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分析及制度思考
孙 浩 进1, 2
(1 .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 ,长春 130012; 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已经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为企业分配中利润挤占工资、 垄断行业 收入过高、 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大户并形成了税收的逆调节、 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隐性收入和灰收入过高等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在于政府与企业组织的目标冲突与博弈、 企业 组织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 政府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只有通过立足于长远的收入分配制度的 强制性和规范性变迁 ,才能对固化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 ,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关键词:中国;收入分配 ;公平 ;灰收入 ;博弈 ;制度 中图分类号 : F126 .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 1002 - 462X(2009) 01 - 0133 - 03信件格式
一、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
(一 )企业分配中利润挤占工资 1990—2005年 ,中国劳动报酬占 GDP的比重逐年下 降 , 1990年为 53 . 4% ,到 2004年下降到 49% , 2005年下降 至 41 . 4% , 2006年又下降至 40 . 6%;与
之相反的是 ,资本 回报占 GDP的比重从 1990年的 22%上升至 30 . 6%。根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中国企业竞争力 报告 》 , 1990年国有大中型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
2 . 4倍 , 2005年则降至 0 . 43倍。这意味着企业利润增长较 快 ,而职工工资增长较慢 ,与企业效益及经济发展速度不 相匹配。虽然政府公布的平均工资增长率达到两位数 ,但 这是将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放在一起统计的结果 ,高收 入者的过高收入拉动了平均工资的提高 ,因此平均工资并 不能真正反映实际工资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08年 7月公布的数据 , 2008年全 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12 946元 ,比 2007年同 期增长 18% ,但是这个数据却和广大职工的切身感受有 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 生活成本上升 的背景下。这主要是由于 18%的涨幅指的是平均工 资 ,统计的范围是在岗职工 ,不包括农民工、 个体户、 私营
收稿日期 : 2008 - 10 - 28 基金项目 :国家软科学项目“创新型企业成长的融资 机制研究 ” (2006GXS2D06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与机制 创新研究 ” (05JJD790081) 作者简介 :孙浩进 (1980 - )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助 理研究员 ,博士研究生 ,从事制度经济学及收入分配问题 研究。
关于风的古诗企业员工等;较大的涨幅主要是高收入体拉动的 ,而中 低收入体的收入则远没有达到这个涨幅。 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慢、 水平不高的情况相比 , 企业管理层的收入却非常高。在企业内部 ,效益好的国有 企业管理层的年薪与普通职工的工资差距在 15倍以上 , 有的国企高管年薪达到几十甚至百万元以上 ,而企业一般 职工和干部的年工资收入则最多不超过 5万元 [1 ]。 (二 )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2005年电力、 电信、 石油、 金融、 保险、 水电气供应、 烟 草等垄断性行业共有职工 833万人 ,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 8% ,但平均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大约是全国职工平均工资 的 5~10倍。这些国有垄断性行业景气指数远高于其他 行业。据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 2007年 4月公布的统计数 据显示 :朝阳区内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 ,如金融业 ,职工年 均工资为 213 391元 ;工资水平最低的行业 ,如服务业 ,职 工年均工资为 20 194元 ,二者相差近 11倍。在中国行业 的收入差距中 ,有 20%是由垄断行业带来的 [2 ]。 (三 )中国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大户 ,形成了税收的 逆调节 为了调节贫富差距 ,中国进行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 但是这个制度设计却让中国的工薪阶层成为最大的贡献 者。2007年初 ,全国对年收入 12万元以上个人实行纳税 申报 ,从申报人员结构来看 ,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比重由 1998年的 49%上升到 2007年的 60% ,而私营企业主等高 收入阶层纳税额所占比重几乎比 1998年下降了一半。 2007年上半年 ,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猛增 28 . 5% ,
达到 1 678亿元 ,这其中主要来自中产家庭。据广东省地税局 统计 , 2007年上半年 ,广东省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 208亿 元 ,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占到了 68%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 所得仅占 13 . 8% [3 ]。根据财政部 2008年上半年公布的 ·331·
数据 , 2008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 2 136 . 73亿元 ,同比 增长 27 . 2%;其中 ,工薪阶层所得税收入 1 308 . 05亿元 , 同比增长达到 41 . 2%。 (四 )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尽管国家近年对公务员工资实行了改革 ,公务员的收 入规范化程度有了提高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 为一些地区奖金津贴名目繁多 ,如季度奖、 年终奖、 业绩奖 以及各种过节费仍然保留 ,有的地区实行了车改 ,有的地 区没有实行 ,差别很大。至于各类事业单位 ,收入分配状 况更是种类繁多 ,有的事业单位是财政全额拨款 ,有的是 差额拨款 ,有的是既享受全额拨款又利用自身条件搞创 收 ,有的是自收自支 ,造成了各类事业单位职工收入之间 的较大差别。在机关及事业单位 ,由于旧体制的惯性作 用 ,平均主义分配仍有影响 ,不能完全按照实际工作量和 工作绩效进行收入分配。 (五 )隐性收入和灰收入过高 在中国城镇高收入居民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灰收 入 ,其来源包括财政社保和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等公共资金 的漏失、 金融领域的腐败、 土地收益流失、 行政许可和审批 中的寻租四个方面。在财政社保和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等 公共资金的漏失方面 ,据审计署 2005年对 20个
省市自治 区的预算抽查结果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有 4 330亿 元没有编入地方预算 ,脱离了人大和政府的监督 [2 ]。 2006年 ,国有控股企业投资约 4 . 5万亿元 ,许多项目存在 工程款层层转包、 层层夺利、 偷工减料等问题。许多行政 部门的收费项目已经固化为既得利益 ,其中一部分不纳入 财政管理 ,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集体消费 ,甚至转化为灰 收入 [4 ]。 在金融领域的腐败方面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调 查 ,企业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已经成为一种潜 规则。平均而言 ,贷款人需要在每一笔贷款的正常利息之 外付出的额外费用大约占到贷款总额的 4% ,为与金融机 构维持良好关系的费用约占 5% ,合计约占 9%。按此推 算 , 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 22万亿元 ,可能给金融领 域相关人员带来的隐性灰收入就达 2万亿元 [2 ]。 在土地收益流失方面 , 2005年有价出让国有土地面 积 16 . 3万公顷 ,其中“招拍挂 ” 出让面积只占 1 /3。“招拍 挂 ” 与其他方式出让的平均差价超过每公顷 500万元 ,在 10万公顷面积的土地转让中 ,房地产商获得暴利达 5 000 多亿元 ;在土地征用开发过程中 ,估计地方政府平均每亩 获益 10万元 ,合计约 2 080亿元。这部分本该用来补偿失 地农民和用于农业发展的土地收益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地 方政府作为财政收入花掉了 ,其中也有相当部分转化为某 些官员个人的灰收入。 [4 ]
二、 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
小生意赚
(一 )政府与企业组织的目标冲突与博弈 政府与企业组织之间的目标冲突是导致收入分配不
公平的根源之一。政府的经济目标要求对一些重要行业 进行国家性垄断 ,以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有稳定的增长。这 种国家性垄断非常接近于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垄断的成 因是控制原料来源和政府赋予特权 ,国家性垄断主要包括 电力、 电信、 石油、 石化、 水电供应、 烟草等行业。政府对国 有垄断行业支持的原因还包括:垄断企业规模大可以获得 规模经济的好处 ,提供较低的价格和较多的产出 ;可以克 服短期性增长而着眼于长期发展 ,有利于技术革新和产品 研发 ;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稳定性高。 非垄断性行业的企业组织的目标则是自身收入最大 化 ,尽可能地提高本行业的整体利润率 ,要求打破垄断性 , 实现行业之间均衡发展。政府的经济目标使得国有垄断 性企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巨额利润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 要求提高本行业利润率、 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标形成了冲 突。由于政府掌握着国家决策的权力 ,因此政府对国有垄 断性行业的维护是具有权威性的 ,其他行业的企业组织只 能接受这个结果。政府维护国有垄断性企业组织与其他 企业组织提高利润率的目标形成了冲突 ,这种冲突造成了 国有垄断性企业组织与其他企业组织职工工资的巨大差 距 ,形成了职工之间获取收入的机会不均等 ,导致了收入 分配的不公平。2003年主要由中石油等大型垄断企业组 成的 53户大型中央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其他中央 企业高出 43 . 2%。
而在 2001年和 2003年 ,中央企业职工 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分别为 22 . 4%与 16 . 3% ,高于同期 全国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 15%与 13%。 这种目标冲突导致的政府和企业组织之间博弈是一 种重复博弈 ,博弈是在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作为博弈方的政府是建立在集体理性基础上的 ,而作为另 一个博弈方的企业组织则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之上。在 博弈中 ,政府的集体理性要求政府实现国有垄断行业集体 利益最大化 ,而其他行业的企业组织根据个体理性要求个 体收入最大化。由于政府不会轻易改变对国有垄断行业 的控制和支持 ,而其他行业提高利润率的愿望又很强烈 , 因此二者的博弈是长期性的、 反复进行的。 (二 )企业组织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 企业组织进行生产经营是有其目标的 ,就是成本最小 化、 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主个人收入最大化。而职工为企 业组织工作 ,提供劳动力、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贡献 ,其 目的在于实现职工个人的收入最大化。由于企业主掌握 着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权力 ,这种权力具有强制性影响 , 使得职工在收益分配中不得不接受分配的结果 ,职工在收 入分配过程中缺乏话语权 ,处于弱势和服从的地位 ,难以 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企业组织与职工个人之间的目标 冲突导致了企业组织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企业利润挤 占职工工资的问题正日益严重。 这种目标冲突导致的企业组织和职工个人之间博弈 是一种常和博弈。企业组织和职工个人在企业利润的分 配上是处于利益对立关系 ,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但
·341·
这种利益对立关系体现在各自分得的利润收入的多少 ,如 果企业组织和职工都能够在利润的分配中分得令自己满 意的收入 ,那么二者就会和谐相处。但如果企业组织和职 工在利润的分配中不能获得各自都满意的收入 ,个体理性 之间发生冲突 ,那么在博弈中企业主就会采取策略 ,通过 各种方式 ,比如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 实行管理层高 年薪制、 长期不给职工涨工资、 拖欠农民工工资等 ,来挤占 职工工资 ,二者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博弈。 (三 )政府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
1 .政府税收最大化目标与职工个人目标的冲突。政 府的经济目标中包括税收收入最大化 ,这使得政府提高了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 ,追求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最大 化。但是这却与职工的个人收入最大化目标相冲突 ,由于 政府掌握着公共决策的权力 ,使得职工个人收入最大化目 标只能服从于政府个人所得税最大化目标。由于高收入 阶层能够巧妙地避税 (比如私营企业主可以给自己支付 低工资 ,还将个人及家庭消费计入企业成本 ) ,腐败官员的 灰收入是隐性的 ,难以估量 ,无法征税 ,因此 ,个人所得 税的税负就转嫁到了工薪阶层身上 ,中等收入阶层的职工 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形成了税收的“逆调节 ” 。
世界上最恐怖的笑容2 .政府财政支出目标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目标的冲 突。当前政府财政支出目标主要着眼于扩大政府各项事 业的财政资金支持 ,把资金用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上 ,因此 , 对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纯工资增量会加以约束 , 以保证重要事业、 产业的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政府财政支 出目标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支出的约束与职 员个人收入最大化目标形成了冲突 ,使得各级政府部门为 实现工作人员的收入最大化目标而以发放各种奖金、 津贴 的形式提高工作人员的收入和福利 ,从而政府职权部门、 营利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较高 ,政府一般部门、 公益 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则相对较低 ,这就造成了获取收 入的机会不均等 ,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政府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员个人的博弈是一种常和博 弈 ,政府对于博弈中的得益信息是不完全的 ,这使得工薪 阶层成为个人所得税税负的主要承担者 ,是利益的损失 者 ,而高收入阶层则通过种种策略来逃避税负 ,躲避惩罚 , 形成了税收的逆调节。
床垫十大品牌>小产权房的政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