发优势和产品制造优势。
8.建设特休闲食品研制基地。依托四川及周边丰富的牦牛、生猪等肉类资源,发挥在蓉高校院所肉制品科研与技术优势,鼓励中式肉制品传统技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重点发展高低温肉制品、发酵肉制品、肉干制品、西式肉制品和特休闲肉制品。在现有火腿肠、牛肉干、凤爪、鸡翅等优势产品基础上,大力推进牛、猪、鸡、鸭、鱼肉休闲化产品和高端乳制品深度开发。利用周边特果蔬(食用菌)资源,加大鲜切果蔬、脱水果蔬、干果蜜饯、复合谷果蔬等特果蔬休闲食品开发力度,推动果蔬产品向精、深、新加工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引进和自主研发新的烘焙食品制作技术和专业化原料,提升烘焙产品营养指标,加大风格口味的开发力度,推动烘焙食品向低糖、低脂肪、低热量方向发展。
(四)打造健康饮料生产基地。
9.建设高品质包装饮用水生产基地。依托源自青藏高原雪山的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天然优质水源优势,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加强天然饮用水矿物质与人体健康相关研究并建立标准体系,加大我市优质水源宣传力度,打造中国健康好水品牌形象。支持企业大力发展高端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气泡水、苏打水、功能性饮用水以及其他饮用水产品。
针对家庭用水体、儿童体、母婴体、美容体、医疗体等不同需求,精准开发满足不同体的中高端产品。围绕不同应用场景开发饮茶专用、煲汤专用、煮饭专用等特定用途产品,精准抢占细分领域市场。开展包装饮用水资源调查,建立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数据库,加强包装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水质安全稳定。
10.建设精制茶创制基地。发挥地处中国茶树原产地和茶文化发源地、川茶重要产区的优势,以“中国名茶之乡”“国家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为支撑,开展茶叶自动化智能化精深加工、茶叶机采、名优茶树选育等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推动加工工艺提升和茶饮料产品创新。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完善涵盖茶叶栽培、采摘、加工工艺、检测、包装、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高质量地方标准体系,以标准提升质量,用质量打造品牌。鼓励茶文旅融合,纵深一体化发展,推动“蒲江雀舌”“邛崃黑茶”制作技术成为非遗代表性项目,带动茶文化传播、创意与消费发展。
三、政策措施
(一)推进功能区建设。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精准确定产业功能区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推动绿食品产业相关功能区差异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将成都川菜产业园打造为建设全球川菜中央厨房的主支撑,将邛崃绿食品产业功能区打造为建设川酒振兴主阵
地大平台的主支撑,将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打造为建设健康饮料生产基地的主支撑,将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打造为建设四川农产品集中展示平台的主支撑。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抓手,优化政策体系,完善功能配套,聚集产业高端要素,加快建设一批发展势头强劲、带动效应显著、安全绿健康,具有鲜明特、世界水平的绿食品产业功能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区(市)县政府(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强化品牌建设。推动“中华老字号”及“四川老字号”食品传承升级,支持打造具有“国际范、成都味”的老字号商圈、品牌特街区,激活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把握国际消费中心建设机遇,支持食品企业利用机场、车站、酒店、景点、展会等搭建展示窗口,用好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等平台,分类设立品牌展示区,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展示展销平台和供应链节点。引导企业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通过国际认证,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与跨境电商、新零售平台等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海外知名度。发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等机构作用,优化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打造成都食品信誉品牌。[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科技小报资料(三)实施创新驱动。以龙头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建重大创新平台,构建以国家级创新平台为核心,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创新平台体系。重点支持开展川菜工业化、果蔬加工转化率提升及副产物综合利用、食品低脂低盐低糖控制、冷鲜肉品质保障、关键装备自主化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鼓励企业针对市场多元细分需求,推动原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国内外食品相关专业顶尖高校院所、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强合作,围绕绿食品产业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建绿食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实训基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四)培育市场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原料生产、加工物流、市场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中小企业锁定细分领域做优做精,顺应产品时尚化、消费年轻化、渠道电商化趋势,打造爆款产品和大单品,力争培育一批细分品类隐形冠军、头部企业。支持工业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食品产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建设。着力引育一批食品包装、物流、设计、营销等领域头部企业,围绕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上项目、搞配套,共同发展壮大。发挥成都市场规模
和辐射带动优势,聚焦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精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投促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五)推动融合发展。支持企业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特小镇打造,发展“食品+生态旅游+文创”等新业态,推动食品制造业与旅游、文创融合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在粮油、畜牧、蔬菜(食用菌)、果品等优势产区建立原料和加工基地,推动食品制造业与种养殖业融合发展。引导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进军餐饮业,品牌餐饮连锁企业自建食材、调味料等生产和物流基地,或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推动食品制造与餐饮业融合发展。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利用电商、微商、抖商、销售终端等开展互动营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