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雾霾_笼罩下的_悲情城市_与史诗见证_邵金琳[1]
风格与特
第13期2015年总第634期
“雾霾”笼罩下的《悲情城市》与史诗见证
邵金琳(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摘
要]曾经问鼎威尼斯的台湾“史诗”电影《悲情城市》贯彻着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昭
示着“台湾新电影”不枯不竭的文化创造力的传承与张扬和现代美学精神。电影再现了台湾战乱年代平民生活的悲惨梦幻与悲欢离合,是历史悲痛融于悲惨记忆的见证,其深度与广度震撼人心并由此成为历史的备忘录。导演侯孝贤的锲而不舍、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为其电影的鲜明时代感、使命感、电影风骨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也为电影峰峦增添了旖旎风光。[关键词]侯孝贤
;《悲情城市》;史诗;见证20世纪80年初期,以侯孝贤、杨德昌为主将的台湾新电影精英中,创作中渗透着一种现代的美学精神,表现出本土意识的萌发和相应的对人的现实处境的关注,有别于70年代沉溺于“功夫”和“言情”逃避主义电影。他们倾心探讨自身的处境以及成长历程,俯瞰台湾农耕文明时候的
利弊得失与发展空间,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在世俗百态中的定格。再现了电影的镜语体系、叙事格局、本体意识等在不同时期的新觉醒。
经典叙事的方法是好莱坞式新电影的专长,即有意增强故事的趣味性,突出因果关系的特征走向单向型叙事,探求电影的写实性和文化品格,注重电影自身隐含的哲理性。从影片《悲情城市》中可看出导演侯孝贤真挚的诚意,他致力于打造出有创作企图、有艺术倾向、有文化自觉的电影,希望自己的电影事业有朝一日完全摆脱媚俗式的商业体制。该影片不仅仅内容有原创力,含纳历史感,而且构思各有神态,镜语别开生面。侯孝贤就是发掘了一种一以贯之、唯己独有的东方诗韵,凝重、浑厚而大度,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
侯孝贤导演的创作精神在同辈中颇为流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他的电影创作,涂抹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掘井”那样,深挖社会现实的根源。从1980年开始,愈掘愈深,到了1989年,终于完成了他的杰出史诗式作品《悲情城
市》
,并且有深度和广度,有“悲情”元素与审美意境,一举闯入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并夺魁。当时谢晋导演为评委之一,他一言九鼎地评价此电影的气势、意境、胸臆不凡,令人们怎么也想象不出它居然在一位年轻导演那里诞生!或许,是
历史让侯孝贤过早地走向早熟,历史的悲情在他心中积淀深沉,则境界必然更为开阔,也是艺术的辩证法则。
《悲情城市》的历史背景是1945年日寇投降,是台湾刚回祖国怀抱后,人民在战后满目凄凉与创伤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时的真实写照。
一、《悲情城市》中的悲惨萌生
《悲情城市》与1974年获得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影片的《教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同样在庞大的历史主题下演绎帮派的家族兴衰历程,是一个特殊阶段国家的缩影。在问津历史的虔敬与关怀中,侯孝贤把片中的史诗格调推向了至善至美与成熟,让人情不自禁地低徊其间,在不断反思中让清醒定格。
《悲情城市》虽然是立足台湾本土的人与事,情与思,但是,却具有大视野,大手笔,大气度,它面向中国文化,有着史诗的脱俗与不凡气质。电影展示的是一个平常家族中的不平常的苦难,揭示了时代与家庭、个人、社会、统治者与平民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丝丝相扣,因为关系而催生了诸多变故:人生磨难、雨雾煤烟、兄弟相残、夫妻热泪飞洒、肝肠寸断……引领观众在不经意间目睹与倾听一家兄弟的悲恸经历,人生中的平凡与不平凡。没有刀光剑影,没有血雨腥风,故事在平缓中流动着一处处、一幕幕风景。但透过表象看实质,却包蕴着民族仇恨、伤痛遍布、豪情隐约、杀机四伏。这一切,都凋零成了那个时代、那些民众心底的深深的痛。
1947年2月27日傍晚,台湾当局执政者在台
北发起了名为取缔私烟的“发布会”
,稽查员耀武088
风格与特
总第634期2015年
第13期扬威,气焰嚣张。当被民众质问时,强居然肆无忌惮地开打死打伤市民。第二天,广大市民共同抗议执政者的暴行,游行示威,撞开了台湾当局行政长官公署的大门,人如潮涌。军警公然开,顿时,游行队伍中三十多人血流成河,伤者无数,这就是所谓的“二二八”事件。此导火线以本省、外省人冲突的形式,引发了人民对国民党政府暴政的抗议,并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惧于事态的不断扩大,当局曾下令严禁,后因迫于形势压力,解除了禁令,作为缓兵之计。后来,蒋介石调动的军队从内地到了台湾,疯狂地搜捕聚众闹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野蛮的大屠杀,鲜血淋淋,甚嚣尘上。之后,戒严的政令在台湾整整延续了40年,一直到了1987年才解除这个戒严。
《悲情城市》就是以这次农民起义作为线索,以矛盾激化为焦点,以台湾“本省”与“外省”情结为电影的内部结构,升华电影的影像化。林阿禄一家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全家人丁颇兴旺,但是多有残缺。
林文雄排行老大,在码头上惨淡经营着一份运输生意赖以生存;林文龙是老二,在战争期间被征集到菲律宾当了一名军医,随部队辗转不定中销声匿迹了;林文良是老三,战争期间曾经在上海当过翻译,日寇投降后,就成了汉奸被万人唾骂和通缉。他走投无路逃到台湾以后,大脑受到了强烈冲击,一直在医院里。老四林文清幼时跌伤致残成为聋子,开了个照相馆糊口。日寇投降后,台湾人民在战争废墟上修复了断壁残垣,重新经营千疮百孔的家。
林老汉一家彩灯高挂,重操旧业,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朦胧幻想中。但是,因为当地的黑帮势力结派营私,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千方百计残害进步人士。林文清因与林先生、吴宽荣有密切来往,被牵连到了“二二八”事件中。尽管他还不懂革命内涵,尽管他又跛又聋。他曾经两次锒铛入狱,身体与心灵受到了极大摧残,亲人和朋友死散众多,血迹斑斑,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步履蹒跚。影片最后,我们没有明显看到他的归宿。然而,不言而喻,在蒋介石血腥镇压“二二八”起义的血风腥雨中,他能有光明的希望吗?面临此境遇,走向暮年的林阿禄老人面对孩子们的厄运,忧心忡忡。乱世悲情,带来的就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可否认,这是众多台湾
人不能逃避的现实和归宿。由此可知
,《悲情城市》反映的历史现实跨越了台湾从1945年到1949
年这个历史阶段,是台湾当局者40年间的政治、
经济的真实写照。而林老汉一家的灾难与毁灭,是其时政治风云变幻下的一个小小音符。
二、《悲情城市》的悲惨人生
雾霾城市
电影以日本战败投降后林家四兄弟的苦难生
涯拉开了帷幕—
——鞭炮声声,人熙攘,林阿禄一家期盼已久
的“小上海酒家”的时髦招牌挂上了!林家弟兄四人中的大哥文雄是家中的支柱,二弟文龙的销声匿迹为家蒙上了层层阴影;三弟的被通缉和精神失常也是这个家的阵痛;最小的弟弟文清是个残疾人,小小的照相馆为他提供了生活来源,也让他有机会接触了吴宽荣、吴宽美兄妹,并且在交往中建立了浓浓的情谊。
吴宽美是台金医院的护士。她在哥哥朋友的聚会上认识了很多人,有刚从内地回来的林老师和《大公报》的记者。她与大家接触时,发现他们都对现实不满,对台湾现状颇多忧虑,他们慷慨陈词抒发心中的愤懑。借酒浇愁时,宽美与大
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流亡三部曲》
,乐曲旋律跌宕,大家眼前浮现出日寇占领时期对我国民的蹂躏,酒宴上气氛悲怆,为酒宴注入了悲怆和潜在的活力。
日子在平淡、无聊、痛苦中流过,和着泪水与刻骨铭心的恨。
林文良神经病康复出院了,过去在上海时混事的朋友不期而至。他们让他想方设法弄到船只,把大米、白糖倒运到上海,回来时候再顺便带点私货。然而在这“狐朋狗友”的鼓动下,文良也受到巨大利益的诱惑,从此踏上了黑道这条不归之路,并且在那之后开始养成了嗜赌成性、挥霍钱财的恶习,整天沉迷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昏昏然不知所以然。而后,他还参与了“盗印日钞”“私品”等重案,因此,在泥潭中愈陷愈深。刚从内地归来的林老师与吴宽荣、林文清等热血青年在饭桌上时不时地议论时弊,对政府贪赃枉法和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之状况满腹怨言,感慨万千。一首《罗蕾莱之歌》的旋律慢慢地响起,通过笔谈的方式,吴宽美向文清转达莱茵河上美丽的女妖罗蕾莱的传说,而文清也把童年如何失聪的往事娓娓道来。两颗心灵有了微妙的感应,循序渐进中擦出了爱的火花,逐渐相爱了。
之后,大哥文雄发现弟弟文良卷入了交易,勃然大怒,把“白粉”没收了。文良因“盗印”案件,与黑帮人物打闹得不可开交,你死我活;文雄无奈,邀黑道调解。未果,上海佬
089
风格与特
第13期2015年总第634期
帮派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以查处汉奸战犯之理由,密告弟兄二人。林文良被抓,林文雄出逃了。之后,林文良被三轮车拉回,口鼻流血,眼冒金花,智力泯灭,成了痴呆人。
新春的气息刚过,国民党政府又查“二二八”事件的牵连者,又要戒严。格斗、厮杀、混乱、战乱中,许多人被捕,林老师失踪,蒋介石从内地调兵遣将,滥杀无辜,死伤不计其数……文清自己也身陷困境,目睹身边的亲朋好友接二连三被施加酷刑、被拷打甚至被决,他被震撼了,陷入了巨大的悲愤、无奈、痛苦、沉思之中。
数日后,文清被释放了。一种神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遣着他把难友的遗物送到他们的家中。血迹斑斑的衣包上赫然醒目的内容是让孩子们有人的尊严活着。难友妻儿泣不成声,阴霾在人们心中污染着、吞噬着健全的心肌。
擦干血迹与眼泪,文清又单独进山了。他要看望他的挚友吴宽荣,还将另一友人的遗诗交给他的亲人,他要参加山里的战斗,被吴宽荣劝绝了。他把妹妹托付给文清,让家人不要惦念他,直言他的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祖国美好的未来。文清一回到家便和宽美不期而遇,两人久别重逢,泪眼婆娑。
不久,大哥文雄在北投,与黑帮搏斗时被刺身亡,痴呆的老三无能为力,悲痛欲绝。文清在处理好大哥后事,与宽美完婚后,便知道宽荣在山中被叛徒告密,基地被围剿。他和她泪眼相对,无处逃匿。电影画面在他们带着孩子望着雨雾迷茫的海岸线,不知所措之时定格了。
生离死别前,文清望着妻儿,依依不舍,拍下最后一张照片。三天后,文清被捕了。悲剧继续上演。年迈无助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孩子,与已成白痴同废人无异的文良,艰难地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
三、《悲惨城市》的意义与艺术运用
《悲惨城市》叙事的总格局,采取了诗话方
式,有以下特:
第一,电影凸显悲剧彩,却没有刻意强调戏剧式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冲突内容,而是以多重叙事的种种策略,吸纳了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多条溪流涓涓流淌到主流之中,开拓出一片新的境界,引导着人们的深思与发现;从平凡人家的悲惨人生经历和破落家庭的多灾多难着笔,俯瞰历史大背景下的风云变幻。比如,以历
史时空中的“二二八”事件为依托,再现林阿禄一家的命运旋律,是一个浓缩和印证。
第二,巧妙地回避了从政治角度选择突破口,没有追求历史的恢宏波涛与壮观,意在讴歌情的纯真与明丽。比如聋哑人文清与吴宽美的爱情,恋情与历史的悲情水融,情绵绵,意绵绵,水到渠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第三,在声音、声速、传递方面也匠心独具。有声与无声的优势互补组合,其互动关系从机杼缓缓流出。比如聋哑人林文清的肢体动作,关键处的独白,真是无声胜过有声。另外,那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以及慷慨激昂的爱国主题歌曲,与画面互相交织,声音时而对位,时而错位,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错落有致,诗与画,人与声,景与情共融,汇集出了多元的立体感。如吴宽美在与哥哥朋友聚会时感叹国破家亡时的《流亡三部曲》
,吴宽荣、林文清等热血青年在饭桌上议论时弊时候的德国古老的民歌《罗蕾莱之歌》等,都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在影片的剪辑方面,避开了电影常规的蒙太奇学派的技法,避开直接的镜头撞击与激情,寻别具一格的神韵与恢宏气势,采用了单场行进较慢、转场连接速度快的不同方法,让自由叙述的故事情节中,既有省略,也有跳动,快慢错落有致,恰到好处。因而,影片隐含了一种特殊的苍凉感,其历史情结于特别遒劲的笔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疑,这些艺术手法的独用和综合应用以及恰到好处,让艺术的辩证法多了美的格调与情趣。《悲惨
城市》让我们了解了战争阴霾笼罩下的悲情城市与悲惨命运,这是时代与历史的印证。
总之,《悲惨城市》是侯孝贤艺术造诣登峰造极的完美体现。通过此电影,还让我们了解了台
湾新电影源源不断的创新力、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余乐.最好的时光———从《悲情城市》看侯孝贤[
J ].电影评介,2008(20).[2]郇军德.《悲情城市》中配乐与情感的结合[J ].作家,
2014(12).[3]詹克霞.一段Chanson ,几许悲情———《悲情城市》解读[
J ].电影文学,2008(23).[作者简介]邵金琳(1979—
),女,河南郑州人,白俄罗斯
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硕士,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美育。
09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