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学术情境溯源探究与教学策略
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学术情境溯源探究与教学策略2014年广东高考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92期
        【摘要】本文通过解读2021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学术情境,厘清命题的材料来源,为高考备考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探索命制新的学术情境试题与课堂情境的融合,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地理;高考地理;学术情境;核心素养
        2021年,广东省恢复地方自主命题的第一套试卷,试题通过丰富的学术情境揭示事物空间运动与空间演化的规律。下面通过梳理2021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的学术情境,深入解读命题意图,厘清命题的材料来源。在分析地理试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和所学所获,命制学术情境试题,并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提出学术情境转化为课堂情境的经验交流,为教师们了解命题试题的基本思路,也能为日常教学选择素材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课堂情境转换,深化高中素养取向教学,满足学科素养测评的现实需要。
        一、剖析考题,解读命题意图
        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的练习,为考查学生基础概念、相关原理的掌握牢固程度而紧贴着课本考查。也与课堂中的基于学生认知水平而开设的生活实践情境不同,学术情境更加遵
循地理学科基本规律与原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法,通过符合学科内在逻辑的情境设问,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地理基础原理,调用发散思维,辩证思维,构建思维模板,完成综合性、开放性任务,特别是过程性的推演。特别是因考试时间较短,学生判读图表的综合能力较弱,部分新概念的现场学习有偏差,导致题目的理解出现明显错误。据统计,对2021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题中涉及的学术情境素材如表1所示。
        二、命制试题,教师成长新向
        2021年的广东省卷大量运用学术论文的命题方式,迫使一线教师深入学习和不断尝试,要求既要关注高等教育学科的前沿动态,更要敢于挑战试题的改编和命制,从传统教学转变到师生共同成长道路上。笔者通过2021年各地理核心期刊中的大量学术论文中,选取了几篇,做了原创命题的尝试。如,以下题目的命题素材来自《地理学报》中2021年文献刘清兰等的《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程亦菲等的《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
        例:河流泥沙的淤积量与冲刷量之间的差值称为冲淤量。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蓄清排浑”(汛期排浑水,汛后蓄清水)调水调沙,引起下游尾闾河道地貌显著变化。
图1为黄河尾闾河道位置环境;图2为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变化情况。
        (1)简述黄河尾闾河道平均冲淤量的时空变化特点。(8分)
        (2)根据材料,推断2002年“蓄清排浑”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量变化的影响机制。(6分)
        (3)分析近年来黄河冲淤量变化对下游尾闾河道地貌的影响。(6分)
        【解析】(1)题干主语是“平均冲淤量”,考点是“时空变化特点”。根据文字信息“淤積量与冲刷量之间的差值”可知,冲淤量为负值,即以冲刷为主;冲淤量为正值,即以沉积为主。“2002年开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蓄清排浊调水调沙”可知冲淤量比较大的应该是2002年开始,结合图2横轴中的年份,平均冲淤量统计线可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2002-2005年,2005-2014年,2014-2017年。图例中“非汛期”“汛期”,进行描述,汛期来水来沙较多,冲淤量较大。最后是空间变化的描述,越往下游,流速减缓,冲沙能力下降明显,由侵蚀转沉积。
        (2)题干主语是“冲淤量变化”,考点是“影响机制”,考虑影响冲刷量和沉积量的因素,
结合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改造分析。水库修建,调节径流的水量季节分配,汛期排浊,加大流量,冲刷量加大,冲淤量加大;非汛期蓄清,减少下游来水,沉积量加大,冲淤量减少;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程,导致区域水土流水变少,河流含沙量下降,冲淤量下降;调水调沙持续一定时间后,河床淤积量减少,下游水量变化趋向稳定,沉积量加大,冲淤量开始变大。
        (3)题干主语是“河道地貌”,考点“影响”。大量泥沙冲往河口处,在河口处沉积,对河道地貌影响可从坡度、深度、长度,流路稳定性等角度分析。
        通过原创命题的尝试发现,大多数的学术论文素材并不神秘,可直接下载学习。但很多不能直接采用作为高中试题,特别是图表过于复杂或者彩图。部分期刊论文是彩印刷,如果直接引用其中的彩图像,与高中试卷采用黑白印刷的方式产生矛盾,必然要将彩图像进行技术处理,如上题的图2,就是重制的。核心权威期刊发表的文章,大多数有严谨的写作能力和严密的思辨能力,其语言也不是高中生能达到的,需要教师做适当的改编和整合。
        三、情境融合,导引素养渐成
        高考逐渐改变以前的考法,减少纯原理性记忆考查,更加注重发挥立德树人、引导教学的功能,为地理试题命制与教学应用提出方向性导引。课堂情境很多是基于课本的案例、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开设,导致深度不够,通过新闻热点开设的情境,有时因思维定性而导致答案不规范或者不科学,往往事倍功半。地理学术情境是在课堂情境、生活情境中升华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高考试题的学术情境,寻其论文出处,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不仅仅探寻题目的答案、考查知识点,更深化阅读,提高学生的现场学习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身的思考路径与重要的核心文字表述,也是学习中高效思维训练方式,并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钻研的精神,寻问题的兴趣,探索答案的动力。情境融合,注意学生本位思想,采用严谨的问题链,相对开放的答案设置,渗透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人地协调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卓勇,章新平,阳瑞珺.基于学术情境试题视角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地理教学,2021(24):45-48.
        [2]刘清兰,陈俊卿,陈沈良.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1,76(1):139-152.
        责任编辑 胡春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