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标题编辑探讨
关于标题编辑探讨
作者:王学香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要:现阶段,在新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传播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比较和其他传播平台的新闻标题,可以看出标题自身有着显著的特征,这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推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标题编辑情况。
        关键词:;标题编辑;探讨
        一、研究背景制作
        当前竞争相对而言非常激烈,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均开设了,每个的粉丝都有很多,可是有着优质性内容的少之又少,内容阅读量不高。所以,在和各平台的竞争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来更新诸多信息,让受众根据标题决定是否点击进去阅读文章是吸引读者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新闻标题的合理制定是很有必要的,对做好编辑工作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标题的编制
        (一)标题有着娱乐性的特征
        在选择推送信息文本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相关娱乐性的内容,特别是对于标题来讲,娱乐化现象更为明显。
        比如,人民网有一篇文章,内容是某平台女主播涉嫌违法被抓,标题是《抓到一个“女主播”!》。编辑人员在撰写标题的时候,为避免沉闷性,往往从受众角度出发,将娱乐性融入其中,使其严肃的新闻变得具有趣味性。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和其他传播平台直截了当不同的是,比较注重标题的博取度和娱乐性,相同现象在人民网中还有很多。如《年轻人又流行“撸鸭”了?网友:还是“卤鸭”更有吸引力……》《“妈妈不化妆,样子可丑了!”小学生作文花式“损”亲妈》……并且,还会借助名人效应来提升信息的关注度。
        (二)感情具备煽动性和夸张性
        在当前推送的标题中,有着一定的感情煽动性和夸张性,根据感情煽动来
加剧读者的情感共鸣。比如人民网微博标题《中国共产党国际英文宣传片,高端大气上档次》,而人民网标题是《中国共产党霸气国际英文宣传片,您看过吗?》,其他类似标题还有很多,如《这种“面子”,不要也罢!》《中国军人,像子弹一样快!》,从中看出,人民网标题是采取提问或感叹的方式,带一点夸张来激发读者的意识和心理感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