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关岳合祀简介
作者:王乃荣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作者:王乃荣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89-01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中华民族礼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繁琐与隆重的仪式,维护与强化政权。民国成立后,政府倡导崇敬先贤、尊重忠勇,沿袭了旧式的文教传统,但那个时期,除旧布新的礼法已颁布,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长春市档案馆珍藏的档案中有一卷,是民国四年,暨公元1915年,吉长道公署为关岳合祀典礼等事,与吉林省公署往来文书,其中可见《与祭陪祭官员阶级服制清单》、《合祀关岳典祭官员衔名单》、《合祀关岳礼节单》,透过这些详尽的描述,可以窥探出当年的礼仪盛典。
一直以来,关羽和岳飞是“忠义”与“尚武”精神的楷模。关羽本是三国时代将领,到了明朝时期,关羽被朝廷授予“关圣帝君”封号,民间更是感佩关羽的忠诚与信义,将他奉为“武财神”。一座关帝圣殿,就是一方水土的民众的精神象征与寄托。民国之前,人们到庙中焚香祈求、赛会酬神,皆是百姓自发行为。
岳飞从宋朝建庙以后,就是民族英雄的化身。1726长春分类信息年,雍正皇帝下令将岳飞移出供奉了几百年的武庙,追封汉将关羽三代,在全国普建关帝庙,想借关羽之名,将汉人对岳飞的尊崇全部转移出去。咸丰三年,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与北方的捻军令王朝摇摇欲坠,“八旗兵”腐朽不堪,保国安民的任务落到了汉族将领统帅的“团练”,为笼络这些汉族大臣,清政府寄希望于曾国藩等人象关羽一样为国尽忠。同时,也是盼望“神灵助顺”将关羽祭祀改为“中祀”。其祭品、祭器、祝文等礼仪制度也相应制定,甚至有皇帝亲自祭祀,并行三跪九叩之礼。光绪五年,关羽的封号达到26个字:“忠义神武灵祐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由清政府赐给地方关帝庙的匾额更是数不胜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