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探讨
雾霾城市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雾霾天气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雾霾天气的是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以及不利的气象条件促使了这次雾霾天气的形成,这些因素仅仅只是片面的原因,造成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为了治理空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进而实现环境、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北京乃至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京;雾霾; PM2.5;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进入2013年,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新年刚开始,北京就陷入了“十面霾伏”的困境。整个一月份北京的雾霾天数达到了26天,持续的雾霾天气,导致多个城市空气质量下降,交通严重堵塞,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急剧增加,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民也持续不断的对空气污染的来源问题进行讨论。大家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北京PM2.5数值升高呢?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是造成本次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主要来自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下面我们对造成这次雾霾天气
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北京雾霾天气的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直接诱发形成本次严重的空气污染,天气影响细颗粒物的聚集和流动。在北京市内,高楼林立,高层建筑密集度高,阻碍了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向城市外围扩散。在秋冬季节交替时,冷暖空气交汇影响北京市,致使温度下降,空
气容纳的水汽达到饱和,致使多余的水汽和空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形成雾霾。另外,冷空气与暖空气的相遇,容易形成静风等不利于颗粒物扩散的不利气象条件。
(二)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北京市及周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集中建设和城市道路网络及越来越多的车辆,建设扬尘夹杂工业排放扬尘和尾气公交扬尘已经形成数百公里连续的区域,形成了厚重的雾霾微尘物质基础。机动车尾气、燃煤烟尘、工业污染和扬尘是北京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之所以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截止到2012年,北京市市常住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机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520万辆,汽柴油消费总量达到630万吨,全市建筑施工面积高达1.8亿平方米,这些都加重
了环境污染。由于整个一月份,大部分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普遍的被雾霾笼罩,空气污染严重。河北省多个城市
空气质量也达到6级严重污染,其中石家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最高上限。周边地区污染物的传输与北京地区排放的污染物叠加,进一步加重此次雾霾天气的污染程度。
(三)政治文化因素
从政治文化因素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时期大都出现过空气质量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出现过巴黎和伦敦的雾都现象等,在刚刚进入工业化发展时期的中国出现几乎是必然的,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与西方国家工业化发展早期的发展模式非常类似,都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态破坏的发展方式,再加上在中国人们对这种影响的认识还没有很深刻的体验,众的防治和维护气候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益的突出,引起社会的广泛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曾付出过资源耗费大、环境污染大、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代价,英国伦敦曾被称为“雾都”,为了治理空气污染,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伦敦通过法律、交通、城市规划等层面来治理
空气污染。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治理空气污染问题的一些措施,也给我们对北京雾霾天气的防治带来了些启示。
(一)法律制度建设
北京市可以借鉴英、美、日等西方先进工业国家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立法模式,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现行发展阶段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法规标准建设,使得空气污染的防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比如说加快制定气候变化法,制定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科学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发展城市绿化建设
由于北京城区的高层建筑多而密集,阻碍了空气流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这些是造成北京雾霾天气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在城市建设规划时,必须科学调整和完善城市建设规划。政府部门要合理科学的制定新城新区规划,要根据北京市的盛行风的风向留出风廊,城市的高层建筑应该合理规划,严禁密集成的建设,防止高层建筑过于密集挡风窝风,不利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以及建设扬尘等污染颗粒物的扩散。同时,一些化工、煤炭等工业企业应该搬迁至城市下行风风向,不允许污染排放项目在北京发展等规划措施。
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保护和发展城市湿地、草场、森林与绿化带,创造吸收和扩散污染物的环境条件。北京的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最为严重,城市绿化的植被可以吸收和降解大气污染物。完善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以及增加城市社区绿化面积,利用一切空地种植乔木和灌木,林下空地尽量种草,对有条件的房屋实施屋顶、墙体等立体绿化等。还应加大郊区和山区的绿化建设,远郊平原沿环线公路营造林
带,并在两侧适当配置片林等。通过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建设,逐步建立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带地区三道绿生态屏障,从而扩
展城市环境空间,增加城市环境容量。
(三)减少和消除污染源
1.机动车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加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控制汽车数量盲目增加,严格控制公车的非公务使用。继续提高、完善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参照欧洲标准改进汽油品质。所有汽车一律安装新型过滤器以减少尾气污染物含量,同时鼓励使用清洁燃料车、燃料电池车、电动汽车及达到更高排放标准的车辆,限制进入中心城区汽车数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区空气污染的程度。
2.煤烟型污染与扬尘污染防治。提高优质能源比重,大幅度减少市区燃煤量,推广使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燃煤锅炉进行改造,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集中发展供热,使用电力和天燃气等其他清洁能源供暖。加大扬尘污染监管控力度,严格执行相关关于工地建筑扬尘的防治的法律规定、条例等,对不达标的工地加大处罚和曝光力度。同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执法协调机制,建立渣土运输车辆道路遗撒车载监控系统,定期组织检查,加大处罚力度。
(四)完善城市空气污染评估体系,建立雾霾天气应急预案
建立客观全面的综合性空气污染评估体系和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健全PM2.5监测体系。我们要正确应对雾霾天气客观全面地评估,有利于引导我们正确的应对雾霾天气。必须完善、强化评估体系、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全面的评估应该包括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发展、消亡及其影响范围、时间、强度进行分析评估,逐步发展完善城市空气污染评估体系。
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北京市加快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由应急管理部门组织,气象、环保、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雾霾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说到底,是高污染、高消耗和生态破坏三类粗放的发展方式造成的,传统的重化工业发展模式以牺牲环境、资源来换取经济的短期内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治理雾霾和其他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加快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加快市区污染企业的搬迁调整。
治理环境问题必须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建设循环经济型产业,建立生态化的城市产业;在全社会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逐步实现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重点加强资源开发、市政服务、工农业生产、商品流转和居家生活领域的废物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工作,特别强调工农业生产中的清洁生产和生态建设,建立首都建设和发展中的生态经济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增长为集约型的增长;变高耗能、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模式;变先建设后治理的做法为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有机结合。只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