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工 作 计 划
学 校: 润田小学
班 级: 六年级
学 科: 数学
制定人: 刘贤军
执行时间: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制定时间:2011年9月 1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前面5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能力,学会了整数、小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法。在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解决问题、统计、数学广角等领域都已涉足。但少数学生对于计算还不熟练, 抽象力发展滞后,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尚有困难,缺乏综合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因为学习失败对数学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边教新知识,边帮助他们弥补旧知识。
有部分学生已经提早进入青春期,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寻求独立的要求,帮助他们静下心来学好数学。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材分析与措施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教学,同样要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因此,实验教材的编排与原义务教育教材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
(4)不再出现文字叙述式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5)调整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问题的编排,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 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
难点:
1、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方向优于方法,规律重于规则。确定教学目标要避免贴标签式的所谓情感、态度、价值观。
1、首先吃透本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本册教学的重难点,并有个完整的学期教学设想;其次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工作目标。
3、加强学生订正错题的工作。
4、关注后30%的学生的学习,并加强个别学生课余时间辅导。
5、用“学有所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善教者善言(趣说、妙问、善喻、智答
教学进度表
周次 | 起讫日期 | 教学内容 | 教时 | 备注 |
1 | 9.1—9.4 | 位置、分数乘法 | 2课时 1课时 | |
2 | 9.7—9.11 | 分数乘法 | 4课时 | |
3 | 9.14—9.18 |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 1课时 3课时 | |
4 | 9.21—9.25 | 倒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单元测试 |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 |
5 | 9.28—10.2 | 单元测试分析、分数除法 | 1课时 2课时 | 10.1—10.2国庆放假 |
6 | 10.5—10.9 | 分数除法 | 1课时 | 10.5—10.8国庆放假 |
7 | 10.12—10.16 |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 3课时 1课时 | |
8 | 10.19—10.23 | 比和比的应用、整理和复习 | 2课时 2课时 | |
9 | 10.26—10.30 | 单元测试、圆的认识 | 2课时 2课时 | |
10 | 11.2—11.6 | 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 2课时 2课时 | |
11 | 11.9—11.13 | 单元测试、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 2课时 2课时 | |
12 | 11.16—11.20 | 整理和复习、确定起跑线、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 |
13 | 11.23—11.27 |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约分 | 4课时 | |
14 | 11.30—12.4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 3课时 | |
15 | 12.7—12.11 |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 | 2课时 2课时 | |
16 | 12.14—12.18 | 单元测试、统计 | 2课时 2课时 | |
17 | 12.21—12.25 | 合理存款、数学广角 | 2课时 2课时 | |
18 | 12.28—1.1 | 总复习 | 3课时 | 1.1元旦放假 |
19 | 1.4—1.8 | 总复习 | 2课时 | 1.2—1.3元旦放假 |
20 | 2011元旦放假安排1.11—1.15 | 期末考试 | ||
21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