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理避税,不是逃税!42套合理避税思路大总结,不看亏大了~
企业合理避税,不是逃税!42套合理避税思路⼤总结,不看亏⼤了~
合理避税是合法的,通过合理避税可以提⾼个⼈可⽀配收⼊,减轻个⼈或家庭财政负担。
⼀、关于纳税筹划,慎重提醒10句话
提醒1
节税的前提是别违法,别带来风险,财务⼈员切记不要刻意地为了省税⽽节税,应把防范税务风险放在第⼀位,也就是说控制企业风险⽐节税更重要。
提醒2
财务⼈员可以利⽤税收优惠政策来节税,但是⼀定要正确恰当地利⽤政策,不要歪曲税收政策,利⽤优惠政策不要过于激进,应慎⽤政策。
提醒3
节税其实就是更多的利⽤税收优惠,依法、合规、恰当、合理地享受我们应该享受的优惠,应享尽享政策既是国家给纳税⼈的权利,也是我们作为企业会计⼈的义务,好多企业花很⼤的代价去偷税、逃税、骗税,⽽放着现成的优惠不去⽤。
提醒4
财务⼈员⼀定要还原业务真实⾯貌,切记不要背离真实业务,不符合业务真实⾯貌的节税,其实就是偷税,会计⼈员必须慎重节税。
提醒5
税务筹划是⼀种事先的安排,⽽不是事后“诸葛亮”,⼀切事后既成事实业务的筹划,都是在亡⽺补牢。
提醒6
税务筹划的背后往往没有真实的商业⽬的,但是要创造商业⽬的,税务筹划的任务就是要根据预见到税收的变化,来合理安排交易⾏为的时间。
提醒7
好多企业⼀边在节税;⼀边在偷税;⼀边在多缴税;⼀边⼜在提前攒钱缴纳税收,到头来节税不成,反被稽查,给企业造成了⽆穷的后患。
提醒8
近两年国家减税降费⼒度之⼤,是40年来之最,这就是中⼩企业节税最好的时代,国家已经为你打开了⼀扇窗,你就不能再爬墙了。
提醒9
跟当地政府谈判获得的⼀些政府税收优惠,其实也是节税,政府为了多得到就业岗位或实现⼀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可能愿意放弃⼀部分税收。刘诗雯回应退赛:希望大家理解
提醒10
税务来源于业务,节税靠的是业务流程改变,⽽不是歪曲业务事实。
税务来源于业务,节税靠的是业务流程改变,⽽不是歪曲业务事实。
⼆、合理“避税”知识⼤全,全在这⼉了!(收藏)
2019年公司必知7个实⽤的合理避税⽅法:
1、换成“洋”企业
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实⾏税收倾斜政策,因此由内资企业向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等经营模式过渡,
不失为⼀种获取享受更多减税、免税或缓税的好办法。
2、注册到“宝地”
凡是在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市区以及国家认定的⾼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设⽴的⽣产、经营、服务型企业和从事⾼新技术开发的企业,都可享受较⼤程度的税收优惠。中⼩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可以有⽬的地选择以上特定区域从事投资和⽣产经营,从⽽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
3、进⼊特殊⾏业
⽐如对服务业的免税规定:托⼉所、幼⼉园、养⽼院、残疾⼈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免缴营业税。
婚姻介绍、殡葬服务,免缴营业税。
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缴营业税。
安置四残⼈员占企业⽣产⼈员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业,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范围内(⼴告业除外)的业务,免缴营业税。
残疾⼈员个⼈提供的劳务,免缴营业税。
4、做管理费⽤⽂章
企业可提⾼坏账准备的提取⽐率,坏账准备⾦是要进管理费⽤的,这样就减少了当年的利润,就可以少交所得税。
企业可以尽量缩短折旧年限,这样折旧⾦额增加,利润减少,所得税少交。另外,采⽤的折旧⽅法不同,计提的折旧额相差很⼤,最终也会影响到所得税额。抗美援朝简短小故事
5、⽤⽽不“费”
中⼩企业私营业主应考虑到如何对经营中所耗⽔、电、燃料费等进⾏分摊,家⼈⽣活费⽤、交通费⽤及各类杂⽀是否列⼊产品成本。
6、合理提⾼职⼯福利
中⼩企业私营业主在⽣产经营过程中,可考虑在不超过计税⼯资的范畴内适当提⾼员⼯⼯资,为员⼯办理医疗保险,建⽴职⼯养⽼基⾦、失业保险基⾦和职⼯教育基⾦等统筹基⾦,进⾏企业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等等。这些费⽤可以在成本中列⽀,同时也能够帮助私营业主调动员⼯积极性,减少税负,降低经营风险和福利负担。
土豪有办法7、从销售下⼿
选择不同的销售结算⽅式,推迟收⼊确认的时间。企业应当根据⾃⼰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延迟收⼊确认的时间。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当⽉卖掉100台汽车,收⼊2000万左右,按17%的销项税,要交300多万的税款,但该企业马上将下⽉进货税票提⾄本⽉抵扣。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延迟纳税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节税效果。
(注:以上为⽹上收集,只供参考,不要⾛弯路,合法交税,⼈⼈有责)
三、企业节税⼩招式:
(⼀)模拟评税试⼀试
税务机关实⾏纳税评估,企业应该按税务机关的评税⽅法⾃⾏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应对准备。下⾯以增值税为例说明。
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从四个⽅⾯进⾏评估。
税负率:将税负率与预警值对⽐。
增加值税负率:⽤(⼯资+利润+折旧+税⾦)*增值税税率,将得到的结果与企业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对⽐,以发现是否少缴增值税。
进项控制额:企业进项最⼤抵扣额=(销售成本+存货本年增加+应付本年减少)*主要进货的税率+运费*7%,如果企业抵扣⼤于上述值,暗⽰可能进项有问题。
投⼊产出率:⽤投⼊原料除以材料消耗定额,测算出可以⽣产的成品,对算出企业收⼊,并与报表对⽐。
企业运⽤以上指标分析,如果发现异常,就应及时分析原因。
(⼆)存款少可迟缴税
企业申报以后就应该及时缴税,但如果由于存款少可以申请迟缴。存款少到什么情况可以迟缴税?可动⽤的银⾏存款不⾜以⽀付当期⼯资,或者⽀付⼯资以后不⾜以⽀付应交税⾦。
注意可动⽤的银⾏存款不包括企业不能⽀付的公积⾦存款,国家指定⽤途的存款,各项专⽤存款。
当期⼯资是企业根据⼯资制度计算出的应付⼯资。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企业应及时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的⼿续。
(三)没有⽣意也申报
企业纳税申报是⼀项义务,不论企业是否有税要交。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税款要缴纳,例如企业处于筹建期间;企业处于免税期间;企业处于清算期间;清算还没有结束;企业由于经营不理想,没有纳税收⼊或者收益。这些情况下,企业可能没有税款要缴纳,但都要按时纳税申报,没有应纳税税款的申报就是所谓的零申报。零申报只是⼀个简单的程序。⼀项简单的⼿续,如果不办理,税务机关可以每次处以2000元。
(四)视同销售莫乱套
视同销售就是实际不是销售也要按销售纳税,没有销售也纳税⽆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也纳税⽆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不缴税是违规,不应该视同销售也当成销售就会缴冤枉税。
有⼀家酒店,⽼总平时接待客⼈都安排在⾃家酒店⽤餐,内部签招待费,基本上每个⽉都有⼏单,⼀年累计起来有⼗多万。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要求将这⼗多万视同销售,缴纳营业税。
在营业税法规⾥,没有在⾃家酒店吃饭消费要视同销售缴营业税的规定。企业依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谬论,⼜会多缴冤枉税了。
视同销售千万别乱⽤。
(五)看损耗是否正常
企业⽣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损耗,投进的原料⼀部分损耗了,⼀部分形成产品。在增值税⾥,正常损耗的进项可以抵扣,
企业⽣产过程中存在各种损耗,投进的原料⼀部分损耗了,⼀部分形成产品。在增值税⾥,正常损耗的进项可以抵扣,⾮正常损失的进项不能抵扣,要转出。因此,正常划分正常损耗和⾮正常损耗对企业纳税⾮常重要。
⼀家化⼯⼚,因为天⽓炎热,原料挥发了⼀部分,盘点造成损失。税务管理员认为是⾃然灾害造成,属于⾮正常损失。这也是⼀宗冤案。天⽓炎热还没有达到⾃然灾害的程度,怎么能说是⾮正常损失?对税务规定不熟悉的⼈⼜会付出代价。
(六)各⾏各业有特例
税务法规有⼀般的规定,也有针对特殊情况,各个⾏业的特殊规定。如果对⾃⾝⾏业的特殊规定不了解,企业也会蒙受损失。
⼀家报社,卖报纸缴增值税,收⼴告费缴营业税。因此印刷报纸获取的进项要分为两部分,⼀部分可以抵扣,⼀部分不能抵扣。怎么分?税务局答复:按增值税暂⾏条例实施细则的第23条规定:按收⼊百分⽐划分。可怜的报社,卖报纸收⼊少,⼴告费收⼊⾼,因此,进项基本不能抵扣。其实税务有规定:类似的情况按报纸的⽂章内容与⼴告各⾃占⽤的版⾯分摊,应该是⼤部分都能抵扣,少量不能抵扣。
不懂就会吃亏啊!
(七)适⽤税率看进项
台湾 旅游增值税第⼆条规定:图书销售使⽤13%税率。只要企业是⼀般纳税⼈,销售图书的税率就是13%。但有⼀家公司,也销售图书,也是⼀般纳税⼈,税务⼈员要求该公司按17%纳税。税务机关有什么依据?税务⼈员解释:该公司印刷图书的进项发票是17%,如果该公司适⽤13%的税率,那不成了缴13%抵扣17%?那税务上怎么平衡?
使⽤税率只与产品有关,与进项⽆关。对于税务⼈员的解释⼀定要三思⽽⾏,否则就会听得糊涂,纳税也糊涂。
(⼋)预收账款也要缴税?
听了太多预收款被税务机关要求征税的故事。
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33条规定;预收款在发出货物才产⽣纳税义务。
财税【2003】16号也再次强调;除了销售不动产,其他服务性业务的预收款不需要先缴纳营业税,在确认收⼊时再缴纳营业税。
有些企业预收款缴税是因为对⽅要求开具发票。其实,收到预收款,向对⽅开具预收款凭证就可以了。预收款凭证不属于发票,所以税务机关不监制预收款凭证。
(九)这也是⽣产企业
外资⽣产企业“两免三减半”的规定⼤家很熟悉:只有⽣产企业才能享受,服务企业不能享受。到底什么是⽣产企业?可能⼼⾥很模糊。
根据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建筑、货物运输、产业资讯、精密仪器设备维修、城市污⽔处理等⾏业都属于⽣产性企业。众所周知,从事建筑、货物运输缴纳营业税,但在所得税法规中⼜属于⽣产性企业,看起来有点⽭盾,其实⼀点也不⽭盾,税不同规定不同。
(⼗)不发补贴发双薪
中国企业福利制度的特点是有⼈情味,逢年过节都会有发⼀点所谓的过节费,根据个⼈所得税政策的规定,过节费需要并⼊当⽉⼯资缴纳个⼈所得税。税务政策的规定是发放年终双薪可以单独作为⼀个⽉的⼯资薪⾦计算个⼈所得税,由于不需要与当⽉⼯资合并缴纳个税,因此可以降低税率,减少员⼯的个⼈所得税负担。都是发点钱,过节费交税多,双薪缴税少,所以为了少缴税,应该改变那种过年发点过节费的做法,改成年底发双薪的⽅式。
千万不要固执⼰见,认为双薪是外资企业的玩意,我不玩,我还是发过节费,这样就会费⼒不讨好。节税其实很简单,只要顺着税务规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只要顺着税务规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旅游就要缴个税
现在⼀些企业财务⼈员⼀听说单位要安排旅游就恐惧。因为⼀些税务机关解释:旅游要扣个⼈所得税。旅游要不要扣个税?税务规定要扣个税的包括两种情况:
⼀是以现⾦发放旅游费⽤,应并⼊当⽉⼯资薪⾦缴纳个⼈所得税。⼀是对于单位的营销⼈员,以旅游形式进⾏奖励,需要缴纳个⼈所得税。其他形式并⽆规定需要缴纳个⼈所得税。因此,也不必闻旅游⾊变,安排好了,尽管游得痛快。
(⼗⼆)不拿发票多缴税
税务机关实施“以票控税”,企业所有的⽀出都要取得合法凭证,否则不能税前列⽀。能够取得合法凭证成了企业节税的重要⽅法。
有些⼈不以为然,不开发票对⽅收得便宜,要开发票对⽅收得贵,⽺⽑出在⽺⾝上,结果是⼀回事。
是不是⼀回事,看看例⼦:购买1000元的⽂具,不开发票给900元,开发票给1000元,相差100元。多给100元,所得税少交330元,少给100元,所得税多交330元。多给100元获得发票,实际上还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企业⼈员应该明⽩:不拿发票就会多缴税。
(⼗三)外企培训不受限
内资企业的职⼯教育经费按计税⼯资的1.5%在所得税前列⽀,外资企业的职⼯教育培训费⽤可以据实在税前列⽀,不受1.5%的限制。有些⼈⽴即会问:有法律依据吗?法律依据肯定有。这条规定在《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计征所得税若⼲成本、费⽤列⽀问题的通知》((86)财税外字第331号)⽂⾥。
由于⽂件发布时间早,很多财务⼈员那时还没有⾛出校园,对这些规定很陌⽣,容易上1.5%的当。如果你因为年轻对旧法规很⽣疏,不妨和⾝边的⽼员⼯多沟通。
2022春节是在几月几日
(⼗四)到底⼏年算坏账
企业经营不能收回的款项变成坏账,坏账是企业经营难以避免的损失。到底经过多长时间不能收回的款项才算是坏账?两年?三年?
两年也对,三年也对。对于外资企业⽽⾔,两年不能收回的款项属于坏账,对于内⼦企业⽽⾔,三年不能收回的款项作为坏账。这⼜是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个诧异。
另外,外资企业税前不能计提坏账准备,内资企业税前可以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这也是⼀个差异。
了解规则,才能合理利⽤规则。
神符之语
(⼗五)出租就不能免税
单位租赁房屋需要按租⾦缴纳房产税,房产税率为12%,外资企业适⽤城市房产税税率为18%。除了房产税还有营业税,出租房屋的收⼊税负不轻。
对外资企业,⼴东规定:新购置的房产可以销售免征房产税三年的优惠政策。
有家公司购买了⼀层办公楼,⼀半⾃⽤,⼀半出租,去申请免税被税务机关退了回来:房屋出租部分
不能免房产税。企业⽆奈,只好咬紧⽛关缴纳了18%的房产税。真是冤枉到家。⼴东规定的免税条件是不分⾃⽤还是出租。企业多缴了税还被蒙在⿎⾥。
(⼗六)吃饭⼀定是陪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