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学术园地
一、持续性迭代报道产生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网络为“全时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传统媒体中,生产场域是政府、媒体、资本。而在互联网新场域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事件整合。同时互联网平台使新闻的生产不再受工作时间限制,在互联网这个即时性交互平台上吸纳更多的新内容。这些新内容既有对原内容的补充又有对错误部分的批判。整体事件的信息准确度与网络上相关信息的饱和度成正比关系,信息也在快速的交流碰撞中迅速迭代。
智能编辑平台降低了“报道”的门槛。在Web 2.0与Web 3.0时代是“the wildly read-write web ”,强调信息的生产者即是信息的消费者。微博、、百家号、秀米等平
台使内容的编辑发布变得更加快捷。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产生需要大量的信息源。而正是这些智能平台,
将信息生产者的范围由传统媒体时代的专业人员扩大到所有的受众。使受众提供的看法、观点能与专业媒体一起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中。这种高数据收纳性为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产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二)主观原因
碎片化的信息会影响新闻从业者的知识结构。经验与知识是新闻从业者认识并理解世界的物质材料,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如果想了解“江歌案”,会更倾向求助搜索引擎而非购买报纸;如果对“刘鑫”的心理动机感兴趣,会更乐于阅读上咪蒙等大V 的文章而非查阅弗洛伊德的书籍。这导致我们的知识渐渐缺乏完整性与深刻性,间接影响到新闻的质量。
新媒体高速信息时代中人们对于新闻时效的极致追求更是压缩了新闻的制作周期。这种高压业态下,记者往往会选择先把文稿以最快的速度发出来,之后再对细节进行完善。诸多的“模糊”使报道不得不反复修改,从而“反转”、“迭代”。
二、持续性迭代报道的特征
本文使用“清博大数据”第三方评估平台对于“江歌被害案”的舆情指数进行了运算与检测,为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共检索到相关信息356987条。再通过excel 软件进行了数据图表生成,最后分析归纳出特征。
(一)全时生产,反馈度高
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日学生江歌在东京中野区
的公寓被杀害。原因为替其室友刘鑫摆脱其前男友陈世峰
的纠缠而在争执过程中被不幸刺死。在2017年11月3日,江歌被害一周年时,江母发表长微博《泣血的呐喊:刘鑫,江歌的冤魂喊你出来作证!》,欲征集民众签名判决嫌疑人陈世峰死刑并且谴责刘鑫对于江歌死亡的冷漠。第一信源出现后,迅速吸引大量信息。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在数量上,大多数信息来源于网络,仅微博平台就占58.74%。其次,斜率反映速度。图中各媒体舆情走向趋势大致相同,但网络媒体的斜率高于传统报刊,说明网媒拥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制作周期。在网媒中线段斜率顺序为微博>网页>>论坛>客户端。构成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信息在网络上以高速大量衍生,同时流动性强。
【作者简介】訾宇彤,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学本科生。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立项带头人,多次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持续性迭代报道特征探究
——以“江歌案”为例
訾宇彤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保定071002)
【摘要】现如今,新闻报道已经进入人类新闻时效观3.0阶段:现在的新闻现在报(Now News Now )。而互联网因为信息对称、交互能力强而具有迅速迭代的特性,催生了“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产生。本文通过对“江歌案”系列报道与“清博大数据数据库”的数据分析,认为在碎片化信息时代对时效的极致追求和网络智能平台的诞生分别为其产生提供了主客观条件,也促使其具有全时生产、信源广泛、具有“长尾效应”等特征。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此类报道带来的真实性缺失、热度周期有限、负面情绪过多等问题。
【关键词】迭代性报道;江歌被害案;反馈;长尾效应
6
2018.7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学术园地
这是因为网络平台的全时性与交互性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智能化平台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拓宽
了信息来源的渠道。在本案中,江歌母亲就申请微博账号“苦咖啡—夏莲”去承担信息的发布者的角。
在反馈性方面,个案咪蒙的双十万加文章《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通过简单梳理江歌被害始末,结合煽情口号性语言如“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声讨刘鑫。在留言区,排行榜首的评论也获得了17.6万次点赞,彰显了其病毒般的扩散能力。而这样的文章截止到12月3日,在搜索引擎上已有1460篇,相关讨论约8330000条,它们共同构成了持续性迭代报道的全貌。
(二)报道事件为社会热点,信源广泛
传统媒体时代,制作一篇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去多方采集调研。而如今网络能提供海量信息,信源包括但不局限于网民、传统媒体、行业专家和意见领袖。
持续性迭代报道的良性运作有赖于丰富的信息产生源。在“江歌案”中,“清博大数据”检索到的356987条信息中,占62799条、微博占209692条、网页占46670条、报刊占179条、客户端占6669条、论坛占30979条。大量信息带来的高社会关注度是持续性迭代报道揭露的真相的“希望”所在。刘鑫就是在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后发表了万字长文回应指责。这使相较于之前网络上只有江母一方意见的舆论场,有更丰富的声音被展现出来。为受众提供了自行筛选的可能。信息的增长像是“滚雪球”,越是信息量大、关注度高的事件越能吸引人们的关注获得新信息。而持续性迭代报道则依赖这种高话题度来提供“生命活力”。受众对信息准确的需求也鞭策着更多人去挖掘真相,揭露事件原貌。
(三)具有“长尾效应”
长尾理论起源于经济学领域。2004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首次提出,“长尾效应”指的是那些原来不受到重视的销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积累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一种现象。新
媒体传播中的“长尾效应”,是指大众传播和小众体传播并存,小众体传播地位日益上升,传播效应可与大众传播相抗衡,甚至超过大众传播。
在“江歌案”中,受众在接触到新闻事实后,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广泛讨论,新媒体上的大量互动和横向传播,其效应已经对抗了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大众媒体。其原因可以分析为以下三点。首先,持续性迭代报道的孕育土壤不是在话语权被媒体控制、社会普通公众话语权被边缘化的传统媒介环境中。网络分散的话语权力使内容交互性增强,而这则是新闻产生“长尾”的关键。其次,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事件内容往往具有高话题度,在社
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或者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或者争议。正是“江歌被害案”话题热度的升温,吸引了更多人去调查事件、分析真相。而又因为全社会都对这个事件进行广泛讨论,使其成为了“现象级”报道。最后,能够被持续性迭代报道的事件往往存在明确的对与错的冲突,又存在成为受众感情宣泄口的要素。比如在“江歌被害案”中,刘鑫充当着一个“伪闺蜜”的角,在江歌遇害时她的行为存在明显的
道德漏洞。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交友,所以“被友人所害”这个要素则触碰到了受众
的痛点。刘鑫则成为了戕害友人的典型,为受众宣泄自己
的情绪提供了出口。刘鑫变成了一个符号,为报道提供“话题性长尾”。
三、持续性迭代报道的局限性(一)难以保证新闻的真实和质量
7
2018.7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学术园地(上接第5页)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校企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模式,深化了校企合作,彼此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坚持以资源共享为重点,突破以往封闭性的育人体系,形成校内外、课内外相互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一方面,专业建设可以依托企业资源,获得有益的第一手资讯,不脱离实际,为教学提供丰富案例;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与专业的交流互动中得到必要的外脑智力支撑,同时还有机会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后备资源,使企业发展更有后劲。例如可尝试将学生工作室办在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实行校企结合的双导师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改革后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能反映新闻传播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前沿性,能满足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就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竞赛训练协同,形成课内学习与课外训练相互交融新机制。具体做法是:1.专业课程体系围绕培养全媒体时代应用型新闻传播学类高级人才设置相关课程,区别于单一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配置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为模块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构建起分层递进、环环相扣、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5]。3.课程考核体系打破以闭卷考试评定课程成绩的单一模式,代之以策划案写作、调研报告、视频短片等多形式的考核形式,形成课堂考核与课外实训相互交融的新机制。4.建立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不断优化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增强人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寿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
[2]孔庆新.高职专业“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N].中国教育报,2018.01.31.
[4]聚焦融媒体时代学科与人才培养西大专家参加全国教指委会议建言献策[EB/OL].news.univs/xytt/ 2017/1218/1170411.shtml.
江歌被杀案[5]关于实践教学方面教育教学督导论文,关于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EB/OL].www.eduxue/jia-oxue/zxjx/413300.html.
记者的新闻活动由记者的社会认知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构成,是记者关于事实认知结果的表述,记者本身的认知偏差会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在互联网上,信息的来源更多是未经过专业新闻教育的社会体,由于认知偏差带来的失误更易大量出现。但是持续性迭代报道的审核机制大部分情况下依赖于时间和数量庞大的信息源,属于一种自我纠正体系,缺乏传统媒体时代官方、专门的审核步骤。
这使事件被报道过程中,容易落入两个陷阱。一是由于意见信息的不均衡导致的体态度阶段性偏激;二是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门槛低、部分大V责任意识不充分带来的“谣言”与“假新闻”。虽然我们在理论上认为丰富的信息与时间会最终纠正这些错误,但是在报道过程中信息难以保证始终正确,“阶段性”的新闻失实也是客观存在、难以避免的。
(二)负面情绪多,容易落入“后真相”陷阱
持续性迭代报道的对象往往是在社会中能引起大多数人心理共鸣、触碰到受众认知底线的事件。在“江歌案”舆情情感倾向统计表中,就有58.23%为负面情绪。
在新闻从业者报道事件时,难以避免会对被报道人物存在刻板印象,产生扫帚星效应。“江歌案”中刘鑫就因为江母的指责而受到了强烈的个人攻击。负面的情绪比正面情绪更具有吸引力、传染性更强,这使人们在讨论中难以客观地去分析问题,我们应该避免在报道事件时过分重视情感的宣泄而落入“后真相”陷阱。■
参考文献:
[1]咪蒙.《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OL].,2017年11月13日
[2]数据来自百度搜索引擎[OL].www.baidu
[3]陈朵.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长尾效应”[J].视听界,2017-01-25
[4]苏宏元,舒培钰.网络传播重构新闻生产方式:协作、策展与迭代[J].编辑之友,2017
[5].Paul Bradshaw.WIKI JOURNALISM Are wikis the new blogs[J].Future of Newspapers Conference.September 2007:2
[6]王惠芬.ERP应用中迭代效应实例分析[J].商业时代,2005(4):26-27
[7]周睿鸣,刘于思.客观事实已经无效了吗?后真相语境下事实查验的发展、效果与未来[J].新闻记者,2017:1
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